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产房“疼痛记忆”:针内针给准妈妈温柔一“针”

#名院名医##分娩#

分娩对于许多女性来说,是一段既充满期待又伴随恐惧的过程,分娩时的疼痛是不少准妈妈担忧的一大问题。

在医学水平不断进步的今天,准妈妈有多种分娩镇痛方式可供选择,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除了大家较为熟悉的硬膜外麻醉,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种特殊的方法——针内针技术。

一、常见的分娩镇痛方式有哪些

1.非药物性分娩镇痛

1)精神安慰法:这是一种较为基础且简单的方法,通过给予产妇心理上的支持、鼓励和安慰,如医护人员或导乐人员在旁陪伴,讲解分娩过程,帮助产妇放松心情,减轻对分娩疼痛的恐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

2)呼吸减痛法:产妇通过产前学习特定的呼吸技巧,如慢而深的呼吸、浅而快的呼吸等,在不同的产程阶段运用,有助于转移注意力,放松身体肌肉,进而减轻产妇疼痛的感觉。但这种方法不能完全消除疼痛,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2.药物性分娩镇痛

1)笑气吸入镇痛:笑气即一氧化二氮,是一种吸入性的麻醉气体。产妇在宫缩发作时,通过面罩吸入笑气,能产生轻微的麻醉作用,从而减轻疼痛。

笑气吸入后起效快,停止吸入后,作用消失也快,对产妇的意识影响较小,不影响产妇用力,且对胎儿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2)静脉分娩镇痛: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来达到镇痛的目的,常用药物有瑞芬太尼。这种方法可以快速缓解疼痛,但静脉用药可能会对产妇的呼吸、循环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密切监测,且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导致胎儿呼吸抑制等问题,所以使用时要谨慎评估和调整药物剂量。

二、针内针技术有哪些优势

针内针技术,也称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它结合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根较粗的穿刺针(硬膜外穿刺针)作为引导,将一根更细的穿刺针(腰麻穿刺针)经硬膜外穿刺针的针芯置入蛛网膜下腔,注入少量的局部麻醉药,迅速产生麻醉效果,然后拔出腰麻穿刺针,再经硬膜外穿刺针置入硬膜外导管,以备后续根据需要追加药物,进行持续的硬膜外阻滞。

1.起效迅速

与单纯的硬膜外麻醉相比,针内针技术中的腰麻部分能使麻醉药物迅速作用于神经,一般在注药后几分钟内就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快速缓解产妇的剧烈疼痛,让产妇在分娩初期就能处于相对舒适的状态。

2.用药量少

由于腰麻使用较小的药物剂量,就能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后续硬膜外追加药物的量也比单纯硬膜外麻醉少。这样可以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发生风险,如减少低血压、恶心呕吐等。

3.镇痛效果确切

该技术结合了两种麻醉方式的特点,既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深度镇痛,又能通过硬膜外导管持续给药,维持整个分娩过程的镇痛效果。

4.安全性高

针内针技术总体来说是安全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如头痛、低血压、局部麻醉药中毒等并发症。

不过,在专业麻醉医生的操作和严密监测下,这些风险都是可控的。实施针内针技术前,麻醉医生会对产妇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脊柱情况等,排除禁忌症。

操作过程中,会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确保操作规范。术后,医护人员也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麻醉平面以及有无不良反应等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编辑:sanx 】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