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防刺白大褂”关爱医生,荒唐

“防刺、防割、减少刀具伤害,关键时刻能救命。”这是某网购平台一家店铺的宣传语。单看宣传语,顾客一定以为所卖之物不是防弹衣,就是头盔铠甲,其实人家卖的是专为医护人员量身定做的“防刺白大褂”。

▲ 臧强/作

白大褂多了防刺功能,是不是噱头?有媒体联系了生产厂家,一探究竟。厂家技术负责人表示“防刺白大褂”是由专门的研发团队研发的,还申请了发明专利。然而,申请了专利的“防刺白大褂”真就刀枪不入吗?产品介绍里说得明白,“防刺白大褂”只能保护肩颈、胸腹等要害部位,防护程度也视伤害者的力度大小而有所不同。说白了,真要碰到残忍的凶手,“防刺白大褂”并不能救命。

在屡屡曝出医生被伤害的案件背景下,厂家设计“防刺白大褂”的初衷并不坏,只不过保护医生仅靠“防刺白大褂”显然不现实,还需要破解医患矛盾的诸多难题。首先,需要打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让人人都能看得起病;其次,完善相关法律,对干扰医疗秩序、侵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行为严惩不贷;第三,医护人员要自律自重,努力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医德水平,增强对患者的责任心、爱心;第四,患者及其家属在遇到医疗纠纷的时候,需要更理智一些,走法律程序而非武力解决。

互联网有言:“立地为人,有‘三不黑’,育人之师,救人之医,护国之军。”教师、医生、军人担负着育人、救人、救国的光荣使命,全社会都要维护并尊重他们。巧合的是,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刚刚过去;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几位授勋英雄的身影还闪现在眼前;纪念“九·一八”的警报也在我们耳边响起了。

只有尊医重卫,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防刺白大褂”这样的奇葩物件,才永远没有用武之地。人们从事着各行各业的工作,难免不发生纠纷,难道还要所有的从业者都弄一件防刺褂子穿吗?

文章/汪金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