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ollo第五代共享无人车发布,滴滴们危矣?

撰文\ 陈酿

编辑\ 春雨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是银杏财经第394篇原创文章】

个人交通时代的弊病在加剧的城市路况难题中愈加明显,回归公共交通的呼声在网约车诞生之处已有苗头,理想的智能交通时代却还有一定距离。

比起以前,交通有了不小进步,但出行依然谈不上一件美好的事。

以北京为例,过去20年,北京私家车保有量增加9.7倍,与之匹配的城市道路总长度却只增加了1.9倍。

同时,各大网约车平台深受运力不足的考验,城市交通已经进入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阶段。

随着网约车发展,平台和用户之间的矛盾在加剧,一些市场运营的问题不断被推上台面。难以把控的个体差异导致了参差不齐的服务水平,车辆较短的运营周期和高居不下的司机成本需要从技术上进行革新。

汽车作为一个成熟工业产品系统性的体验不断受到重视,某个独立产品的参数并不能完全决定未来商业化的空间,服务升级迫在眉睫

曾经,网约车的到来冲击了传统的出租车市场,眼下,自动驾驶可能还将给网约车赛带去下一波冲击。

蜂拥宣布造车的互联网企业,多数选择和传统车企合作走出线上更新的藩篱,进入现实的商业落地。

理念百年未变的传统车企开始调整思路,奔驰提出要把汽车放到更大的概念来审视,如出行或交通,丰田希望实现朝移动出行公司的转型……

梦想是美好的,现实的考验来自多方面。目前还未有企业公布过无人车的成本,在通往量产和商业落地的道路上,尚有非常多的问题值得探讨。

一:网约车四面楚歌,技术变革在即

滴滴会宣布造车并不意外。

或许在滴滴看来,自己在网约车市场经营多年,这些经验和积累若不用到出行升级上,实为浪费。

软件出身者下十年都开始涉足硬件,正如滴滴程维所说:“过去滴滴致力于优化软件,未来十年将会同步优化软件和硬件。”

自动驾驶对网约车的吸引力比其他行业来得更为直接,一来可以降低单个司机成本,二来还能结合智慧交通提升出行效率,进而实现整个出行服务的改造。

用户对于出行的根本需求无外乎效率,效率包含技术、普及成本等多方面因素。

正是出于对效率追求,“共享”一词几乎成为业内共识,覆盖了近十年多个行业的升级路径。

共享共乘顺理成章担任了自动驾驶普及的一条光明大道。

滴滴D1看起来顺需求而生,面向最广阔的c端市场,但比起国内多位先发制人的竞争对手,很多方面始终慢了一步。

多家传统车企已透露了其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目标时间,最快的甚至在明年就将落地。

长安汽车、北汽新能源分别称其将在2022年、2025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产品量产,广汽新能源称将争取在2022年推出L4自动驾驶车型。

蔚来、理想等新势力高歌猛进。理想汽车计划在2023年推出全新车型X01,该车型标配号称支持L4自动驾驶能力的硬件。蔚来与Mobileye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L4级别自动驾驶汽车。

然而稍微了解的人都清楚,要解决摆在L4普及路上最大的两个障碍——安全技术和规模化成本,并非一日之功。

在技术成熟度方面,目前的人工智能尚无法支持全场景无人驾驶,基于大数据对于系统、场景识别优化的过程,推理能力还不到位。

再说成本,马斯克放弃激光雷达的原因就之一就是价格过于昂贵,他认为特斯拉算法升级的速度会比激光雷达降价的速度更快。

最重要的是,想要更多的人感受到L4的魅力,实现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化落地,只能在保证体验的基础上降低成本。

去年,得益于Apollo的迅猛发展,百度在资本市场备受瞩目。6月17日,百度携手ARCFOX极狐汽车共同发布了新一代量产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即百度Apollo第五代共享无人车产品。

依托百度Apollo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积累,Apollo Moon采用“ANP-Robotaxi”架构,不仅让共享无人车套件轻量化,还可与智能驾驶汽车数据共生共享,打造超强数据闭环。

同时,Apollo Moon具备全传感器及计算单元冗余,完善的失效检测及降级处理策略,支持5G云代驾、V2X等功能。

Apollo Moon在无人化运营交互上实现多项创新:

1.四门锁独立控制,上下车动态身份认证,后排乘客状态检测等功能;

