锂电人才“荒”

近年来,锂电用人需求井喷。据媒体统计,统计的88家锂电池产业链企业中,有75家企业员工数量增加,员工数累计净增加约20万人,达2020年净增加人数的13倍。

具体来看,75家锂电池产业链中,17家增幅达到或超过50%,其中宁德时代增幅为153%,亿纬锂能增幅53%,国轩高科增幅46%。

近年来,锂电池厂家之间人才争夺越发严重。在汽车电气化大势所趋下,动力电池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多数处于满产状态,与此同时,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下游需求,企业还在不断加快新增产能建设,对相关工作人员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国内动力电池TOP10企业规划产能已经超2.77TWh。

此外,竞争不断加剧的环境中,电池企业不断加快技术迭代和新型电池研究,进一步加大了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

9系高镍电池技术、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4680电池技术、固态电池均有望引领下一代技术方向,而随着市场对能量密度要求的提高,锂金属电池也重回大众视野。

企业不断加快技术研发,但与之相对,现阶段行业人才供给存在较大缺口。“生产、技术、研发类人才一直都是公司最紧缺的。”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坦言。

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至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需求达到120万人,人才缺口高达103万人。

一名业内人士透露,在行业人才紧缺的氛围下,“囤积”人才的企业不在少数。

“囤人”的目的就是让竞争对手无人可用。该人士表示,对于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型人才,大公司会花重金挖过来,即便短期无用武之地,也要高薪养着。这也侧面反映出目前锂电池行业产能规模只是锂电竞争的入场券,企业间竞争已升级到人才竞争、技术竞争,锂电竞争维度不断拔高。

不久前,比亚迪正式发布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今年3月,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透露,宁德时代推出了第三代CTP技术,内部称其为“麒麟电池”;2月,特斯拉发推文表示,加州的试点工厂在1月份生产了100万块4680电池。

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2年一季度,电池环节厂商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7.47%、5.51%和5.44%,相较于中上游环节研发费用率明显偏高。

具体来看,2022年一季度亿纬锂能研发费用率为6.03,宁德时代研发费用率为5.82%,欣旺达为5.34%,国轩高科为4.89%,比亚迪为3.53%。

预计随着下游需求增速趋于稳定,技术创新将取代产能扩张,成为下一轮竞争的关键内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