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3月24日电(记者吴晓颖)一簇簇洁白的花团,散发出阵阵幽香,在位于四川省雅安市的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一角,一棵棵枇杷树花开正旺。这些由科研人员精心培育出的全球独有枇杷新品种——“春花枇杷”,阳春三月开花,六月成熟,可以避免冻害影响。
有“初夏鲜果第一枝”之称的枇杷一直广受食客喜爱。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枇杷最是“冻不得”。秋冬开花的现有枇杷栽培品种,幼果在零下三摄氏度左右气温下几小时便会冻坏。
“春花枇杷”突破了现有枇杷品种冬春幼果冻害减产等亟待解决的重大瓶颈。其开花习性与现有品种完全不同,花期在三月份,与油菜花期相同,具有果实性状优良、树势强健、高抗叶斑病等特点。这一新品种的选育,前后花了20多年时间。
“春花枇杷”培育者王永清教授在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内,查看“春花枇杷”树的挂果情况。(2018年6月16日摄,四川农业大学供图)
20多年前,四川农业大学王永清教授见到学校周边农民辛苦栽种的枇杷因遭遇冻害而绝收的惨状后,便下决心将解决枇杷冻害问题作为主要研究方向。随后,他组建了科研团队,长期攻关枇杷冻害这一“卡脖子”问题。
最初,科研团队尝试走“抗冻”路线,增强枇杷的“体质”。经过多次实验失败后,团队成员迅速改变思路,从“抗冻”研究转向“避冻”探索。通过改变枇杷花的花期,让枇杷免受冻害影响。
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的“春花枇杷”树花开正旺。(2021年2月21日摄,四川农业大学供图)
经过反复对比和大量实验,最后“锁定”在春天开花的野生南亚枇杷作为杂交父本的材料,确定了以普通枇杷优良品种为母本、野生南亚枇杷为父本的种间远缘杂交育种方案。为解决远缘杂种的不育性,科研团队研发出枇杷胚挽救技术,获得普通枇杷与野生南亚枇杷种间杂种苗1000多株。
枇杷是多年生乔木,从播种成苗到第一次开花结果需要5至7年时间。2015年6月下旬,第一株春天开花的枇杷远缘杂种果实成熟,汁多味甜。在此后的5年时间里,20多个“春花枇杷”株系陆续开花结果。科研团队从中选育出的优良单株“春花1号”,于今年年初通过了四川省科技厅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的认定。
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丰乐乡栽种的“春花1号”枇杷树结出果实。(2019年6月20日摄,四川农业大学供图 )
据预测,“春花枇杷”推广前景广阔,具备改变现有枇杷栽培和产业布局的潜力。
目前,“春花枇杷”已在四川省雅安市、成都市、凉山州德昌县等地引种。王永清告诉记者,第一代“春花枇杷”存在果实偏小等问题,现在已启动培育更优良的春花二代、三代新品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