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大捷幕后功臣周恩来:教白崇禧如何指挥

核心提示:“周将军言之有理!”后来,在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过程中,白崇禧基本上遵循了周恩来提出的方针。

台儿庄大捷幕后功臣周恩来:教白崇禧如何指挥

本文摘自《党史纵横》2009年第02期,作者:孟伟君,原题为:《血战台儿庄》诞生记,本文为节选

1938年3月16日,日军第二集团军向山东滕县发动进攻,台儿庄战役就此拉开序幕。3月下旬,北路日军与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外围展开激战。这时,守卫津浦线一带的是以李宗仁为司令长官的国民党第五战区的军队。国民党军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奉命去徐州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

当时,周恩来受中共中央委派,从延安来到武汉,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授中将军衔。临赴徐州前,白崇禧决定邀请周恩来到其寓所相谈,以请教对敌作战的指导方针。让他产生此念的,是坐镇山西的阎锡山。早在半年前,日军大兵压境,雁北13个县失守,八路军挺进敌后。周恩来为阎锡山分析形势:虽然目前是敌强我弱,可是打下去,必然是日军一天天弱下去,我方一天天强大起来。阎锡山颇受启发’,遂请周恩来为他制定第二战区的作战计划。胸有成竹的周恩来仅用一天时间,就把作战计划写好了。阎锡山看后很是钦佩,连说:“写得这么好,这么快啊!如能这样打,中国必胜!”后来他对白崇禧赞道:“周恩来的确是个大人才!”

暴风雨之夜,身负国共合作使命的周恩来驱车准时赶到白崇禧处。两人促膝长谈,深入地分析眼前战况。周恩来用坚定的眼神看着白崇禧,说:“日军现在是调集精锐部队分进合击,这就需要我们避其锋芒,机动灵活地消灭它。我建议,在津浦线南段,由张云逸的新四军第四支队协同李品仙、廖磊两个集团军,实施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联合行动,牢牢地钳制住敌人,使它不敢贸然北上支援南下日军。而在徐州以北,又必须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方针,守点打援。这样,便可达到各个击破、出奇制胜的目的。”

“周将军言之有理!”后来,在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过程中,白崇禧基本上遵循了周恩来提出的方针。

白崇禧离开武汉后,周恩来又派张爱萍去见李宗仁,劝他在济南以南、徐州以北阻击日军,同日军打一仗。张爱萍向李宗仁转达了周恩来的三点意见:一是日军占领济南后,几乎是长驱直入,然而骄兵必败,且孤军深入;二是徐州以北地形很好,台儿庄一带都是山区,对我有利;三是广西军队是有战斗力的,北边又有八路军在战略上的配合。集中兵力打一个大仗,既可给日军一次沉重的打击,又可提高广西军队在民众和国民党军队中的威信。李宗仁一直在沉思,听到最后他非常感动,表示周恩来的意见很好,并要张爱萍回去后转达他对周恩来的钦佩之意。

1938年3月24日,日军在空中火力支援下,向台儿庄发起猛攻,与中国守军展开激战。4月3日,中国军队向进占台儿庄的日军发起反击,双方展开街垒战。4月6日晚,中国军队发起全线攻击。战至7日凌晨,除一部分日军突围外,其余全部被歼,共计1万余人。历时近半个月台儿庄会战,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共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但台儿庄大捷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