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法兰克福最热闹的那几天,刷微博时看到了一条有趣的评论:
活久见,法兰克福车展马力最大的车是中国自主品牌。
配图是9张红旗超跑S9。
这是红旗在法兰克福车展亮相的红旗品牌S家族第一款产品,它搭载了一套基于涡轮增压V8发动机的混动系统,背后站着一组残暴的数据:
全车超轻碳纤维,最大功率超过1400马力,0-100km/h加速时间1.9秒,极速超过400km/h。
一汽集团董事长徐留平信誓旦旦地掏心窝子,说这辆车绝不是PPT,而是要实现量产化的全新产品。
虽然后来的发布证明法兰克福车展马力最大的车其实是布加迪Chiron Super Sport 300+,但红旗S9排在前三位,是绝对稳妥的。
还有几条评论特别有代表性:
· 不管怎么设计的、会不会量产出来,在白左环保的大环境的当下,光是V8T,就值得所有的Petrolhead竖起大拇指。
· 在电动车当道的IAA,V8T的红旗值得尊敬!
· 就冲这V8,爱了!
我想这是因为,所有人都没想到,第一辆站上国际舞台的中国V8超跑,第一辆点燃Petrolhead心中热血与激情的中国车型,竟然是出自我们心中那个传统古板又高高在上的红旗品牌。
这种改变其实想想,蛮让人感动。
就像AutoR智驾的那句评论:
“在国人赋予红旗太多标签与意义的漫长历史中,红旗的形象太过沉重。而跑车这样的车型在传统思维里距离红旗太过遥远。是红旗S9的出现让人们感到了红旗团队的春青一面,这是一个没有包袱、没有束缚的团队作品。”
重要的不是产品如何,而是思想的蜕变。
你可能还记得今年6月一汽集团发布的“红旗超级跑车项目国际招标公告”,其中写着要招募红旗S108超跑国际招标项目总负责人。
官方发布的总负责人资质要求:博士学位,至少25年跑车产品开发经验,有科尼塞克、布加迪和帕加尼三款超级跑车中至少二款超跑的开发经验,有作为项目总体负责人带领团队完成科尼塞克、布加迪或帕加尼超跑品牌中至少一款车完整开发并实现量产的工作履历。
那时候很多人觉得这个招标很滑稽,我也有点看热闹的心态。谁承想,红旗真的就在法兰克福车展发布了一款2021年就要量产的S9超跑呢。
对于红旗品牌而言,法兰克福车展的意义非比寻常,因为,这是红旗品牌继1960年首次亮相莱比锡车展之后,时隔59年,再次登上国际车展的舞台。
而我认为,这次登台堪称漂亮。
至少,它用一辆车让人们再次记住了红旗品牌。
今年的红旗品牌其实格外不“红旗”。
8月,红旗销量突破10000辆,同比增长203%,环比增长13.8%,实现了连续18个月的同比增长。而且,这是红旗首次跻身月销万辆俱乐部,走到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销量时刻。
比数字本身更值得关注的,是红旗在背后所做的改变。
今年是红旗的产品大年,车型的增多是其销量攀升密不可分的原因。
只在过去4个月时间里,红旗就接连上市了三款新车:首款SUV红旗HS5、红旗HS7和首款纯电动SUV红旗E-HS3。
而且,这三款车型对红旗而言都有着破局的意义。
HS5作为红旗品牌的第一款SUV,标志着红旗品牌61年来首次实现从轿车到SUV的品类跨越;HS7则是在旗舰方面拔高了红旗SUV的高端形象,为平民化的HS5作着背书与补充;E-HS3更是让红旗的疆域终于从传统燃油车扩展到了电动新能源。
SUV的破局,尤其是HS5的上市,让红旗销量在短时间内再度实现了增长。
尽管后来的HS7并不上量,也由于34.98~45.98万元的天花板定价在舆论中引起了不少争议,但换个角度看,中国品牌的确需要一款在技术、配置、动力总成等方面都能真正向豪华品牌发起冲击的台面车型。它需要的不是销量,是形象。而这样的台面,由红旗品牌来做最为适合。
正如车云此前有句关于HS7的评价,我很认同:
“说红旗HS7是目前自主品牌所研发车型里技术含量最高的车型(红旗L这种纯图腾、将上市的北京BJ90这种纯换标车除外),这应该没有什么异议。这至少是自主品牌在真正意义上,开始向这个过去被视为‘禁区’的领域发起了冲击或尝试……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红旗此举无论如何也是要点赞的。HS7哪怕真是卖不动的‘面子工程’,也是有价值的‘面子工程’。”
再加上这次在法兰克福亮相的首款S系产品S9,我们必须承认,此前红旗品牌承诺的L、S、H、Q四大系列产品矩阵,的确正在一点一点的全面布局中。
与产品投放同步进行的,还有销售渠道的扩张。
红旗从2017年才开始正儿八经搭建自己的销售服务网络,两年时间里,截至目前红旗已经在包括澳门在内30个省级区域建立了146家体验中心,比最早期的门店数量扩大了将近5倍。这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过去人们真的会问“红旗是只有当官的才能买吗”,现在人们走在路上就能和红旗4S店擦肩而过。
他们还学会了通过跨界营销不断给品牌刷存在感,与李宁合作潮服周边、和故宫博物院共同办展等等,为红旗塑造起了前所未有的活泼和潮流形象。
而落地到产品上的,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走在时尚与科技前沿的红旗品牌。
比如,5月上线的红旗智能APP“红旗智联”,就像是用户的助手,各种辅助功能、社交功能、驾乘服务等等都能在上面找到解决方案。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并不多见的智能清洁座舱功能,它可以让我们在坐进车内之前,就通过“遥控”智能换气,让车内的浑浊空气与车外的清新空气发生流通,保证上车之后的空气清爽感。
再比如,年初CES展上红旗发布的智能座舱,在交互上已经一定程度破除了距离和移动的限制,内嵌的高清摄像头和底层芯片,还能支持Face ID,刷脸开门、刷脸启动、情感识别、家居互联等等都可以看看说说就立刻完成。
还有AR和MR的交互也已经成为功能清单里的选项。
红旗做着肉眼可见的改变,在应用先进技术的道路上,它已然成为一个激进者,甚至是影响者。
红旗,不再是曾经的红旗。
短短两年时间,这样的红旗让我们第一次看到,即便庞大如一汽这样的国企,其实也从来不缺乏核心技术资源、有能力的团队与一段时间内做好一件事情的决心。
或许它们有时缺乏对一个品牌长效发展的思考,但倘若此种决心得以坚持,那么以红旗为例,大象转身也并非想象之中那么艰难。
现在,有人质疑红旗汽车销量来源,有人质疑S9到底是不是PPT,我倒是觉着,没有必要诛心,在车市如今的一片逆势之中,红旗品牌能为我们划出一抹亮色,无论如何不是件坏事。
我更希望的,是作为最能代表中国的汽车品牌,红旗能借着这股发展劲头与惯性再接再厉,跳出缭绕在国企身边的种种藩篱,实现一个长效、稳定、创新的发展。如若成功,这份经验与这股精神对所有国企品牌来说都有不可替代的借鉴意义。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但愿那天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