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脱贫标准不变、攻坚任务接近完成、逐步完善公益性岗位、年内开展普查……”3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出席会议并就当前全国范围内脱贫工作进展、重点以及下一步规划作出说明。
从9899万人到551万人
据介绍,目前贫困县已从832个减少至52个,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
“党和政府在2015年明确提出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就是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刘永富表示,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去年底的551万人,可以说接近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据悉,下一步将把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降到最低重点做好贫困劳动力的外出打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做好农产品特别是扶贫产品的销售;做好扶贫项目的开工复工,力争在今年上半年完工;完成剩余的脱贫任务。对没有摘帽的52个县和2707个贫困村中任务比较重的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确保按期脱贫摘帽。
此外,对于已经脱贫的9300多万贫困人口,有一部分是不稳固的,比较脆弱要防止掉入贫困。对此,刘永富表示,抓好这方面工作,重点是对已经脱贫的要继续做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的后续帮扶工作。同时,对容易返贫和可能致贫的,建立贫困监测和帮扶机制,把事前的预防和事中的帮扶做起来,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
节后已有三分之一扶贫项目开工
疫情爆发以来,因防控需要,脱贫攻坚工作受到部分影响,主要体现在人流、物流方面,目前已有三分之一扶贫项目开工。
刘永富指出,“去年贫困人口跨乡打工的是2729万人。到3月6日,已经出去了1420万人,占去年实际打工人数的52%,比往年略低一些。但是疫情好转、政府采取措施之后,出去打工的速度在加快,2月28日到3月6日这一周时间里,打工的人数增加了300万。”
由于疫情影响,扶贫产品的销售、春节期间的旅游也受到不同程度干扰。比如,云南花卉销售额损失达几十亿元;同期,由于行路、生产、饮水等扶贫项目均在村组中施行,此类项目也遭到疫情影响。刘永富表示,截至3月6日,三分之一的扶贫项目已开工,这项工作速度正在加快。
据统计,全国今年选派的驻村工作队99%已经到位,驻村帮扶干部97%已经到岗。
坚持“一二三”脱贫标准不变
近期脱贫攻坚工作收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刘永富表示,虽然疫情对脱贫工作产生影响,脱贫标准不会改变。
“中国的脱贫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一二三’。”据刘永富介绍,“一”代表收入,国家的收入标准是2011年的不变价农民人均年收入2300元,按照物价等指数,到去年底现价是3218元,我们计划到今年是4000元左右。
目前据建档立卡信息显示,已脱贫人口的人均收入超9000元,剩余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也在6000元以上。此外,“二”代表不愁吃、不愁穿,目前基本完成;“三”代表“三保障”。其中包括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的孩子有,但很少。”刘永富表示,“我们还通过县医院的建设,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建设,现在所有的村都有了卫生室和村医;另外,我们还有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项制度,医疗保险的社会保障网也建起来了,所以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基本的医疗保障是能够做到的。”
在住房安全有保障方面,目前已解决800多万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问题,其余正在解决中。此外,为保障饮水安全,扶贫办按月调度“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工作。
“今年虽然受到了疫情的影响,我们脱贫基本的标准不会变,不会降低,也不会拔高,要坚持这个标准不动摇。”刘永富说。
将印发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
为了防止贫困人口脱贫后返贫的情况发生,国务院扶贫办将通过保障产业发展、农民工外出务工和易地扶贫后续扶持三方面巩固脱贫成效防止返贫,并将于近期发布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
“剩下的贫困人口只有几百万了,但是脱贫的人口9300多万,怎么保持脱贫成果持续稳定,这是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刘永富说。
据统计,近年来,返贫人口在逐年减少。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间,返贫人口数量已从60余万人减少至几万人,2019年返贫人口仅有几千人。
刘永富指出,为巩固脱贫成效,进一步防止脱贫人口返贫现象发生,将重点发展三方面工作。“一是搞产业。产业发展有个过程,我们要坚持不懈抓下去。”
同时,保证农民工能够出去打工,增加收入。农民尤其是贫困人口出去打工,是减贫见效最快的一个手段,我们要提供各方面帮助,让他们出去打工,获得稳定的收入。
在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目前已帮助搬迁了近1000万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还有近500万同步搬迁非贫困人口。下一步,将把做好这批人产业发展和就业扶持作为工作重点。
对于即将印发的指导意见,刘永富表示,“对已经脱贫的人口,要把存在返贫风险的人找出来,把边缘户中可能致贫的人找出来,事前对他进行帮助,不要等返贫了和发生了新的贫困再去帮助他。”
逐步完善公益性岗位
脱贫攻坚时期,全国多地设置了公益岗位。对此,刘永富表示,把政府投资的一些民生项目,用以工代赈形式,设置一些公益岗位让贫困群众去做,让他们通过劳动获得收益。
与此同时,李永富指出,“但要逐步完善公益岗位设置。确实有公益事业的需要才能去设公益岗位,设了公益岗位必须要有公益活动,贫困群众要去劳动。有些地方把公益岗位变成了一种福利,这不行,所以要逐步规范。”
据介绍,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不少贫困村搭建了几万个村级光伏电站,每个电站300KW左右,每年收入20多万,作为村集体收入。
“在开始时有的地方就是直接给贫困户发钱,现在我们让他 ‘拐弯’。”刘永富说,“设置公益岗位,让贫困户、半劳力、弱劳力去干活,少则每个月五六百元,多则千八百元,去干公益的活儿,这样解决了公益事业的需要,比如护路、护老、保洁等公益活动。今年由于有疫情的影响,这方面还要加大力度,村级光伏电站的收益80%要用来设置公益岗位。”
今年将开展脱贫攻坚普查
为检验贫攻坚成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刘永富表示,国家已在部署脱贫攻坚普查工作。普查工作预计于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年初完成。
刘永富表示,脱贫标准不会变,时间安排总体上也不会变。“有的地方,像凉山、怒江,可能易地搬迁会推迟一两个月,少数地方时间上会有一些变化,但是在今年必须把这个问题解决掉,个别地方可能会稍微晚一点,但是各地在安排工作计划的时候都是留有余地的。”
与此同时,提及香港对于内地脱贫工作的支持,刘永富说,香港和内地的联系一直都很紧密,而且越来越紧密。在内地发展慈善事业和扶贫工作中,无论是香港特区政府还是香港社会组织、企业家和民众,都做了很多的工作,应该说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比如,在政府方面,脱贫攻坚战以后,香港特区政府帮扶了四川的南江县,南江县在2013年时有七、八万贫困人口,在2018年摘了帽,2019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其中也包括了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社会各界所做的贡献。
在社会组织和香港民众支持方面,刘永富介绍,香港有一个小母牛项目,在内地已经做了快20年。就是把基础母牛送给贫困户饲养,让贫困户学养牛的技术,母牛下了牛犊之后,这个基础母牛再换一家。这项工作在中国的六个省前前后后惠及了大概2万个农户,其中很多是贫困户。
“对于内地每一次重大自然灾害,包括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香港的社会组织、企业家和民众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给予了很多帮助,我们非常感谢,是不会忘记的。”刘永富说。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刘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