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面具上战场,传奇将军狄青竟然比岳飞还冤,都是文人惹的祸?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是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他对敌人的痛恨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就是这样一位满心报国的将士,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的故事广为流传,妇孺皆知。但我们所不知道的是,在北宋,还有一位和岳飞遭遇相似的武将——狄青。

一、犯人出身的狄青,凭借战功青云直上

狄青这个人的出身已经不可以用普通的社会地位低下来形容了,他是因代兄受过成为罪犯而被充军。狄青在军队中的表现十分出色,每次上阵杀敌都极为拼命,与一般士兵不同的是,他总是头戴青铜面具,弄乱自己的头发,张牙舞爪地冲向敌军。两军对垒,一方军队出其不意,就如狄青这样,会给对方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可能也正因如此,狄青屡屡获胜。

狄青上阵杀敌时的形象

狄青在上阵杀敌时表现得异常勇猛。在一次战斗中,狄青浑身上下被敌军中伤八处。在这样的情况下,狄青仍然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直到把敌军击退才罢休。在创造了这样的英雄事迹后,狄青成了军队中的大红人,士兵们都十分佩服敬爱他。由于他脸上有刺字,将士们尊敬地称他为“面涅将军”。后来,面涅将军名声越来越大,甚至西夏的军队都十分惧怕他,一听是面涅将军的军队来袭,就不战而退。

除了军中的将士和来犯的敌军,还有一个人十分重视狄青,就是当朝皇帝宋仁宗。宋仁宗听说狄青的英勇事迹后,迫不及待地想要召见他。然而仁宗召见了几次,都没有见到狄青的面。因为前方战事吃紧,狄青一刻也抽不开身。仁宗实在是“思念成疾”,便派画家亲自到前线给狄青画像。狄青的画像成了仁宗的珍爱之宝,被挂在宫殿内日日观赏。

《清平乐》狄青

战争终于结束了,在宋仁宗马上就可以见到狄青的时候,广西又突发叛乱。狄青再次挂帅出征,不费吹灰之力就平息了叛乱。在此之前,由于仁宗对狄青的喜爱,狄青已经接连升官。此次又凯旋而归,帮助皇帝于危难之间,仁宗决定任命狄青为枢密使。枢密使在宋代可是宰相之一。此消息一出,群臣骚动。这就为后来的灾祸埋下了隐患。

二、成为文臣攻击的对象

群臣再怎样激愤,都抵不过仁宗下达的死命令,狄青还是去枢密院上任了。在日常工作中,狄青没有了皇帝的庇佑,免不了受大臣们欺负。其实在狄青还未担任枢密使的时候,就已经饱受文官们摧残。

《清平乐》宋仁宗

一向好脾气的韩琦都在大庭广众之下骂狄青,原因是什么呢?仅仅是因为狄青给被韩琦抓起来的战友求情。狄青求情道:“这是一位好儿郎。您抓他怕不是有了什么误会。”韩琦原本就十分鄙视武将,现在狄青又称武将为好儿郎,真可谓是火上浇油。韩琦一怒之下破口大骂狄青,还将那位将士给处死了。韩琦对待文官和武官的态度可谓是云泥之别:一位小官吏失手打碎了韩琦珍爱的玉环,韩琦非但没有责怪他,还宽慰他说:“没事不用害怕,玉环迟早会有碎的一天。况且你又非有意而为之。何罪之有?”管中窥豹,由此可见狄青在当枢密使之后日子的艰难。

《清平乐》韩琦

日常处理工作时,下官们来找狄青签署工作都是命令式的语气;平时见了面,对狄青招呼都不打一声,只有在签署名的时候,才跟狄青说两句话。史书中记载,狄青偶尔工作迟到,官吏们便严厉指责他,丝毫不顾忌这个领导的颜面。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大将军,曾在战场上威风凛凛,骁勇善战,如今遭此屈辱,会作何感想?即使心中有再多的痛楚,狄青也无人申诉。狄青在枢密院内如履薄冰谨小慎微地工作,之前不愿让他任枢密使的大臣们仍没有闲着。他们从狄青身上实在是挑不出毛病,就想到了造谣,编排狄青会像朱温代唐那样取宋而代之。

《清平乐》狄青

三、文臣设计除掉狄青

谣言是怎么流传起来的呢?这还要从狄青在后院祭奠祖先开始说起。

狄青祭祀祖先的时候为祖先燃烧纸钱,火焰太大火光冲天。周围的百姓还以为发生了火灾,便向官府报了警。消防员到了现场后,发现并没有火灾,狄青耐心解释后,这番闹剧才收场。不知怎么的,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在百姓的传言中变得越发离奇。流传最广的版本是,狄青原本是天上神仙,现在每天晚上会在家里发功修炼。由于之前狄青在战场上的光辉事迹早已传遍全国,人民都十分崇拜这位大英雄,因此才有了这样的传言。

人们对狄青发功的传言,本质上还是出于对他的敬爱。可是,对于那些不怀好意的官员们来说,这可是大好时机。文官们将狄青的发功与朱温代唐时的征兆联系在一起:相传朱温出生时,天降异象,火光冲天。大臣们紧紧咬住这一点不放,逼迫宋仁宗罢黜了狄青的枢密使一职。在这场政治斗争中,狄青注定了不可能嬴。狄青生不逢时,他错生在了一个重文轻武的时代。宋朝是文人的天下,哪怕是一个在边境抵御外敌取得了极大功勋的将领,都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在朝廷的文官们看来,取得这样的功绩还比不上一个状元郎。

文史君说

文治武功,各有优劣,文臣和武将,就如皇帝的左膀右臂,不可偏废。重视武将的发展,不限制他们的权力,就很有可能导致如同唐末藩镇割据那样的祸乱。然而宋朝,为避免这一现象再次发生,就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极度打压武将,军队战斗力低下,使得宋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失败。虽然宋朝在文化方面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没有武将们保卫边疆,这样的朝廷会很快灭亡,即使不灭亡,也只是苟延残喘地活着。

如果说岳飞的死体现了宋高宗的昏庸无能和苟且偷安,那么狄青的死就是体现了整个宋朝的悲哀。自古以来,中国就十分推崇中庸之道,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把握好度,做得恰到好处,才能取得成功。前段时间,网上关于文科生误国的言论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位博士在他的论文中写道,中南亚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影响,原因是文科生太多。显然,这位同学并没有真正明白国家强大发展,文理缺一不可。希望大家要平等地对待文科生与理科生,不要像宋朝和那位同学一样,产生偏激的思想,否则会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

参考文献

(元)脱脱等编:《宋史·狄青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

(元)脱脱等编:《宋史·岳飞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

王嘉:《由狄青之死看宋朝的命运——读<宋史·狄青传>有感》,《人民司法》2016年第15期。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师大春秋学社)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