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维生素D(vitaminD)是脂溶性维生素,具有抗佝偻作用,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可坚固骨骼,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随着医学进步,人们对维生素D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目前认为维生素D也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类固醇激素,它在人体中主要以25-羟基维生素D的形式存在于血液当中,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一定的关联,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维生素D与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高度致残性的慢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表明外周血维生素D水平与RA关系密切,在RA病损部位关节软骨细胞、滑液细胞和巨噬细胞上均有维生素D受体(VDR) 表达。活性维生素D与细胞内特异性的 VDR 结合,不仅可以调节骨钙磷代谢改善骨质疏松,同时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参与RA患者免疫调节。
维生素D与强直性脊柱炎
目前大部分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25-OHD水平较健康人低下,且与病情活动相关。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Th1/Th2细胞Th17/Treg细胞比例失衡,促进存在AS基因易感性的患者免疫调节失衡。
维生素D缺乏可能参与了AS发病机制及增加疾病活动度。适量补充活性维生素D可以纠正患者的骨量减少及改善病情。
维生素D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活性维生素D可以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免疫刺激作用,抑制抗原抗体产生;维持免疫内环境平衡,抑制SLE患者DC的变异与激活,抑制IFN-α的活性;还可以使SLE患者中Th1和Th17下降、B细胞降低及抗DNA抗体降低,同时抑制SLE的DCs成熟,阻碍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程的进展。
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以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分泌、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抗体滴度、减轻对肾脏的损害和降低疾病的活动度,还可以改善乏力和疲劳症状。
判断维生素D缺乏的依据,究竟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在人体内源性维生素D中,绝大部分(约90%)维生素D在阳光照射下再经皮肤合成,其余(约10%)是从食物中摄取。表皮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后转变为维生素D,然后在肝脏转变成25羟基维生素D[25(OH)D]。
25(OH)D不仅比较稳定(半衰期约为2~3周),而且是血液中维生素D的主要循环形式,是目前诊断维生素D是否缺乏的常用指标。
1.维生素D水平正常:人体血清25(OH)D含量≥20μg/L(或≥50nmol/L);
2.维生素D不足:12μg/L≤人体血清25(OH)D含量<20μg/L[或30nmol/L≤人体血清25(OH)D含量<50nmol/L];
3.维生素D缺乏:人体血清(血浆)25(OH)D含量<12μg/L(或<30nmol/L),长期维生素D缺乏与儿童佝偻病、成人骨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有关。
如何补充维生素D?
补充维生素D的方法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内源性补充方式通过合理的饮食来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量。例如,多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类、奶制品和鸡蛋。此外,充足的户外活动也能帮助皮肤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外源性补充方式则是通过维生素D的补充剂来摄入。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可以选择口服维生素D补充剂或注射剂。确保在正确的剂量下使用,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监测。
对于维生素D水平正常或不足人群,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为主。可采取的措施包括:
1.每日保证阳光直接照射皮肤30min。人体所需维生素D约90%由皮肤内合成,每天接受日光照射(包括漫射)约30min即可满足人体维生素D的需求。小编温馨提示,即便使用防晒霜,阳光也能让皮肤实现不错的维生素D合成效果。
2.摄入富含维生素D食物。非强化食品中天然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品,如高脂海鱼、动物肝脏、蛋黄等,强化食品如配方奶粉、维生素A/D强化牛奶等。
3.补充维生素D制剂。针对一些特殊人群(如婴儿、孕妇、乳母及老年人),根据情况予以维生素D制剂补充约400~800U/d。
哪些食物富含维生素D?含量有多少?
海鱼、蛋黄、动物肝脏和奶油含有较高的脂肪和维生素D。相比之下,奶和瘦肉中的维生素D含量较少。强化维生素D食品的维生素D含量有很大的差异。下面是常见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
表1 常见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μg(U)/100g]
既然维生素D这么有用,那我大量吃补剂就好了?
过度摄入维生素D同样是不正确的行为,这一点大家都知道。长期大量摄入维生素D会导致肠道吸收的钙和磷增加,进而导致血钙浓度过高。高钙血症可能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肾结石或钙盐沉着等症状,同时伴有高钙尿和低甲状旁腺素血症。这种情况被称为维生素D中毒,血清25(OH)D的浓度超过224μg/L(560nmol/L)。
维生素D中毒的常见原因有:短时间内多次大剂量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预防剂量过大,每天摄入过多维生素D;数月内反复肌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D;错误地将其他骨骼代谢性疾病或内分泌疾病误诊为佝偻病,并长期大剂量摄入维生素D等情况。
所以,患者有维生素D补充治疗的需求,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很重要,擅自补充大量维生素D有风险。不同年龄人群维生素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人群维生素D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μg(U)]
正常情况下,通过膳食摄入的维生素D不会引起中毒。因此,正常饮食是无法导致维生素D中毒的。只有在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药品或保健品时,才可能出现维生素D过量或中毒的情况。维生素D中毒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心律不齐等。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应立即停止补充维生素D并寻求医疗帮助。正确地用量和适度补充维生素D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尤为重要,但过量摄入却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因此,在补充维生素D时请务必遵循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并避免自行凭感觉随意增加剂量。维生素D的合理补充可以通过晒太阳或食物摄入来实现。
供稿单位:西安市第五医院(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