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班牙北部的一条河道内,出现了一颗“头”——随着河水涨落,时而露出水面,时而被淹没。
最让西班牙民众感到不安的,是这颗“头”很巨大,目测从额头到下巴有3米长,眼睛更是比电脑屏幕还大。可以想象,第一次见到这颗“大头”浮出水面的人,会被吓成啥样。
当然,这不是外星人或远古巨人的头,而是墨西哥艺术家鲁本(Ruben Orozco)的雕塑作品《Bihar》。在西班牙巴斯克自治区的方言中,“Bihar”可被翻译为“明天”。
从雕塑的诡异程度便知,鲁本眼中的“明天”并不美好。他在诠释作品时提到,如果我们继续破坏环境、任由气候变暖,城市将很快被洪水淹没,我们也会跟这尊雕塑一样,每天在河里沉浮。
立意颇有深度,但受众不买账。一位当地居民向媒体表示:“除了压抑与悲伤,我从雕塑中感受不到其他情绪了。”社交媒体上,有网友大胆开麦:
“不管它多么有意义,艺术品的第一要义是‘美观’。美,可以理解为超现实的、先锋的或梦幻的,但绝对不是令人恐惧的。”
确实,让人感到心理不适的作品,能称为“艺术”吗?在我看来,是不能的,因为它们哗众取宠的成分远远大于正面影响。
在《Bihar》出现之前,已有不少令人难受的“艺术品”。
今年7月,日本东京街头出现了一个10米高的提线木偶。该木偶名叫“萌可”(Mocco),可看上去不太萌——
它四肢会动、眼球可以转动,还常常把大头凑向人群、嘴巴喷出白色雾气;它全身环绕着红色与绿色的竹条,远远望去,俨然动漫《进击的巨人》真实版。
有没有很像《进击的巨人》?!
据悉,木偶萌可由日本“3·11”地震数名幸存儿童集体设计,目的是为了向世界展示日本灾后恢复的信心。打脸的是,许多日本民众表示,自己没有被激励到,更没有产生共鸣。
话说,日本人真的很爱巨物元素,另一个为东京奥运会服务的作品“飘浮大头”,也曾引发争议……
最近,一组出自日本艺术家益本惠子之手的现代陶瓷品,也引发了争议。
陶瓷品的花纹属传统风格,但造型颇为扭曲——巨大的八爪鱼,吸附在古风花瓶上;精致的白瓷碗,被长有尖牙的鱼穿透;光滑的花瓶表面,趴着一只外壳凹凸不平的螃蟹……
益本惠子表示,如今的瓷器品造型都大同小异、被传统文化困住了,她想要打破定式思维、帮助瓷器艺术寻找新出路。
“打破重组”的创作手法,在艺术圈很常见。但这次,网友一点儿都不领情:“你毁掉了雅致的瓷器文化,这是现代与传统的一次失败碰撞!”
诚然,创新不是简单的“1+1=2”,更不是在传统器皿上摆放一只吸引眼球的生物,就能称作“前卫”的。何况这些小生物,看起来有些瘆人……
那么,在你看来,艺术品是外观重要,还是立意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