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的复杂句,是比较常见的句式。虽然王力先生细分的句式很多,但是基本可以看作合并版后有两组主谓的2-3结构。
即主谓+主谓或者主谓+主谓宾。
一、主谓+主谓
1、N-F-NN-F(V)
国-破-山河-在,N-F-NN-V,城-春-草木-深,N-F-NN-F。山河、草木,都是并列关系,所以是NN。
第一个主语是一个字,第二个主语是两个字。
简化为2-3结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又如:N-F-nN-F。与上个句式一样, 第三个字是第四个字的修饰语,所以是nN。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 (唐)《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又如:N-V-NN-C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与上一个句式其实一样,只是最后一字用的颜色词:白,青。
用2-3结构表示: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清。
王维 (唐)《送邢桂州》: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清。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2、N-F-N-dV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沈。两个主语都是一个字。
前后两个主谓,第二个谓语由副词和动词组成。简化为2-3结构: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沈。
出自杜甫 (唐)《野望》:
清秋望不极,迢递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沈。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二、主谓+主谓宾
1、N-F-N-V-N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简化为2-3结构: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主语+谓语+主语+谓语+宾语
常建 (唐)《泊舟盱眙》: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2、N-V-N-V-N
这个句式和上一个一样,只是第二字改为动词。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2-3结构为: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主谓-主渭宾
杜甫 (唐)《对雪》: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两个主语,都是一个字。
三、两种主谓之间的关系
上面说的两种句式:主谓+主谓或者主谓+主谓宾。都可以看作2-3的结构,2和3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1、转折
国破-山河在,国都虽然沦陷,但是山河依旧。
城春-草木深。城春,本应该是春光明媚,令人心情愉悦的景色,但是“草木深”,却是荒芜之状。也是一种转折。
2、因果
看到这种句式,我最先想到的是孟浩然的这首绝句《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主谓+主谓宾。前面一个主谓,与后面的主谓宾,有因果关系。
山昏-塞日斜,因为塞日西落,所以山色昏暗,后者是因。
前面举例的诗句,也有些是因果关系,例如: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炉子还没有灭,所以火还是通红。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清。太阳西沉,显得江湖之水发白,潮水升起(倒映天空),天地似乎更加清明。
3、背景与主景
杜甫《暂如临邑至㟙(音宅)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
野亭逼湖水,歇马高林间。
鼍吼-风奔浪,鱼跳-日映山。
暂游阻词伯,却望怀青关。
霭霭生云雾,唯应促驾还。
鼍吼-风奔浪,鱼跳-日映山。风奔浪是背景,映衬鼍吼,日映山是鱼跳的背景。
结束语
这种两个主谓的五言句,前面的2个字,如果与后面的3个字没有关系,就不算是好句。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古人的诗句。无论是因果,或转折,或映衬,总会有逻辑关系。
诗句中的谓语,往往是一句之眼,复杂句有两只眼,两只眼联合,诗句才灵动。
@老街味道
五言近体诗中,前3字为主谓结构的复杂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