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躬耕杏林桃李芬芳 兰州十家庭获评"教育世家"

日前,兰州市教育局认定了10个家庭为兰州市第四批“教育世家”,这对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

原标题:三代人躬耕教坛潜心育人!兰州市10个家庭获评“教育世家”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我们迎来了第40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在兰州市有这样一些家庭,几代人接续投身教育事业,信念坚定、甘于奉献,家风传承、勤学乐教,续写着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故事和情怀,这样的家庭被称为“教育世家”。日前,市教育局认定了10个家庭为兰州市第四批“教育世家”,这对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对其中的几位老师进行了采访。

宋佳:教育无小事 事事教育人

宋佳是兰州市外国语学校的一名老师,她的外祖父、外祖母和父亲都是人民教师,祖孙三代人辛勤耕耘,传承教育情怀,培育桃李无数。

“很荣幸,师范大学毕业后,我也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从教十年,在三尺讲台书写平凡青春。”宋佳告诉记者,她是听着父辈和祖辈的教育故事不断成长的,最终也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外祖父郭怀发是武威新中小学的退休教师,在那个教育资源匮乏的年代,坚毅、要强的外祖父毅然决然地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班级仅有的五个孩子点亮了求知的明灯。为了防止学生流失,外祖父曾坚持不懈地去每个孩子家里给他们的父母做思想工作,甚至还起早贪黑地去学生家里,担负起在学生父母农忙时节照顾学生生活起居的担子。70年代初,外祖母拿出自己的部分工资来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1993年5月5日,武威经历了一次特大黑风暴,外祖母用她瘦小的身躯,历时3个小时,将班级的11名孩子全部背回家,安全将孩子交到父母手中。

宋佳的父亲宋开秀在80年代投身武威教育事业。宋开秀到学校报到后,接任了毕业班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面对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的现状,父亲孜孜不倦,既求教于前辈,又自学钻研,利用住校的便利,夜以继日地为学生辅导功课。父亲得知有些家长对学校工作有误解,生源不稳定,便想方设法深入各家各户进行家访,用自己的热情和真诚渐渐消除了家长的疑虑,得到了家长们的信任。很多家长陆续把学生转了回来,学校由最初的30多名学生发展到70多名,没有一个孩子辍学。

在兰州市外国语学校任教后,宋佳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教学日常。从教10年来,班主任一直是她热爱并引以为豪的工作岗位。她坚守“教育无小事、事事教育人”的理念,对学生既有严格细致的管理,更有春风雨露般的慈爱宽容。她一直在追求做有温度的教育,用多彩活动为学生积极生活赋能,点起每个孩子心中的灯火,照亮他们前行的路。

吴琼:读懂儿童 科学育儿

她从小就学着父亲的样子,让家属院一起玩耍的同伴们坐在小凳子上当学生,而她站在前面自豪地当起了老师,正因为对教师职业的向往,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兰州师范学校。她就是兰州市城关区铁路西村幼儿园老师吴琼。

吴琼正在给孩子们上绘本阅读课

吴琼正在给孩子们上绘本阅读课

吴琼出生于教育世家,祖父吴耀堃生前在西北民族大学任教直至退休,教龄40年;父亲吴凯在兰州市第八十六中学任教,教龄35年。在20世纪50年代,教育资源匮乏,条件艰苦,祖父吴耀堃用双手和无数支铅笔,书写了自己对民族学方面的见解和研究,写出了十几万字的教学经验汇总和教学案例的设计,这些文稿,对后期西北民族大学的民族学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帮助。父亲吴凯的教育精神很值得她敬仰和崇拜,父亲经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义务帮助成绩落后的学生补习功课。因为母亲的工作单位离家较远,照顾幼小吴琼的职责多数是由父亲承担的,于是,父亲经常带着她一起到一些学生家庭进行家访,让一些有特殊情况的学生获得生活及学习上的帮助,让他们健康成长不断进步。父亲的教书育人精神,给吴琼幼小的心灵种下了一颗教育的种子。

成为一名幼儿老师后,28年的幼教生涯让吴琼逐渐成长为幼儿园的中流砥柱。担任教研主任以来,她注重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形成了科学的培养目标,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在教研活动中,带领教师们认真研究教法、学法,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中,通过组织各类教研、培训活动,让教师在研讨、交流中读懂儿童、科学育儿,进一步提升教研水平与教学质量。

王君实:三代教书人 一脉育人情

王君实是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的一名讲师,她的教师世家故事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

王君实正在上课

王君实正在上课

祖父母曾在军队任职,屡立战功。转业后,祖父母每年都会购买少儿、科普、革命等各种书籍,分别寄到甘肃贫困地区十七所中小学。2009年,两位老人把自己积攒的10万元,捐赠予甘肃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祖父还常年关注城市绿化、城市建设以及社会公益事业,每年向民勤治沙工程捐款2000—4000元。两位老人怀着关心公益、造福桑梓的拳拳之心,先后捐款累计30余万元,资助近百名大学生完成学业,为贫困地区中小学校捐赠图书2万余册。受祖父母的影响,王君实的父亲在退休后并未退岗,受青岛滨海学院的邀请,承担了该校法律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出生在这样一个有大爱、有底蕴的书香家庭,王君实承载着家人的满心期望,考入师范院校,走上教师岗位。“顺应学校和个人的发展,我从教英语,到酒店管理、模特表演、礼仪,再到现在为学生作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经历了很多挑战。”王君实说,三代教书人,一脉育人情,这既是传承,也是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梦想。对于她的家庭来说,“教师”二字,早已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薪火相传的事业、传承不息的家风。

梁安琪:为孩子的成长之路点亮明灯

梁安琪是兰州市第二十二中学的一名教师,自幼便浸润在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教育氛围浓郁的家庭之中。

梁安琪的祖母1925年考入西安女子师范学院,抗战胜利后,祖母投身教师事业,在她的课堂上,既有严谨的知识传授,还有高尚品德的熏陶,更有红色精神的传承。梁安琪的父亲虽然未能站在三尺讲台。但是,作为一名普通的水暖工人,守护着兰州市第八中学水暖和锅炉运转安全。无论是日常维保还是紧急抢修都力求完美无瑕,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半夜三更都力保高效完成。

2003年,朝气蓬勃的梁安琪怀揣着对教育事业崇高的敬意与无尽的憧憬,走上了教师讲台。她告诉记者,三代人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肩负着不同的使命,但共同坚守着一个初心——为了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为了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如今,她坚守在教育的最前线,用智慧与爱心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点亮一盏明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与真诚付出,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亚斐 文/图

(观澜新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