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师工资上调最新政策:教师工资改革有哪些方案?教师改革一直是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以及在职老师人员比较关心的问题,针对退休教师改革问题,引起社会各届关注。
1.工资高低以工龄为主,不再偏向职称
一直以来,教师工资高低由教师的职称评定,职称越高,工资就越高,退休工资也是按这个标准。教师工资改革之后,将偏向于工龄计算工资,减少职称工资在工资中的比重。这一举措,有利于教师安心教书。
教师的高级职称是比较难获得的,低职称的教师占大多数,为了更好的待遇,考取高级职称便成为了教师们的出路。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质量势必会受到影响。改革之后,教师们便可认真教学,自己的绩效工资获得收益。
此项举措,将教师们的教学积极性,遏制教师队伍内只为职称、忽视教学的现象,这对于教师本身,学生和家长,学校和社会都是非常有利的。
2.落实绩效增量工资
所谓绩效工资,是为了教师教学积极性设立的,本应该由地方财政负责这部分工资的支出。但是在落实的过程,大部分教师的绩效工资,是从基本工资中抽取30%来充当的,也就是说,教师绩效不高,那么当月的基本工资都无法全部得到。而且,有的学校还会把绩效工资用于其他工作人员的补贴,导致教师到手的工资大打折扣。文章来源:公众号教师微网现在,教育部提出必须落实绩效增量工资,用且只能用绩效工资来衡量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结果,起到真正激励的作用。如此,教师便可拿到全额的基本工资,还能教学质量来获得另外的绩效工资。
3.落实边远地区和乡镇教师的补贴
艰苦边远地区和乡镇老师,由于其独特的位置性,一些补贴无法到位。现在起,不仅要落实这些地区教师的生活补助,而且还要越是基层的地方,越是艰苦的地方,补助待遇越要高。扎根在基层的教师未来的待遇政策一定会更加完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