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屏保一直是儿子的照片 他们朝思暮想的孩子找回来了

原标题:26年间换了多部手机,但屏保一直是儿子的照片 他们朝思暮想的孩子找回来了

来源:武汉晚报

通讯员杨槐柳 孙逊 记者戴旻阳

陈家夫妻与平平在认亲现场。通讯员杨槐柳 摄

陈妈妈的手机屏保永远是孩子平平(化名)

“我一定要把儿子找来,我相信一定可以找回来。”今年6月,陈先生的这句话终于变成了现实。而为了实现这句话,他和妻子等待了26年。近日,夫妻俩正忙着咨询如何落实儿子的户口。

儿子走失成为一家人的痛

1995年,家住武汉市武昌区姚家岭的陈家育有一儿一女,一家四口人依靠一个小卖部过生活,虽说不上富裕,但小日子忙碌而美满。

当年盛夏,高温难耐,3岁多的儿子平平(化名)像往常一样在门口玩耍,一时忙着照看生意的陈妈妈突然发现儿子不见了,四处呼唤也没人应声。

平时从不走远的孩子哪去了?夫妻俩马上发动亲友在方圆十里内到处找寻,可直到天黑,依然没有音讯。

“当时我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乖乖到底去哪里了呢?”陈妈妈至今难忘那刻骨铭心的感受。夫妻俩不得已求助警察、求助社会,又在武汉三镇找了很多地方,终无所获。

“不是因为你大意,孩子怎么会丢?”

“我又没有玩,还是在照看店子。”

夫妻俩为此互相埋怨起来,从口角升级到激烈的争吵,感情一度跌到冰点。周围街坊有的同情,但也有的嘲笑他们,就这么一个儿子,还搞丢了。陈爸爸心中很是窝火。

每次更换手机屏保始终是孩子

夫妻俩吵归吵,但找儿子的行动一刻也没停下来。只要有机会,他们就去派出所打听进展;一听说哪里发现丢失的孩子,他们就去认一认。每次满怀希望而去,一脸失望而归。这种日子持续了很久。在亲友们的一再劝导下,他们才慢慢走出来,又生下了一个儿子。尽管如此,他们一直没有中断找寻。

听说有寻亲网,他们主动联系并设置寻亲奖金;住址每次变更,他们一定要到当地派出所做好备案,防止警方联系不上。夫妻俩得知全国打拐行动,武昌区公安分局可以采集血液,马上赶到刑侦大队采集了血样。

多年来,陈妈妈的手机换了好几部,但屏保从未更换,全是平平的照片。每次换手机,她第一件事就是把平平的这七八张照片存进去。一有时间,夫妻俩就捧着手机看,看得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因为寻找平平,武昌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的女法医黄雯与陈家夫妻成了熟人。黄雯感叹于这对夫妻的执着,一有比对的机会,立马积极申请,仔细辨别判断。她一度也很着急,夫妻俩眼看“奔六”了,这桩忧心的事还没有结果。

民警出主意助一家团圆

今年1月,针对失踪儿童及找寻父母的信息,全国公安机关打拐信息库进行又一次补充采集完善。黄雯比对发现,一名福建厦门在押人员的DNA与陈家夫妻比对上了!民警赶紧南下厦门,与厦门市公安局海沧分局联系,确认平平就在当地。谁知,消息反馈给平平本人后,他迟迟不作声,也不愿意认亲。

原来,平平当年流落到福建后被养父母带回家抚养,长大后得知自己并非家里亲生,但也未动寻亲念头。去年,他外出打工被人引诱参与了诈骗活动,被厦门公安抓获。

“可能他的心里充满了愧疚,自己竟要以这样一个状态去面对日夜思念自己的父母。”民警猜测。于是,他们暂时返回武汉,考虑更为稳妥的认亲办法。陈家夫妻听到消息,急匆匆地找黄雯,请求她无论如何帮忙做通孩子的工作。

经过讨论,刑侦大队的民警们建议陈家夫妻先与平平互动起来,通过书信和相册的方式打消平平的顾虑,让平平明白这么多年来家人一直在找他。

于是,陈家将多年寻亲的种种辛酸以及家人的思念述诸笔端,并将平平儿时的照片制成相册,托律师送到了看守所,交到平平手中。哪一个孩子不惦记父母的怀抱?被深深感动的他终于同意见面。

今年6月,武昌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迅速安排第二次出差厦门,同行的还有平平的父母和姐姐。按照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后,亲人们终于在看守所会见室隔着窗玻璃会面了。夫妻俩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让儿子看屏保上、相册里保存的他的照片。当平平拿起电话听筒,听到妈妈一声声亲切的呼唤,不禁泪流满面,母子俩的手掌隔着玻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谈及将来的打算,平平表示要积极改造,以后走正路,自食其力。父母也表示将积极支持平平。

(注: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27-85721622 。)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