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美国宣布对中国有关产品加征10%关税。中方为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将美征税措施诉至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按照世贸组织规则,中美双方有60天时间通过磋商方式寻求解决方案,如磋商未果,将再提请专家组裁决。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由世贸组织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框架下的争端解决机制演变而来,其最大的特点是进一步突出了平等、快捷、有效、共同可接受原则。
在关贸总协定时期,争端解决工作缺乏固定的时间表,专家组裁决容易被阻挠,导致大量争端诉讼久拖不决。
1986年9月,在乌拉圭埃斯特角城举行的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决定,进行一场旨在全面改革多边贸易体制的谈判,故称“乌拉圭回合”谈判。这次谈判历时7年半时间,于1994年4月在摩洛哥马拉喀什结束。
“乌拉圭回合”谈判协议强调,争端的迅速解决对于确保世贸组织有效运转作用巨大。协议将争端解决的程序细分为磋商调解、组建专家组、专家组起草和提交报告、成员采纳报告结论等环节,并通过对每一环节设定时间限制,将全过程时长控制在1年左右,如需上诉则延长至15个月。
协议的另一大贡献是确立了“反向一致原则”。在该原则下,除非所有成员一致反对,否则判决结果就可通过。
世贸组织自1995年成立以来,一直将争端解决作为其核心职能之一,截至目前,共受理633宗争端诉讼,并对其中超过350宗作出了裁决,有效地维护了国际贸易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是,1995年1月,委内瑞拉就美国对进口汽油采取比本国汽油更严苛的化学成分要求一事,向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提起关于美违背“国民待遇”原则的诉讼。争端解决机制组建专家组,并在规定时间内作出了“认定美国违规”的判决。之后,美方提起上诉,但未能推翻专家组原判,美方随后同意修正国内有关法规,使其符合世贸规则,并将修订情况向争端解决机制进行了通报。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贸易争端的败诉一方并不会积极配合整改。对于这种情况,相应的惩罚措施就非常必要了。由于世贸组织从性质上讲只是一个国际经济组织,本身并无执法权,因而授权利益受损方对违反规则方开展报复,就成为惩罚违规行为的主要方式。这种报复不同于单边主义报复措施,具有法律上的合规性和道义上的正当性,符合多边主义的原则和精神。
最为公众所熟知的授权报复,要数美欧航空制造企业补贴一事。美欧双方针对本国航空制造企业的补贴,长期以来一直是双方贸易争端的焦点,且由于双方对于世贸组织的补贴违规判决均未积极执行,因而催生了一系列的授权报复。2019年,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针对欧盟向空客公司的补贴,授权美国对欧盟输美红酒、奶酪、单一麦芽威士忌等产品加征总规模75亿美元的关税;2020年,争端解决机制又针对美国向波音公司的补贴,授权欧盟对美输欧烟草、旅行箱、游戏机等商品加征总规模40亿美元的关税。
近年来,随着贸易保护主义呈抬头之势,作为维护多边主义贸易规则关键设计的争端解决机制遭受了重创。程序严格是争端解决机制的最大特点。正是因为程序足够严格,争端解决的各个程序才能环环相扣,反之,任何一环的缺失都会破坏整个链条的有效运转。
当前,上诉机构无疑已经成为整个争端解决机制的“阿喀琉斯之踵”。2017年上诉机构中的7位法官中先后有3位任期结束,2018年毛里求斯籍法官第二期任命未获得全部通过,2019年两名法官任期届满,2020年最后一名法官期满卸任。但由于美国的单方面阻挠,新法官的遴选程序始终未能取得进展,目前上诉机构已是有名无实。
美国对此的“官方解释”是,上诉机构存在“越权裁决”“审理超期”“超期服役”等问题。美国前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在其书中更是直白地谬称:“美国原本期待争端解决系统能够帮助美国的货物和服务打开其他国家的进口市场,但事与愿违,美国仅仅在极少数自己提出诉讼的争端中胜诉,而且还成了世贸组织中最常成为被告的国家。”“在针对美国的贸易争端中,美国在高达九成的诉讼中完全或部分败诉。”作者在书中毫不掩饰其气急败坏,揭示了美国在世贸组织“砸场子”的真正动机——通过破坏机制让自身违规行为免遭惩罚。
面对美国公然违反规则、破坏机制的做法,中国、欧盟等21个世贸组织成员共同发起了过渡性机制“多方临时上诉仲裁安排(MPIA)”,但由于加入成员不多,而且判决效力只对加入成员有约束力,无法真正替代争端解决机制。
应该说,争端解决机制的稳定存在和有效运转,对于维护基于世贸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对于涉美个案争端的裁决效率和效力遭到削弱。为避免贸易冲突的激化与升级,多国已经发起过渡性机制,世贸组织也多次表示要建立一个全面运作的争端解决体系。这些动向足以表明,基于规则的贸易多边主义仍是主流,运转顺畅的争端解决机制是人心所向。
去年年末,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主席奥尔伯格表示,争端解决改革谈判取得“重大进展”。但奥尔伯格同时也表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从2025年初起与感兴趣的代表团举行磋商,听取关于进一步推进争端解决改革工作的意见。其表态说明,截至目前,技术层面的进展尚未推动政治层面的破局,而后者关乎争端解决的前景,更关乎世贸组织存在的意义。 (作者:梁 桐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