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小玲
过了二十五岁,我总是试图理解人类;
可大家的奇葩行为,往往让我迷惑且疲惫。
之前我们写过孕妇穿比基尼比赛选美;
怀孕了都要“服美役”,挺着大肚子承接容貌焦虑。
如今抽象的事情再次卷到孕妇身上;
一批没怀孕甚至还是单身的女孩;
开始cosplay孕妇,预制孕妇照了。
连孕妇照都要被预制了
不知道是影楼赚不到钱了;
还是有的人真太闲了;
网上刮起了一股“预制孕妇照”风。
画面精美,妆容服帖,四肢纤细;
配文基本是:
“趁现在还瘦,戴个假肚子拍孕照”
“26了还没结婚,23岁先把孕照拍了”
有和闺蜜双双挺着大肚子合拍的;
有找男同事客串老公摸着肚子合拍的;
拍照的全是未孕女性;
流程也不麻烦:影楼或自己购入不同大小的假肚子,几个月的都有,任君挑选。
然后发社交媒体或朋友圈;
往往带上标签#最美孕妇照。
男友是借的,宝宝是假的,但是不得不承认,美丽却是真的。
都说中国女人的一生就是“要出片儿”;
但我问天问大地都搞不明白:连“怀孕”都要美丽,真有必要吗?
这种“预制孕妇照”原本是影楼的营销手段;
这几年结婚的少了,影楼的单子也少了;
于是开始瞄准女性的肚子进行焦虑营销了。
很多女孩一听“最美孕妇照”这种话直接就上套了;
直接把天天喊的看的“反对容貌焦虑,反对服美役”抛在脑后了。
于是影楼的商业需求变成了一块块缠在女孩身上的假肚子。
在预制孕妇照的同时,也仿佛预制了一个生命体、一份母爱。
很可惜,这些都是假的。
当然,也许有人认为不过就是cos孕妇拍个照而已,“罪”不至此。
毕竟这些拍照片的女孩都是个人选择,拍得美丽、开心就好。
但真的是这样吗?
很多怀孕的女性身体会变厚,手脚会肿胀;
皮肤上还会长出妊娠纹、妊娠斑,在腹部或大腿出现大量紫红色的纹路;
怀孕本就是女性的一场考验、一场战役;
但预制孕妇照忽视了这场战役中所需要的强健的身体;
忽视了女性怀孕过程中的种种不适;
而是把“美丽”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
生育在一个个预制孕妇照的行为中变成了社交表演的工具。
而“最美孕妇照”的标签同时也在过度美化着女性孕期的形象。
怀孕成了一场为了展示自我容貌身材的摆拍游戏;
这场游戏会引导人们忽视女性生育的艰辛。
这不仅是一场虚假繁荣的集体表演;
也是对完美叙事的病态追求。
更可悲的是,我们似乎已经习惯这种“预制”了。
欢迎来到你的预制人生
预制孕妇照代表了对生命体验的预制和摆拍;
其背后更是某种“效率至上”的荒诞。
但不止如此;
这种“预制”行为已经光速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中;
甚至已经成了一种预制文化了。
还记得预制菜吗?
刚被爆出来的时候,人人忧虑;
遍地的批判和骂声;
但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了。
没人在意每天我们塞进嘴巴里的东西是否是预制的;
快捷、方便、有效率就行。
接着就到了短视频博主掀起的“预制朋友圈”风潮。
“挑战六小时拍完国庆七天的朋友圈照片”
“如何用一天拍出一个月的精美朋友圈照片”
在这些教程下,博主们在几小时内修改妆发、更换衣服;
以此拍摄出不同造型和风格的照片;
为的就是之后一周/一个月之内在朋友圈展示。
记得朋友圈刚兴起的时候,那里还是分享生活的平台;
但如今连朋友圈都要被预制了;
在博主们的高效教学下,朋友圈成了精致人设的展示平台;
但活生生的人味儿更少了。
更离谱的是现在连婚礼都要预制了。
在婚礼中有一个步骤是拍摄晨袍照片;
但现在晨袍照片都能预制了;
提前一个月或半个月拍摄预制晨袍照已经成了一项常规服务;
甚至有女孩在18岁就已经把晨袍照和敬酒服照都拍完了。
有人说婚礼当天流程太多,来不及拍美美照片;
所以提前拍好节省精力也未尝不可。
有人说婚礼是有意义的一天,重要的是真实的去经历和体验。
两种说法的是非对错我们暂且按下不表。
是否参与预制行为也都为个人的选择。
我更好奇的是,为什么预制文化可以如此迅速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里?
其实,我们已经不知不觉进入了一个预制人生。
吃的喝的用的,小到朋友圈大到婚礼;
仿佛万事万物都是可以被预制的。
在预制话题的相关讨论下,也有网友发挥奇思妙想;
给自己预制八十岁老年闺蜜照,给自己预制葬礼……等等。
预制,已经成了一种习以为常的工具。
其实这源于一种对人生KPI的焦虑。
我们上班有要完成工作的KPI;
我们的人生也逐渐KPI化:要快速吃饭,要发精美朋友圈,要有结婚时的美丽照片,要有瘦瘦的最美孕妇照……
“预制”这一词,本身是一个工业概念。
如今,在预制文化之下,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正把自己变成流水线上的产品。
我们追求着统一的标准、固定的模式、超高的效率。
即使明知它是虚假的,但仍执拗于为自己造了一个工业化的楚门的世界。
也许是时代的不确定性,让我们总是想要紧紧抓住些什么;
也许是高效成了一种必然,我们只能主动投身,把人生活成一个个任务。
因此,当预制成为文化的时候,我们已然被裹挟其中,在劫难逃。
是的,我们的效率上来了,我们的朋友圈更精美了;
但每个行为背后的意义,也已经随之消解了。
今天这篇文章,无意批判种种预制行为;
毕竟预制与否,都是个人选择。
是为了效率也好,为了虚荣也罢。
是商家的财富密码也好,是个人的主动选择也罢。
我只是有些怀念;
怀念和朋友们吃饭的烟火气;
怀念朋友圈天涯若比邻的人味儿;
怀念经历人生每一个重大时刻的真实体验。
怀念我们还没成为“预制人”的日子。
那是一切都可以慢下来的人生隐喻。
夕阳西下,狗打了哈欠,我们有些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