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时间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赛道终点的守望,FOP保驾护航

作为雪上项目主要的承办地之一,在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比赛场地(FOP)医疗站始终以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为比赛提供最专业的医疗保障。FOP医疗站是比赛场地内首先接触受伤运动员的医疗站点,能够配合滑雪医生第一时间判断运动员伤情并给予救治,对诊疗规范和专业性方面有极高要求。

云顶滑雪公园FOP医疗站团队合影

云顶滑雪公园FOP医疗站团队合影

牛娜和鹿青(从左至右)从其他站点抽调至FOP站点开展工作

牛娜和鹿青(从左至右)从其他站点抽调至FOP站点开展工作

值守在FOP医疗站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队员负责场馆内A、B两区四条赛道,分别是障碍追逐、平行大回转、坡面障碍技巧和U形场地。团队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14名技术精湛、业务娴熟的医护人员组成,同时负责站内保障和终点区救援。只要雪道上有赛事进行,站点必须时刻待命。

刘建平和李杏在进行药品整理工作

刘建平和李杏在进行药品整理工作

鹿青和牛娜为滑雪医生进行背包消杀

鹿青和牛娜为滑雪医生进行背包消杀

早上不到7点,FOP医疗站已经开始忙碌,太阳还没上山,已有队员来到岗位。药品管理是刘建平和李杏的第一项工作。为确保医疗保障高质量开展,鹿青和牛娜也从运动员医疗站被抽调到FOP站点,只要工作需要,随时服从安排,这是多年从事护理工作养成的职业素养。根据国际雪联要求,每个滑雪医生都要佩戴规定剂量的镇痛和麻醉药品。毒麻药品受到严格管制,她们在对医疗站进行初步整理后,便开始药品核对,并将其装进带有隔温泡沫垫的袋子中,这是反复试验后选择的携药方案,既能保护药品,又可避免药液冻成冰,药袋分发和归还都要进行登记。临近中午,刚完成地面清理工作的她们准备好电动喷壶,开始进行消杀。所有滑雪医生结束工作后,要对背包进行消杀,下午还要再上赛道,被废弃隔离衣和口罩装满的黄色医疗垃圾桶也需要严格清理。她们穿上隔离衣,戴上手套,将所有垃圾送往清废站,进一步封装之后,医疗垃圾清理才真正完成。作为组长的刘建平来自我院小儿骨科,也是所有人的大姐,从工作安排到穿衣保暖她都要操心。

田连明(左)和许斌(右)在执勤点紧盯着赛道

田连明(左)和许斌(右)在执勤点紧盯着赛道

队员脸上已经有了强烈紫外线留下的色斑,这种色斑出现在每一个终点医生的身上

队员脸上已经有了强烈紫外线留下的色斑,这种色斑出现在每一个终点医生的身上

距离FOP医疗站B点位50米就是坡道障碍技巧赛道终点区,许斌和田连明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就像两只冰墩墩伫立在赛道边。他们望向坡道上方,分外专注。他们时刻注意赛道终点区运动员落地的动作和摔倒后的反应,要在对讲机响起时予以及时响应。同时他们在不停移动双脚,在极小的范围内挪动,恶劣的天气,人停下就会被冻透,暖贴也只能起到防止冻伤的作用。第一次连续7小时户外执勤之后,田连明出现了恶心、头痛等症状,赶紧要来了葱姜和花椒大料,佐以白菜心,煮了开水灌下,这是专业医生对自己下的“一剂猛药”。他们负责的点位是整个赛道最高的坡道,也是运动员做出最高难度动作的坡道,随之而来的是极高的受伤风险。苏翊鸣就是在这个坡道完成的1800度转体夺得冠军。许斌开玩笑说:“在最高等的座位,用最紧张的情绪看比赛,美感这个东西还得靠回放找。”

曹彭凯(左)和贡佳(右)在雪中站在赛道终点

曹彭凯(左)和贡佳(右)在雪中站在赛道终点

障碍追逐赛道终点,曹彭凯和贡佳紧盯着大屏幕,坡障追逐的赛道非常长,只能通过大屏幕获得选手情况。2月8日,他们结束平行大回转赛道终点任务后,开始与另一组队员交替执行坡道障碍追逐赛道的保障任务。贡佳身材高挑,是最后时刻被挑选进FOP医疗站终点医生团队的,因为有转运伤者的可能,需要个子比较高的女护士。她所在的宿舍只有她一个人在终点区工作,相较其他人的规律作息,FOP医疗站第二天的工作安排都在当天才能确定。乐观的她认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赛道终点看比赛,免费的高级看台,绝佳。由于高寒、高紫外线照射,队员们的脸上都出现了色斑,谈到这个,曹彭凯处之淡然,这就是冬奥颁发的勋章,只有参加医疗保障工作才有机会获得。

