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是全球常见癌症之一。通俗理解,口腔癌就是发生在“口腔”的癌症,包括舌癌、颊黏膜癌、牙龈癌、腭癌等。
钱永主任为患者检查
海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钱永,是有着30多年临床经验的知名头颈肿瘤外科及口腔颌面外科专家。他介绍,口腔癌发病有明显地域性,海南就是口腔癌高发地区之一。
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
28岁的王先生,因口腔溃疡久治不愈就诊,最终被确诊为颊黏膜癌。王先生回忆,他十四五岁开始嚼食某种鲜果。
“我国每年新增口腔癌患者超8万例。而在海南,类似王先生这样的病例极为常见。”钱永表示,海南省肿瘤防治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海南口腔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防治口腔癌的根本在于预防与早期发现。钱永介绍:“在我国,口腔癌的早期发现率不足30%,但如果能在癌前病变阶段介入,口腔癌患者5 年生存率可提升至90%以上。”
口腔癌高发背后的“生活密码”
钱永团队做了一个统计,他们近五年接诊的口腔癌患者中,45岁以下占比从12%上升到28%。这与当地某种生活习惯年轻化密切相关。
世卫组织研究结果表明,嚼槟榔者患口腔癌风险是常人的18.4倍,如果同时吸烟、饮酒,叠加效应会使这种风险提升至46.7倍。
钱永特别指出,海南一些地区,特别是沿海居民,喜食腌制食品,亚硝酸盐含量通常超标 2-3 倍,长期刺激也易导致口腔癌高发。
口腔癌早期预警的“五大密码”
钱永提醒,口腔癌与其它恶性肿瘤相比,更易于早期发现。如果口腔出现下述五大症状,可能是预警信号。
第一,口腔溃疡“三不法则”。出现持续超过 2 周不愈合、常规治疗无效、边界不规则的口腔溃疡。特别是边缘隆起、基底坚硬的“火山口”状溃疡,需立即就医。
第二,黏膜颜色突变。正常口腔黏膜呈粉红色,出现白斑(像浸水的宣纸)、红斑(似生牛肉)、或黑白交织的“花斑”,都可能是危险信号。
第三,口腔内出现无痛性肿块,若触摸质地如额头(硬)、增长迅速(每月增大超1cm),需警惕。
第四,舌部麻木、味觉减退、吞咽疼痛、说话含混不清。排除颞颌关节问题后,若张口度逐渐减小(如从三指缩至一指),可能提示癌灶侵犯咀嚼肌。
第五,特定区域牙齿突然松动,伴有牙龈出血、麻木感。颈部出现无痛性肿大,淋巴结“报警”等。
口腔癌预防的“三大密码”
钱永强调,相当一部分口腔癌与生活及卫生习惯相关,可防可控。
一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不要嚼食易损伤口腔粘膜的食物,减少腌制食品,戒烟限酒。长期嚼食硬物、进食腌制食品、吸烟和使用其他烟草产品是口腔癌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改变这些生活习惯,可显著降低口腔癌的发病风险。
二是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有助于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癌。
三是定期口腔检查。定期到肿瘤防治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口腔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口腔癌的迹象,尽早采取治疗措施,可以提升治愈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