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高血糖。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糖尿病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2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长时间患糖尿病而导致的蛋白尿以及肾小球滤过率 (GFR) 进行性降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多数人认为是多因素参与,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以及部分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病。早期多无症状,血压可正常或偏高。 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
糖尿病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如果早期没有发现或没有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发生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2021年2月13日,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了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17年,全球慢性肾脏病导致了3580万伤残调整寿命年的损失,其中糖尿病肾病占三分之一,位居第一。
我国约有1.3亿糖尿病患者,三分之一发展成糖尿病肾病,我国的住院肾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数量位列第一。平均15年后发展成尿毒症,十多年后糖肾成为我国数量最多的尿毒症。因此,糖尿病肾病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女子糖尿病没重视发生肾病,中医治疗肌酐大幅下降
病例:患者xxx,女,49岁,河北人。患有糖尿病多年,早期没发现,后来体检发现血糖升高,被确诊为糖尿病,由于没什么症状,也没重视,服了一段时间降糖药,检查血糖值降了,认为病好了,就没再吃药。生活上也没有严格控制,后来血糖升高,出现泡沫尿、水肿等症状,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尿蛋白(+++),尿潜血(++),被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开始服用西药治疗,降血糖、降尿蛋白,饮食上调理,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病情好转,尿蛋白下降。但患者服药不及时,有时忘了吃药,也时常断药。大约一年后肾病复发,又出现蛋白尿,检查发现血糖高,尿蛋白高,血肌酐偏高,医生建议住院治疗,但患者认为病情比重,没必要住院治疗,开了些药回家吃。
大约过了一年,患者时常感觉疲劳乏力,大夏天却感觉特别冷,有时风吹了还会感冒发烧。2021年7月,正值盛夏酷热,但患者却穿着秋裤,很怕冷。到一家医院就医,检查发现血糖高,血压高,尿蛋白高,肌酐到了565umol/L。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肾病,肾衰竭。
中医辩证:早期的阴虚燥热已经过去,已经演变为了气阴两虚,阳虚血瘀,治疗应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用中药经方为基础加减。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控制患者的饮食种类、数量,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低盐低蛋白清淡饮食,合理作息,服药2周后复查,症状逐步好转,血肌酐450 umol/L,继续服药2周,肌酐降到250 umol/L左右,其他指标控制良好,疲劳乏力症状消失,饮食恢复正常,身体不感到冷了。出院回家后继续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3个月后复查,肌酐降到130 umol/L,基本恢复正常,其他指标保持稳定。进入寒冬,患者身上没感觉寒冷,说明患者的血瘀化开了,血压循环良好。
糖尿病肾病分5期,早期发现治疗效果更好
糖肾第1期是高滤过期:肾小球滤过率很高,可达到200左右。不是肾功能好,是肾脏扛不住高压力,被迫透支功能,几乎不会被发现;第2期是正常白蛋白尿期: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很少异常,很难被发现;
第3期是微量白蛋白尿期:已经是中期了,尿微量白蛋白持续超标,只是许多糖尿病患者并没有定期检查微量白蛋白,也常错过治疗时机;第4期是临床蛋白尿期:尿蛋白、水肿等会持续出现。患者多在发现症状后就医,已经到了晚期了;第5期是肾衰竭期:肌酐升高、并发症出现,如果并发症控制不理想,就要做透析治疗。
因为早期(1-2期)糖肾实在难以发现,一般人们将中期(3期)称为早期。但是,糖尿病肾病1-2期并非不能发现,如果定期体检,检测三个指标:尿微量白蛋白、尿转铁蛋白、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可提高早期检出率70%以上。
尽管糖尿病肾病很难治,但早期规范治疗仍可逆转。肾活检显示,如果糖肾的肾小球没有完全硬化,在治疗缓解后,肾脏血流增加,硬化的部分毛细血管会被吸收,肾小球会重新长出新的毛细血管。因此,在肾小球完全硬化坏死前,进行有效治疗,可以逆转。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相当于中医学“消渴病”继发的“尿浊”、“水肿”、“胀满”、“肾劳”、“关格”,与古代所谓“肾消”也有密切相关。其中,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缺少特异性症状,仅仅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率增加,中医认为是久病肾气亏虚,肾精不固,精微下流所致。临床期糖尿病肾病,肾气虚进一步加重,所以尿常规化验可以表现为蛋白阳性,更由于肾主水,肾虚气化不行,则水湿内停,所以可以表现为尿多浊沫、水肿,严重者可以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严重水肿、胸水、腹水,即所谓“肾病综合征”表现。
糖尿病肾病初期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可见倦怠乏力、腰膝酸软,随着病情进展,可见尿浊、夜尿频多,进而下肢、颜面甚至全身水肿,最终少尿或无尿、恶心呕吐、心悸气短、胸闷喘憋不能平卧。患者应予优质低蛋白、富含维生素饮食;而植物蛋白如豆类食品应限制摄入。水肿和高血压患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入。
早期可采用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锻炼功法,适量活动,不宜剧烈运动;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活动量不宜过大,不可过劳,可选用气功之内养功等静功法。以平衡人体阴阳,调和气血,通畅经络为目的,对病体康复有一定辅助作用。
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脾肾气虚)阴(肝肾阴虚)两虚,五脏气血阴阳俱虚,标实为气滞、血瘀、痰浊、浊毒、湿热等。所及脏腑以肾、肝、脾为主,病程较长,兼证变证蜂起。中医辨证论治:
1、湿热蕴阻证。症状:渴不欲饮,口黏口苦、有秽气,身重乏力,小便混浊不清,舌质淡红、苔厚腻或黄腻,脉濡滑。治法:清化湿热,宣通三焦。方药:三仁汤加减。
2、气阴两虚证。症状:尿浊,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头晕多梦,或尿频尿多,手足心热,心悸不宁,舌体瘦薄,质红或淡红,苔少而干,脉沉细无力。治法:益气养阴。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
3、肝肾阴虚证。症状:尿浊,眩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痛,两目干涩,小便短少,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补肝肾。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4、气血两虚证。症状:尿浊,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唇甲色淡,心悸失眠,腰膝酸痛,舌淡脉弱。治法:补气养血。方药:当归补血汤合济生肾气丸(《济生方》)加减。
5、脾肾阳虚证。症状:尿浊,神疲畏寒,腰膝酸冷,肢体浮肿,下肢尤甚,面色晄白,小便清长或短少,夜尿增多,或五更泄泻,舌淡体胖有齿痕,脉沉迟无力。治法:温肾健脾。方药:附子理中丸合真武汤加减。
(东方红星,文/李烈,医师/张振忠;约2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