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地铁看郑州征文获奖作品】在郑州,坐着地铁看画展

印象中的地铁,是几米《地下铁》里的自我小到卑微、城市大到空旷,是仅有的几次随京津广朋友赶地铁时的匆忙仓促,于生活在中原郑州的我而言,陌生而遥远。

但不记得是几何起,郑州的高楼大厦也多起来了,多到拔地而起绵绵不绝。路宽了,高架桥建起来了,绿化和景观跟上来了,河道湖泊与公园贯穿城市,一年四季里很多时候花团锦簇,这个曾经的古都曾经灰蒙蒙的城市,旧貌新颜,而四通八达交织起来的地铁的通车之后,大郑州仿佛实至名归了。而从最新的人口数字和经济排名看,内陆城市里,郑州真的是冉冉升起的耀眼新星了。

所以作为一名老文青,近些年来我是喜欢坐着地铁看画展的。原来住在东风路,走几步路搭乘地铁出门转次车,就可以从容步入位于东区CBD的省美术馆了。省美术馆从来都是大展,坐地铁看展以来难忘的是《李伯安画展》,18年5月伯安君去世20周年纪念展出。其中的《走出巴颜喀拉》端的大画,在展厅里铺天盖地,通长达到122米。那时省里号召各高校美术专业组织学生来观展,系里打电话邀请我牺牲周末陪学生观展,学生打南龙湖坐地铁过来,我跟学生分享一己之见,恰好遇上于会见馆长也在馆里,于教授的见解自然让随同的学生有了更多收获。再一个是去岁冬天里的两次观看《王金岭画展》,头次去是开幕式当天,恰好老家校长们来访,还一定要坐地铁体验下都市生活然后进入展厅,展厅人山人海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家名流们正在对王大师的作品展开讨论,我们也是开了眼了。第二次则是趁一个非周末的下午与一个朋友私约坐地铁过去展厅一起安安静静看画,金岭老师的醉心于水墨大写意的艺术形式和沉浸于笔墨之间的恬淡诗意、超然物外的精神,令我泪眼朦胧,回想起与先生结缘交往的细节,不胜唏嘘。

其实伯安君的那次展览,我也是去看过两次的,说来感慨,这幅画展后即离开河南,交由清华大学永久保存了。

位于高新区瑞达路的郑州美术馆也总有展可看,比如两年前的“乡土中原——油画名家作品展”,就给了外地来的朋友以深深震撼。那次陪同他们从东站坐地铁过去,对于曹新林、王宏剑两位前辈以油画语言展现厚重中原的情怀功力,对于段正渠、刘剑伟两位中年画家在艺术语言上的孜孜探索深深点赞。

而位于常西湖位置的郑州美术馆新馆开馆大展人潮涌动,令人难忘。去岁秋冬,尤其周末假期,进馆的长龙能排到数百米开外。包括“西泠印社社藏精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馆馆藏精品展”在内的6个大展,给郑州市民上了一道艺术饕餮大餐,地铁14号线轻轻松松把观众送达新馆面前,能坐地铁免费观展的市民们包括我有福了。前天上午,我还在观众略显萧疏的新馆观看封曙光先生以十年一剑精神铸就的水墨嵩山,嵩岳巍巍、大河滔滔,这些壮丽的人间美景,倾情描画,郑州人河南人,舍我其谁?

在郑州不间断展出书画的还有顺河路的商都美术馆、经七路的省文联展馆、农业路的河南博物院和绿城广场旁边的郑州博物馆,这些场馆大多位于地铁线沿线,或通车或在建。郑州美术馆新馆其实与市博物馆新馆等四馆规划在一起,统称郑州市民文化中心,并毗邻州奥体中心,与占地800多亩的郑州植物园隔路相望,是市民休闲、享受、高品质社交和亲子游的好去处。

这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影院、歌剧院、书店和游泳馆、体育中心与公园连缀起来的郑州,越来越有都市范儿了。

著名雕塑家潘鹤说过:“在罗马,雕像的数量并不比居民少,如果有一天,把全部雕刻搬走,我估计罗马就不成其为罗马了,罗马就不再是世界的旅游中心了。”诚然,一个人若能懂得欣赏艺术,自然就会拥有审美,一座城市若能重视艺术,自然就会拥有灵魂。

我希望硬件建设越来越好的大郑州更有内涵,我享受坐地铁看画展的那份酸爽。(作者/吴志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