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亚总医院暑期绿通季 一日三“省”:激活医疗“暖实力” 疾病也能快乐疗愈

暑期高温来袭,青少年儿童群体的健康问题日趋凸显,健康服务需求攀升。孩子们惧怕打针吃药、家人无暇看顾,诊疗过程的不适与医院的“冰冷感”也常令人却步。为此,武汉亚心总医院“暑期绿通季” 应运而生:自 7 月起,医院多学科开设特色诊疗服务,将医疗服务、健康疗愈融合,助力实现“诊疗松弛感”,让疾病在安全、自然、快乐中完成。

同时,心脏冠脉造影、儿童包皮、眼科开启“手术日间化”,让老人、孩子、时间不便的群体可以“24小时内”康复回家,省时、省心又省钱。生病是一段不适又孤独的旅程,医院通过“暑期绿通”“一日三省”等举措,激活医疗 “暖实力”,重塑疗愈健康生态圈。

直击就医“情绪痛点” 创新重塑“疗愈场”

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生病后,常常选择忍痛拖延,直到“不得不就医时”才肯去医院。“医院细菌多、不干净”、“跑上跑下太费时间”、“医生总爱开多余检查”、“排队等诊耗时长”……偏见让人们在健康面前望而却步,不仅延误治疗时机,更徒增人力、物力与财力的耗费。

而对于住院患者和家属来说,困扰则更为具体:冰冷单调的病房环境、想咨询问题却寻不到医生的焦虑;孩子怕打针、大人怕手术,治疗过程的疼痛与恐惧如影随形……这些“医疗环境心理负荷综合征”,在儿童、慢性病患者及特殊群体中尤为突出。

个体与医院之间的距离,归根结底源于对未知的恐惧,对就医体验的担忧,以及对医疗过程的陌生与不安。

为此,医院聚焦患者就医痛点,在动态监测门诊数据的基础上,更将目光投向各类患者就诊过程中的情绪状态,用细节温暖每一段就医旅程。

医院率先通过重构医疗场景,打造每周“二、四、六”兼具人文关怀与社会联结的 “温暖医疗生态圈”:暑假前夕,亚总打造院内文创市集——邀请大学生与手艺人带着原创作品入驻指定区域展销,售卖所得的 20% 定向注入公益基金。人们在逛市集的闲适中消解等待焦虑,消费行为更直接链接公益帮扶。患者及家属的等待时间转化为有温度的公益参与,实现了从 “被动等待” 到 “主动创造” 的蜕变。

健康科普・艺术疗愈展同步温情启幕,以 “乐活艺角”“活力导引”“知心伙伴” 三大板块为骨架,让晦涩医学知识在艺术转译中亲切可感。医院玻璃中庭上空,10 米长的巨型云朵装置悬浮舒展,消解着医疗环境的紧绷感;“活力导引” 将 “五官、五脏、五体” 拆解为趣味互动环节,家长与孩子在共融体验中感知身体奥秘,消解青少年儿童的就医恐惧,让健康知识在沉浸式体验中传递。

武汉亚总医院暑期绿通季 一日三“省”:激活医疗“暖实力” 疾病也能快乐疗愈

空中救援训练营则以直观展示打破未知壁垒:“会飞的救护车” 直升机实景亮相,CPR 急救演练现场开展。通过实景演练破解 “如何救援” 的未知焦虑,用可视化呈现推动航空救援从 “高端服务” 向 “普惠刚需” 的认知转型。医院以 “看见→体验→信赖” 的逻辑构建急救信任链,将抽象的空地救援体系转化为可感知、可验证、可参与的信任载体。

这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畅通了医患沟通的桥梁,更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武汉亚总医院暑期绿通季 一日三“省”:激活医疗“暖实力” 疾病也能快乐疗愈

一日三“省”

11大学科联合促成“诊疗松弛感”

武汉亚总医院暑期绿通季 一日三“省”:激活医疗“暖实力” 疾病也能快乐疗愈

除了医院整体环境的 “疗愈升级”,11 大学科更聚焦孩子、老人及时间紧张人群的就医需求,推出暖心便利举措,让暑期就医更高效、更安心。

心血管内外科早在多年前便开启 “一日三省” 日间造影手术模式,从入院、手术到出院全程 24 小时内完成;更依托多学科团队全程护航,让家长既能安心照护家人,又不耽误工作与接娃,实现 “就医带娃两不误”。

武汉亚总医院暑期绿通季 一日三“省”:激活医疗“暖实力” 疾病也能快乐疗愈

此次 “暑期医疗模式” 将持续至 8 月 31 日,周末医护全员照常接诊,门诊、手术及配套服务全流程不停歇。作为核心服务亮点,“日间手术” 严格实现 “24 小时内闭环”:术前完成必要检查与麻醉评估,入院当日即可手术,术后无需住院过夜,当天即可回家休养。

当医院成为承载生命故事的温暖容器,疗愈便悄然超越了药物与手术刀的物理边界,延伸至心灵与情感的深层滋养。

从 “功能化空间” 到 “生活化场景” 的细腻升级,从 “时间消耗” 到 “价值创造” 的闭环构建。于患者而言,等待已从枯燥的消耗转变为休闲逛展、公益消费、健康管理、艺术疗愈等多元体验,就医焦虑在沉浸式体验中自然消解;于公益而言,每一次消费、都直接转化为对大病贫困患者、自闭症儿童等群体的帮扶;于社会而言,医院更成为跨界融合的温暖枢纽,在医疗与人文、公益的碰撞中,重塑着城市公共空间的温度,让每一次就医都成为一次被理解、被关怀的生命体验。

(通讯员:徐伟平、郭姗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