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作者除了施耐庵,还有罗贯中?

《水浒传》的作者除了施耐庵,还有罗贯中?

《水浒传》的作者除了施耐庵,还有罗贯中?

本文作者苗怀明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首发于“古代小说网”,经授权转载

中国古代文学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如果要论人们最为熟悉、影响最大的作品,非四大名著莫属。 四部小说的作者姓名早已家喻户晓,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背出来: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看似再简单不过的文学常识,如果深入了解就会发现,事实的真相远非如此简单,这是一个需要长篇大论才能说清楚的话题。限于篇幅,这里只说一个问题,那就是,《水浒传》的作者除了施耐庵,还有罗贯中。

电视剧《水浒传》

电视剧《水浒传》

罗贯中不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吗?怎么又写了《水浒传》?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从一个最为基本的问题开始,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是怎么知道四大名著的作者的?毕竟这些小说已经面世了几百年,作者不可能出来自证著作权。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寻找早期的相关文献。这些文献主要有两种:一是当时作品上的署名,二是当时的记载。

先看作品上的署名。

《水浒传》最早的版本是明刊本,现存多种。查看这些刊本的署名,除了一些不直接署名者外,署名的有如下三种情况:

一种是单独署施耐庵 ,如《英雄谱》本、刘兴我刊本皆署“钱塘施耐庵编辑”;一种是单独署罗贯中,如《志传评林》本署“中原贯中罗道本明卿父编集”,郑乔林刊本署“元东原罗贯中编辑”,清初德聚堂刊本、汉宋奇书本署“东原罗贯中编辑”;一种则是罗贯中、施耐庵合署,如嘉靖间残本、天都外臣序本、一百二十回本皆署“施耐庵集撰 罗贯中纂修”。

《英雄谱》本

《英雄谱》本

刘兴我刊本

刘兴我刊本

《水浒志传评林》

《水浒志传评林》

容与堂刻李卓吾评点《忠义水浒传》叙语

容与堂刻李卓吾评点《忠义水浒传》叙语

贯华堂第五才子书金圣叹评点《水浒传》

贯华堂第五才子书金圣叹评点《水浒传》

再看明代相关的记载,有说施耐庵是作者的,如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元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也有说是罗贯中写的,如《七修类稿》:“《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本贯中所编。”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钱塘罗贯中本者,南宋时人,编撰小说数十种,而《水浒传》叙宋江等事。”王圻《续文献通考》:“《水浒传》,罗贯著。贯字本中,杭州人。”还有说是罗贯中、施耐庵合写的,比如高儒《百川书志》:“《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李贽《忠义水浒传》序:“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这些说法与《水浒传》明代刊本上的署名基本是一致的。

不管是明代刊本的署名还是明人的记载,相信都是有依据的,只是他们没有说出来而已 ,如今已无从得知。现代人基本都是依据这两类材料来认定小说的作者,比如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就是这样确认的。

当然,古代小说并不都是如此清楚署名,很多时候使用的是化名,比如《金瓶梅》署的就是兰陵笑笑生,此人到底是谁,研究者到目前为止已经提出了两百多个候选人,把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像样不像样的文人差不多都网罗进去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就明代《水浒传》的署名和记载来说,有罗贯中独著、施耐庵独著和罗贯中、施耐庵合著三种说法,限于资料,无法进行更进一步的辨析。现存《水浒传》明刊本只是明代所有《水浒传》刊本中的一部分,又无法以署名版本的多少来判定,那么,判定《水浒传》作者最为妥帖的办法是采取中庸之道,署上罗贯中、施耐庵两人为好。无论如何不能只署施耐庵一个人的名字而抹去罗贯中,凡事总要讲个道理。

人民文学出版社《水浒传》

人民文学出版社《水浒传》

既然如此,为什么现在大家异口同声说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基本不再提罗贯中呢?说起来话长,这与一个人有关,此人就是明末清初的评点家金圣叹。

金圣叹批点《水浒传》这件事人人知道,但不少人并不知道,金圣叹批点《水浒传》的时候很不老实,他一边进行评点,一边又悄悄改动作品的内容。比如他不喜欢宋江,就将写宋江好的地方加以删改,将其往负面上改,并让李逵处处出他的丑。改完之后再进行评点,自己既当球员又当裁判,忙得不亦乐乎。

更为夸张的是,金圣叹不喜欢梁山好汉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及征辽平方腊等内容,干脆将《水浒传》从七十回后腰斩,加入自己增写的半回“卢俊义惊梦”的内容,拼造出一个新的《水浒传》版本。但问题是《水浒传》已经流行很久,读者很难接受。

为此金圣叹扯了个大谎,说自己十二岁时便得到一个“贯华堂所藏古本”,并假造了一篇署名“东都施耐庵”的序言,说是“贯华堂所藏古本《水浒传》前自有序一篇”,说得郑重其事,有鼻子有眼的。

《水浒传》的作者除了施耐庵,还有罗贯中?