2.在车外交互上,车顶外屏车辆状态显示,便利人车互认;

3.在乘客便利性上,提供后排乘客安全带提醒、语音交互、APP控制空调车窗、智能车门等功能。

新一代的Apollo可以说是具备了“专车”级配置。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此外,百度的路测经验也几乎无人匹敌。

公开资料显示,百度Apollo获得智能驾驶专利达2900件,244张测试牌照,自动驾驶路测里程超过1200万公里,并且每天以4万公里速度增长,相当于每天绕地球一圈。

发布会现场,百度与极狐签署了全新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预计在未来3年落地1000台共享无人车。这将助力百度Apollo 共享无人车出行服务3年内覆盖更多城市区域,实现可持续的商业化目标。近期百度Apollo将在北京(新增通州区域)、上海、广州、重庆等城市开展共享无人车落地运营。

二: 无人驾驶商业化,Apollo Moon的棋局

和以往不同的地方在于,Apollo Moon是一款可投入规模化运营的无人车。成本仅为48万元,是行业L4级自动驾驶车型平均成本的1/3。

百度算是业内首个公开无人车成本的公司,48万的成本包括车、自动驾驶套件等全部。

为什么Apollo Moon的成本远低于有些竞品?这里就需要说到无人车的成本构成。

目前绝大多数处在研发测试和Demo阶段的无人车,由于采用“堆料”的方式改造,算法不足则放一堆激光雷达可能让视觉技术积累不足,套件成本过高车规不成熟,投资效率低,成本居高不下,一两百万一辆无人车成了很常见的情况。

现在放眼全球,Apollo这一代无人车是使用激光Lidar个数最少、线数最少、成本最低的,采用了1颗激光雷达,13颗摄像头和5颗毫米波雷达的三环视、多冗余的传感器组合。

同禾赛定制的这款激光雷达,不仅显著提升了感知能力和可靠性,成本还大幅降低。

还有一点和其他竞品无人车不一样的在于,Apollo Moon车顶上除了一个与用户交互的接驾屏和一个定制的Lidar以外,其他设备都集成在车身以内,前装量产程度非常高。

未来如果能将无人驾驶充分运用到网约车中,网约车的运营成本也会相应减少许多。

我们可以简单地算一下无人驾驶在司机成本减少后会多盈利多少:网约车按同样的营收和运营周期(5年)来算,即2万/月营收*60月运营周期-15万车辆成本-(1.1*60)司机成本=39万。

无人车在减少了司机成本以后,2万/月营收*60月运营周期-48万车辆成本=72万,即运营周期内可盈利70多万。

相比于业内动辄上百万的自动驾驶车型的成本价,Apollo Moon 以48万的成本价格,在共享无人车实现商业化落地上具有了极低的成本优势,进入网约车整体运营成本区间。

成本降低是否意味着安全没有保障呢?

Apollo Moon给出的答案是46项安全保障能力,其中包括车辆底盘、计算单元、传感器的冗余、设备自检和传感器自清洁等能力。

在红绿灯识别、盲区检测、超远视距方面则借力V2X技术,可以将安全性再提升1-2个数量级。在车辆遇困的时候,还可以远程求助5G云代驾。

据百度副总裁王云鹏在发布会上的介绍,Apollo Moon的首款车型车的轴距超过2米9,后排空间乘坐非常舒适;具备冗余底盘,为安全提供了保障;续航650公里,持续运营毫无压力。

到这儿,Apollo Moon的商业逻辑便已非常清晰,那就是低价量产车型+更长运营周期+更多运营城市。

当无人车的安全性足够高,可以实现无人驾驶;可靠性足够高,可以保证5年可靠运营;成本足够低,每个月的成本已经低于人类司机,无人车商业化落地的基本条件便已具备。

三:结语

无人驾驶跨过概念时代,要走的路还很漫长,技术和商业化缺一不可,而任何技术的普惠和商业化落地都需要将门槛降低,才能在市场上独当一面。

Apollo Moon给出的只是一个可行性参考,随着新造车时代竞争愈演愈烈,相信还会有更多的惊喜出现在大众视线中。

Apollo这代车已经追上专车的水平,下一代车必然会对网约车核心业务产生巨大影响,这是网约车需要警惕的,也是无人驾驶需要努力的方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