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8日,道通科技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8月17日接待Dymon Asia Capital (HK) Limited、Goldman Sachs/高盛、keystone、LCRICH CAPITAL MANAGEMENT、Pleiad Investment Advisors Limited等93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道通科技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3人,为董事、副总经理农颖斌,董事会秘书赵冠捷,投资者关系总监李律。调研接待地点为电话会议。
据了解,本次投资者关系活动以电话会议形式进行,接待人员与投资者沟通交流,介绍了公司2025年半年度经营情况。上半年公司抓住发展契机,实现规模与效益突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运营效率优化。公司围绕“人工智能”战略布局,AI及软件业务规模增长,各业务板块如AI+诊断、AI+充电、AI+巡检等均有亮点。
据了解,投资者还就多个关心的问题与接待人员进行交流。在AI+充电业务支付方面,公司打造了支付方案并积极探索新经营模式;AI及软件业务采用多种订阅收费模式,并探索新型盈利模式;TPMS高速增长得益于政策红利和产品优势;AI+巡检业务在油田巡检领域落地样板点,展现出向其他领域复制的潜力。
调研详情如下:
本次投资者关系活动以电话会议的方式进行,接待人员与投资者进行了沟通交流,主要内容如下:
一、介绍公司2025年半年度经营情况介绍
(一)2025年半年度的整体经营情况
2025年上半年,公司紧紧抓住全球综合诊断、智能充电与AI技术发展的多重契机,以技术创新驱动、渠道深耕、产销协同为发展引擎,实现了规模与效益的全面突破。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45亿元,同比增长27%;扣非归母净利润4.75亿元,同比增长64%;扣非归母且扣除股份支付后的净利润5.06亿元,同比增长75%。2025Q2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2亿元,环比Q1增长14%;归母净利润2.81亿元,环比Q1增长41%。
同时,公司持续全面推进AI驱动经营管理的数智化变革,运营效率持续优化。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率(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同比降低4.0个百分点。尽管在关税政策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为保障供应、化解关税的不利影响,公司的安全库存从6个月提升至9个月,报告期内公司的库存周转率仍同比改善10%。并通过强化业财协同等措施,超长期逾期应收账款占收入比重同比下降23%。
以上经营成果是对道通战略前瞻性、市场竞争力的有力证明,不惧外部政策环境扰动,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增长。
(二)业务板块经营亮点
公司持续围绕“人工智能”战略布局,以AI智能化为核心本体,以“行业大模型”、“智能终端/智能中枢/具身智能”为两翼,打造“以智能终端/智能中枢/具身智能为业务入口,通过AI Agents服务实现持续收费”的业务模式。2025年上半年,AI及软件实现营业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30.13%,毛利率超99%,随着公司AI战略深入推进,AI及软件业务规模将带来可持续、高质量增长。
1、AI+诊断业务
2025年上半年,维修智能终端实现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汽车综合诊断产品实现收入6.94亿元,同比增长14%;TPMS产品实现收入5.16亿元,同比增长57%;ADAS产品实现收入2.07亿元,同比增长17%。维修智能终端相关的AI Agents服务收入为2.76亿元,同比增长31%。
2025年3月,公司推出的新一代综合诊断终端Ultra S2运用AI多模态语音大模型、AI车辆环检智能识别等Agents,维修效率大幅提升,全面革新用户体验。
2025年4月,公司推出的新一代ADAS标定主架IA1000,是集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一体的全新系统,可通过自然语言调用Ultra S2的多模态语音大模型,实现标定主架自动定位,极大提高ADAS标定的准确性与易用性,大幅提升标定效率。
上述具有AI特性的维修智能终端销售量价齐升,上市后订单屡创新高,获得市场与客户的高度认可,赋能业务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
而TPMS本期超过56%的高速增长,是受益于替换高潮的政策红利。乘用车方面,美国、欧洲和中国大陆分别于2007年9月、2014年11月和2020年1月要求新车强制安装TPMS,北美市场成熟度高,随着车主安全意识的提升,持续保持较高增速;欧洲和国内已进入爆发期,增长强劲。商用车方面,欧洲自2024年7月起,商用车必须配备TPMS;美国商用车装配TPMS有碳积分奖励;中国分别在2018和2020年出台针对营运客车和重卡的TPMS强制安装法规,预计到2030年,强制法规也将为后市场商用车TPMS产品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公司按照海外存量车,保守按10年一个替换周期测算,全球汽车后市场每年新增胎压传感器的需求超过300亿元。公司TPMS产品预计可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2、AI+充电业务
2025年上半年,能源智能中枢实现收入5.24亿元,同比增长40%,并通过“成本下降+价值提升”双轮驱动,毛利率同比提升2.23个百分点。
公司推出新一代智能充电解决方案,持续深化电力电子核心技术布局,2025年6月,公司推出自研的液冷充电模块,核心指标(充电效率、可靠性、智能性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同时,发布了“数智能源充电大模型”以及系列AI Agents的应用,充电云平台服务在北美、欧洲等市场通过软件订阅、交易佣金、AI服务等模式,根据客户及具体项目需求,按照授权数量收取软件授权费。
报告期内,凭借在产品、技术、品牌、市场、服务及全球供应链等方面的系统性优势,公司在欧洲、美国等全球主要市场取得能源、交通、停车场运营、酒店公寓等多个行业顶级客户的重要突破,竞争力跃升全球头部,为中长期的可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3、AI+巡检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夯实“空地一体集群智慧解决方案”能力,以具备强大感知、决策与交互能力的“AI大脑”为核心,驱动由空中机器人、地面多形态机器人等组成的空地智能体,实现集群协同、自主作业。
4、AI赋能组织能力提升,持续降本增效
公司持续全面推进AI驱动经营管理的数智化变革,覆盖研发、营销服、供应链、职能等核心业务场景,同时,AI Agents应用于研发平台、流程自动化与任务协同,形成“人机协同”的高效模式,显著提升运营效率与决策智能水平。公司积极推进组织AI化全面转型,持续推动道通员工的自我发展,并积极探索向更高自主性的“AI数字员工”演进。
二、接待人员就投资者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沟通和交流,主要问答情况如下:
问题一:AI+充电业务在支付方面的进展及规划?