因金圣叹批点《水浒传》较为精彩,又弄了个才子书的噱头,金批《水浒传》很快以《第五才子书》及《圣叹外书》之名一纸风行,成为清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版本。因这个版本的流行,《水浒传》的著作权也就被施耐庵一个人所独享,人们在两百多年间不知不觉接受了金圣叹这个没有道理的观点,思维定势一旦形成,再改过来就相当困难。

其间也有人提出质疑,比如周亮工就在其《因树屋书影》一书中指出:“《水浒传》相传为洪武初越人罗贯中作,又传为元人施耐庵作,田叔禾《西湖游览志》又云此书出宋人笔。近金圣叹自七十回之后,断为罗所续,因极口诋罗,复伪为施序于前,此书遂为施有矣。予谓世安有为此等书人,当时敢露其姓名者?阙疑可也。定为耐庵作,不知何据。”

这段话明确指出施耐庵独享《水浒传》著作权的现象是金圣叹作伪导致的,并没有充分的理由。

进入20世纪,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展开,古代小说研究逐渐成为一门专学,研究者不断搜集资料,看到了金批《水浒传》之外的其他众多版本,了解了《水浒传》明刊本署名及明人相关记载的情况,但不少人仍沿用金圣叹的做法,将《水浒传》的作者只给施耐庵一人,对罗贯中的署名权问题视而不见。不知道是不是出于这样一种补偿心理:四大名著这样的经典小说,罗贯中写了一部《三国演义》已经很了不起了,《水浒传》的作者干脆就让给施耐庵一个人吧!

其间也有研究者提出罗贯中的著作权问题,比如鲁迅就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客观地列举四种记载:“其缀集者,或曰罗贯中(王圻、田汝成、郎瑛说),或曰施耐庵(胡应麟说),或曰施作罗编(李贽说),或曰施作罗续(金人瑞说)。”他没有直接下断语,不过从其“疑施乃演为繁本者之托名,当是后起”这句话来看,似乎倾向于罗贯中。

鲁迅

鲁迅

到了《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鲁迅说得就比较明确了:“《水浒传》是叙宋江等的事情,也不自罗贯中起始。……这施耐庵恐怕倒是后来演为繁本者的托名,其实生在罗贯中之后。”

再比如著名历史学家罗尔纲就认为罗贯中是《水浒传》的作者,为此还写过一部专著《水浒传原本和著者研究》,明确提出“《水浒传》的著者为罗贯中,而不是施耐庵”。

罗尔纲

罗尔纲

可惜这一观点并没有得到学界的响应和社会的认可,不少人依然认为《水浒传》只有一个作者,那就是施耐庵。因而在探讨《水浒传》时,只谈施耐庵的著作权问题,大家为施耐庵是否真有其人、为施耐庵的生卒年、籍贯等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全然不提《水浒传》还有另外一个作者罗贯中;在研究罗贯中的时候,也往往只谈他创作《三国演义》的事情,好像《水浒传》和他没有什么关系。

从已经出版的各类《水浒传》整理本来看,大多数单独署名施耐庵,也有一些署名施耐庵、罗贯中的,几乎没有单独署名罗贯中的,至少笔者还没有见到。

学术研究追求的是事实的真相,靠材料说话,以理服人。既然现有的文献资料可以证明罗贯中的著作权,那就不能武断地将其从《水浒传》上抹去。如果将其除名的话,必须说出为何只署施耐庵而不署罗贯中的依据和理由,证明明代的署名有问题,记载不可靠。

事实上,依据现有的材料要否定这一点是不可能的,因为否定了罗贯中的著作权,实际上也可以用同样的逻辑和理由去否定施耐庵的著作权。

如果尊重历史的话,希望将来各种《水浒传》的整理本上署名改为罗贯中、施耐庵两人,而不是单独署上施耐庵,当然也不必单独署名罗贯中。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罗贯中的《水浒传》著作权只是其古代小说著作权众多问题中的一个,除了《三国演义》《水浒传》两书,《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这三部小说也都署名罗贯中,至于他们是否真的出于罗贯中之手,因材料缺乏,这同样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本文刊于《文史知识》2023年第6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