霍佳欣(右)在给李真(左)穿隔离衣,她们每天都要在如此厚重的穿着下进行工作

霍佳欣(右)在给李真(左)穿隔离衣,她们每天都要在如此厚重的穿着下进行工作

作为U形赛道终点区的医生,杜向一、李真、霍佳欣近几天来一起守在U池终点。他们在现场经历了男子单板U形场地技巧项目的空前盛况。但回想起当时的感受,他们却都心有余悸,没有半点兴奋。参赛运动员发挥出色,状态绝佳,在场边关注比赛的IOC医疗官们分析赛情时认为运动员会跳的更高,听到这一预测,医疗队员甚是担忧。杜向一用纯熟的英文对医疗官说“As a doctor, that’s frightening.(对于一个医生来说,挺可怕的)”,引得在场人员会心一笑。诚然,在赛场上运动员的每次比赛都是向着更高、更快、更远发起挑战,但对FOP医疗站的医生,随之而来的风险让大家时刻枕戈待旦。

杜向一手部受伤,简单包扎后又回到工作岗位

杜向一手部受伤,简单包扎后又回到工作岗位

刚刚收到礼物的杜向一欣喜若狂,这是两个护脸和一个雪镜。他的墨镜在演练里被踩碎了。这对饱受风吹日晒、长时间注视雪道的医疗队员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有了这两样装备至关重要。李真作为一名军嫂,丈夫正在外地执行任务,本不是雪迷的家人和托付给父母的孩子现在分外关注冬奥赛事,因为他们知道,对于身为冬奥医疗保障队员的家人,每一次赛事开始就是最紧张的时刻,比赛进行顺利也是最好的消息。霍佳欣会在运动员经过的时候留意一下他们的号码背心和雪服样式,甚至还能记下运动员一些技术特点和摔伤的概率,随时做好应对。本来负责消杀工作的她,在户外场地终点工作需要支援时,毅然走进了零下20度的低温中。

刘子新在C区进行保障工作

刘子新在C区进行保障工作

根据站点需要,随时迎接新岗位挑战的还有刘子新,她的冬奥医疗保障经历可谓是丰富多彩。作为唯一一个在A、B、C三个区域都工作过的队员,云顶赛区的项目她了如指掌。任何地方人手不够,她都会第一时间补充上去。刚刚结束C区连续2天的保障任务,从下午2点一直到晚上8点,饱受寒风洗礼、奉命休息的她,第二天又回到了医疗站进行工作,身在最前线,干在最前沿,这是每一位医疗队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站位。

卢江枫在检查背包内的氧气瓶

卢江枫在检查背包内的氧气瓶

一次长时间的保障完成之后,邢玉姗的口罩和帽子结上了冰

一次长时间的保障完成之后,邢玉姗的口罩和帽子结上了冰

同样变成雪迷的还有卢江枫,他主要负责的是A区坡道障碍追逐赛道。在宿舍里休息时,除了与家人视频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比赛。说到工作,这个温柔的父亲就严肃起来,亮出了医生的底色。在坡道障碍追逐赛中,已有多名人员受伤,运动员之间如果发生碰撞,会产生巨大冲击力,加上竞速条件,受伤概率和严重程度远超平常。为了做好工作,他看了不少障碍追逐赛事的录像,熟悉项目特点为的是更好开展工作。作为他的搭档,邢玉姗是一名身材瘦小的护士,在工作中分外严谨,刚刚被挑选进FOP医疗站时,领导担心她个子太矮,力量不够。但是她很快用干净利落且力量充足的动作平息了所有质疑。细心的她还是整个医疗团队的“大厨”,年三十和初五的饺子都是她一手操办,小组背包也由她整理,每天检查一遍是工作惯例。

冬奥时间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赛道终点的守望,FOP保驾护航

时代的每一缕光辉,落在每一个人身上也足以照亮整个人生。这14名奋战在FOP医疗站的医务工作者,同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全体冬奥医疗保障队员一样,正在这洁白的世界,从人类伟大的体育精神中汲取丰富营养,滋养纯净心灵,昂首迎接挑战,深刻思考人生,将自己的个人价值融入到大国崛起的时代洪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