公司打造了面向充电场景的端到端支付方案,自研支付聚合平台和终端已接入全球主流支付网关,模块化架构灵活适配多业务形态,覆盖App、H5、小程序、POS机等多终端场景,集成分账、对账、发票等能力,助力客户财务闭环,支付成功率与风控能力业内领先。公司正积极探索在新能源充电领域使用稳定币作为支付、结算工具的经营模式,持续推进稳定币支付与RWA融资等前沿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围绕能源服务场景的支付效率优化及产业资产价值提升等方向加快布局。
问题二:AI及软件业务的业务模式?
2025年上半年,AI及软件实现营业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30.13%,毛利率超99%。
其中,汽车诊断的软件云服务在北美、欧洲等市场采用订阅模式收费,智能终端所附带的免费试用期到期后,需要付费进行车型更新和功能拓展。随着高端产品的逐步推出,产品软件年费的单价和升级率逐步在提升,有效促进了软件收入的提升。目前,公司具有AI特性的高端诊断机型已带有远程专家、AI技师助手等AI Agents功能,极大提升了维修技师的维修精度和维修效率,广受用户好评,AI Agents功能将推动软件续费率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司将结合AI能力进一步开发相关功能,探索更多软件收费、Agents收费的商业模式。
充电云平台服务在北美、欧洲等市场通过软件订阅、交易佣金、AI服务等模式,根据客户及具体项目需求,按照授权数量收取软件授权费。其中,充电运营云采用按充电桩的枪线端口数量计费;充电支付云采用按支付终端数量计费的订阅模式;能源管理云采用按充电场站数量及场站规模计费的订阅模式;同时,公司正积极探索包括基于Agent使用量、客户价值分成在内的新型盈利模式,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边际收益。
问题三:TPMS高速增长的原因?
TPMS本期实现了超过56%的高速增长,主要受益于汽车后市场TPMS替换高潮的政策红利。乘用车方面,美国、欧洲和中国大陆分别于2007年9月、2014年11月和2020年1月要求新车强制安装TPMS;商用车方面,欧洲自2024年7月起,商用车必须配备TPMS;美国商用车装配TPMS有碳积分奖励;中国分别在2018和2020年出台针对营运客车和重卡的TPMS强制安装法规。随着上述各个国家的逐步立法,主机厂在生产新车时,不管是生产新能源汽车,还是燃油车,均需要强制安装胎压监测系统,对应四个轮胎就需要安装四个胎压传感器。
根据车主用车习惯的不同,胎压传感器的使用寿命约为6-8年,因此全球后市场需要进行胎压传感器替换的需求越来越大。2017年至今全球每年新车产量约为7700-9000万辆,以公司TPMS sensor产品平均价格100元/个进行测算,全球每年新增胎压传感器的需求超过300亿元。其次,公司提供的胎压传感器为通用型产品,即可适配各种不同型号的汽车,对于维修店或轮胎店来说,成本更低,库存压力更小,越来越多客户选择公司的产品去替代此前采购的原厂传感器。
问题四:AI+巡检业务典型场景的落地情况?
2025年,道和通泰机器人聚焦于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道和通泰机器人与科技巨头生态伙伴全面深入合作,实践“共建、共营、共销”,构建巡检领域的“智能体+平台+垂域模型”空地一体集群智慧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该方案已落地油田巡检领域样板点,通过空、地智能体集群协同、垂域大模型赋能、端边云融合创新架构,实时回传的作业数据驱动AI模型持续迭代,巡检和作业模式从人工监控的半自动模式,升级为全自主流程闭环;从单体智能独立设备作业,升级为群体智能集群协同响应,助力客户从传统的应急巡检作业,升级为常态作业。当系统在客户现场运行,实时回传的作业数据驱动AI模型按分钟持续调优及迭代,并将传统人工1~2周的异常研判周期压缩至秒级生成诊断报告,打造集群具身智能作业新范式,其“感知-决策-执行”智慧系统架构,更展现出向电力、交通、城市基建等广域场景复制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