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速递 | 张烁《中国交响音乐百年经典》(1916——2016)

谨以本书献给中国交响音乐诞辰100周年

(1916——2016)

同时献给一个世纪以来

对中国交响音乐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

作曲家们、指挥家们

表演家们、理论家们

以及所有关心、支持

中国交响音乐事业发展的人们

中国的近现代音乐史严格来说是一部“西乐东渐”的历史,在学堂乐歌的启蒙声中,西方音乐开始以横扫千钧之势席卷九州大地。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前辈学人开始如饥似渴地吸收西方的音乐知识,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传统音乐也有发展,但无论其态势还是状态都无法与这个“舶来品”比肩。1916年12月,萧友梅博士创作了《哀悼进行曲》,这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第一部管弦乐作品,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交响音乐(管弦乐艺术)历史的开端,至今已经整整一个世纪。

在中国管弦乐艺术的百年历程中,通过无数作曲家的前赴后继,至今在国际乐坛上已有不小的影响……

本书试图以中国交响音乐的体裁为线索,通过唱片来展现中国管弦乐发展的百年风云,让读者真正有可能从音响层面去直接和作品接触,一定程度上也是弥补《中国交响音乐博览》一书的遗憾。愿这本小册子带您进入精彩的音乐世界,如果读者能从中领略到中国交响音乐的魅力,笔者也就心满意足了。

作者介绍

张烁,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博士学位。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会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在影视音乐研究、音乐作品分析以及音乐鉴赏等领域都有涉猎,曾出版《中国电视剧音乐经典巡礼》(2011年,香港)、《莱昂纳多•伯恩斯坦音乐教育实验研究》(2015年,北京)、《音乐分析基础》(2016年,北京),《中国交响音乐百年经典》(2019年,北京)等四部专著。在《人民音乐》《艺术探索》《钢琴艺术》以及《歌唱艺术》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十余篇。现为北京教育学院美育研究中心教师,北京语言大学客座教师。

作者推荐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名家推荐

张烁博士的这部《中国交响音乐百年经典》向读者勾勒了我国管弦乐艺术发展的大致轨迹,全书以唱片作为线索更有“巡礼”和“检阅”之味道。 作者是音乐“科班”出身,使得文字介绍在通俗的同时又不失专业性,且对于很多作品的分析更挖掘了其诞生的“语境”,这无疑增加了本书的历史厚重感。 在关于西方交响音乐的普及读物在市面上已有很多的今天,我很高兴看到“百年经典”的出版,希望它能够使更多的音乐爱好者步入中国交响音乐的殿堂。

——鲍元恺(著名作曲家)

张烁博士满怀对中国交响音乐的热忱,常年浸淫在前辈作曲家的作品当中,经过反复聆听、对比,给读者推荐了他精心选择的100首作品的版本。其中很多的版本都很珍贵,时下的市场也很难找到。不仅如此,他还对每首作品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和专业的分析,让读者可以藉此对百年中国交响乐有个大轮廓的认识。由于很多当代的作曲家并不沿袭过去的写作方式,导致目前的分类乐曲使得个别的优秀的作品难以入围,但无论如何,这部以唱片为线索的《中国交响乐百年经典》都有着筚路蓝缕之功。

——曹利群(著名音乐评论家)

内容亮点

这本书精选了100部作品,按不同体裁分为十大类,每一类以“音乐厅”形式遴选10部代表性作品,以其产生年代的先后顺序排序:

(一)交响序曲厅

(二)交响诗厅

(三)交响小品厅

(四)交响组曲厅

(五)交响合唱厅

(六)交响曲厅

(七)协奏曲厅

(八)电影、电视配乐改编交响音乐作品厅

(九)民歌、歌曲与民族器乐曲改编交响音乐作品厅

(十)歌剧、舞剧与戏曲音乐改编交响音乐作品厅

每部作品介绍包含四至六种板块介绍:

1、推荐录音

2、作品档案

3、音乐赏析

4、唱片品鉴

5、参考版本

6、延伸聆听

“交响诗厅”作品:陈怡《多耶Ⅱ》

推荐录音

唱片名:纳西一奇

演奏:香港小交响乐团

指挥:叶聪

录音时间:1998年·香港

录音师:易有伍

唱片出版:香港雨果制作有限公司

唱片编号:HRP 7204-2

作品档案

作曲:陈怡(1953——)

创作时间:1984——1987年

首演时间:1987年·纽约

演奏时长:约9分钟

乐谱出版:钢琴谱由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出版,管弦乐总谱至本书截稿时尚未出版

音乐赏析

“多耶”是侗语音译,“耶”是从一种侗族民歌中带有耶的衬词而得名,“多”是侗语,译为唱的意思,“多耶”就是踏歌而舞之意,他是中国侗族的传统民歌形式之一,也是侗族大型集体舞。人们手拉手围成一圈,跟着领唱的节奏边唱边舞,此时没有尊卑贵贱之分,没有语言隔阂,人人忘我而唱,忘我而舞。它以“欢乐、友谊和团结”为主题,传达着“平等与大同”的理想。陈怡曾于1980年到广西采风,有感于当地侗族民众载歌载舞的情景,于1984年创作了钢琴曲《多耶》,1987年应中央乐团委约将钢琴曲改为管弦乐版本,命名为《多耶Ⅱ》,由陈佐湟指挥在纽约林肯中心首演。为进一步丰富“多耶”的表现力,作曲家将民族音乐语言和西方作曲技法做了有机的融合,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音乐的主题是传统的(共有两个,一个是侗族大歌音调,另一个是类似京剧的音调);而音乐的结构是西方的三部性结构,由于中间有插部的存在,使得全曲又有中国传统器乐音乐多段结构的特点。

在不到10分钟的演奏过程中,作品的速度也变化了多次,从广板、慢板到快板,突出了音乐的动感,也描绘了侗族歌舞“一领众和”的特点;除了速度,七次的节拍变化以及富有侗族特点的节奏型的出现,更加增添了作品的民族风韵。这些都使得《多耶Ⅱ》有着异地的风味和鲜明的节奏。在1994年,钢琴版《多耶》获得了“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的荣誉,而《多耶Ⅱ》在笔者看来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为乐队的色彩变化远比一架钢琴要丰富。毋庸讳言,《多耶Ⅱ》已经成为陈怡管弦乐作品的代表作。

唱片品鉴

这是一张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中国管弦乐作品,由叶聪指挥,香港小交响乐团演奏,演奏和录音均属于无可挑剔。聆听这部作品,读者要换一副耳朵,打破听古典音乐“旋律之上”的审美原则,把注意力放在音色对比,节奏变化,乐器之间“你进我出”的“争奇斗艳”上,也别有一番情趣。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