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立德树人”写作素材之十一:《孟子》《荀子》30句

《孟子》名句及释义(中小学教材外的)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于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

1.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译:为人正直坦荡,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不做任何有愧于人的事。

附原文: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译文】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忧患使人得以生存发展,贪图安逸享乐会使人萎靡死亡。

4.人皆可以为尧舜。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造福天下,使天下人都能这样。

7.自暴者不可有信也,自弃者不可有为也。

译: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8.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译:人的毛病,在于喜欢教导别人,做别人的老师。喜欢教导别人的人,又往往自以为是,自以为正确,一副高高在上的气魄。

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10.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译: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11.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12.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译:丰收年成,年青人多表现懒惰;灾荒年成,年轻人多表现强暴,并不是天生的资质有所不同,是由于环境把他们的心变坏了的结果.

13.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译: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14.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1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17.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1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译: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1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百姓最为重要的,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是最为轻的。

20.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译:有两个版本:1.我能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我也善于培养我的浩然正气。(教科书)2.我善于言辞,后同前。

《荀子》名句及释义(中小学教材外的)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1-7]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荀子对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认为是最好的治国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特别着重的继承了孔子的“外王学”。他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

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荀子》全书一共32篇,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

《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从《荀子》一书看荀子的三大思想主张 :荀子的思想因其批判地总结和吸收了各家思想而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在人性论、天人论、社会道德观、政治观、教育观等各方面都在儒家学派中独树一帜、别具特色。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3.利少而义多,为之。

译:出自先秦《荀子·修身》。利益少,但是道义多,这样的事要做。在利与义之间要舍利而取义,强调的是一种修身原则。

4.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译:出自先秦《荀子·非相》。赠人以有益之言,比赠人以金石珠玉更显珍贵。说明有益的建言对他人事业人生的助益作用。

5.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

译:出自先秦《荀子·哀公》。鸟被逼得走投无路之时就会用嘴啄人,兽到困窘之时就会用爪抓人,人到穷困潦倒之时就会设计骗人。以鸟兽困窘之时的行为为喻,说明人到穷困潦倒之时便会放弃道德操守的原因。

6.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译:出自先秦《荀子·劝学》。定居一定要选择适当的邻里,交游一定要接近贤士。说明要加强道德修养,就应该注意周围环境。

7.生死俱善,人道毕矣。

译:出自先秦《荀子·礼论》。生是人的开始,死是人的终结。开始与终结都做得好,那么他的为人之道就完善了。说明意在劝人行仁行善,要善始善终。

8.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译:出自先秦《荀子·荣辱》。赠人以善良之言,好比冬天的衣服一样让人感到温暖;说伤害别人的话,比用矛戟刺人还要厉害,为人说话不可太刻薄。

9.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译:出自先秦《荀子·修身》。批评我而又批评得恰当的,他便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又实事求是的,他便是我的朋友;讨好奉承我的,他便是我的仇人。说明修身养性要有闻过则喜的雅量,要亲近正人君子而远离谄谀小人。这样,才会有利于自己道德的修炼进步。

10.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译:这句话出自《荀子·劝学》。蓬草生长在麻田里,不用扶持也能长得挺直;白色细沙混在黑泥里,也会跟着一起黑了。这句话指出生活环境对人的成长和作为有重大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未经作者本人许可,不得转载,更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朱凤岚,高中语文教师,河北固安第一中学教研室主任,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省骨干教师,省级优秀班主任,正高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 廊坊市高中语文名师朱凤岚工作室理念:致良知、蕴良师、育良才。工作室主要研究语文教学的阅读和写作,不同文本阅读,整本书阅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