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宝银委员建议:构建国际传播矩阵,让河南文物走向世界

在网络和数字化时代,文化新业态在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其中文物成为重要的标识要素,在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各地文物部门、博物馆、展览馆等纷纷走出传统的“陈列室”模式,围绕考古、文物不断延展,寻求突破,力求让文物真正“活起来”、走出去。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文物资源大省,在新时期国家文物保护战略和省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任务。近年来,河南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出的文物文创产品频频上新,让民众触摸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史宝银委员建议:构建国际传播矩阵,让河南文物走向世界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然而河南省政协委员史宝银在走访中却发现,河南各地的博物馆“热”绝大部分是“火”在国内。河南的宝藏千千万万,但是这些国宝大都静静地在博物馆内陈列,人们走进博物馆,也会陷入千篇一律的讲解中。

河南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史宝银指出:“河南的文物缺乏良好的国际传播平台、缺乏融通中外的国际传播人才、部分文物缺乏通俗易懂的外文资料等。”

为此,他建议,各地文物部门、博物馆、展览馆等应培养专业的国际传播人才,利用互联网搭建自身的外宣网络平台,构建海外社交媒体账号,进而构成河南向世界讲述文物故事的国际网络传播矩阵。

要让文物从博物馆走出去,走到人们的生活中,甚至走出国门,还需要更多创意的表达,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让文物借用互联网技术跨越语言、时间、国别的因素,漂洋过海、走向世界。

如今,走进各类博物馆、展览馆,除了能看到橱柜里陈列的文物实物,还能在各种声光电营造的逼真大场面、视频音效作用下还原的历史场景、循环播放的珍贵画面中穿越到遥远的历史现场,与前人对话,与历史对话。

史宝银建议,各地应鼓励文物部门、博物馆、展览馆等引入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现代科技技术,构建网上博物馆,增强国际观众的在场感和参与感,增进各国人民对河南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