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GEAR |大坡王2代登场!FUGA DU2 大坡王实测

“4.2公里,累计爬升210米”的越野跑比赛。

只看数据,会觉得这是一场给新手准备的越野跑比赛。

而上周在千岛湖举行的「FUGA 大坡赛」,更像是一场“赛场赛”——就像田径需要在操场里比赛,赛车需要在赛车场比赛一样,越野跑者也有机会在一个封闭的、专业的越野跑场地中,对自己的能力和产品能够进行比较极限的测试。

这个比赛让很多越野跑爱好者都非常兴奋。

本次比赛分为个人赛和团队接力赛。我带上了将于今年3月7日发售的「 凯乐石 FUGA DU2 大坡王 」参加个人组,准备在这个特别的赛道上测试下新款产品。

FUGA 大坡赛的赛道曾经是亚运会小轮车比赛的赛道。上下起伏非常频繁,线路情况也很多变——既有陡峭的砂石路长下坡,也有石块组成的上坡,还有在坡底急剧的转弯。

由于赛道距离不长、速度快,对个人能力和鞋子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凯乐石更是希望把这个赛道当作 FUGA DU2 大坡王上市前“最严格的实验室”。

所以这个赛道考验的不仅是跑山老手和新手,还有全新升级的2代大坡王的产品性能。

抓地力出色,频繁上坡有优势

一般的越野跑比赛,连续的陡峭上坡往往有1000-2000米的海拔爬升。大部分选手都是慢慢的走上去。

而这次大坡赛赛道的陡峭上升虽然一般在20-40米海拔爬升,但非常频繁,往往下了坡之后马上又要上坡,没有中间平跑的缓和部分。

上坡时需要非常快地踩着一些石块的突出尖角,迅速向上。此时 DU2 前掌的花纹能很好的在非常小的接触面积下保持抓地力。

而鞋后跟位置的外支撑能很好地让悬空的脚后跟跟前掌保持连接。也能够更好的发力。平时很难体会到这么快速的上山对越野鞋防滑性和支撑性的需求。

防滑与缓震,极速下坡更自信

在下坡的时候,DU2 能给的信心就更多了。

面对不同地貌,只要合理地利用鞋底的防滑区域,就能一直保持高速下山。

比如在一些石块路面,多用前掌的“牵引区”,更厚的中底让落地变得舒适。石块产生滚动后,还有脚后跟可以止滑。

而在一些泥土路面,则尽可能全掌落地,增大的接触面积能够很好的在斜面上刹车。尤其脚后跟还有特别的“刹车区”,如果觉得快要失控了,还可以用专门的“刹车区”来减速。

2段式系带系统,保证了鞋带对脚背的束紧和包裹,连续向下也不会戳大脚趾,造成“黑趾甲”。

DU2 鞋底防滑的设计,在大坡赛这种几百米距离可能就有2、3个上下坡的赛道表现的非常游刃有余,能跑出日常越野赛根本跑不到的速度和极速的转弯技术。

在高速转弯时,不担心侧滑,不担心鞋面的包裹,也不用担心后跟的稳定性。

综合升级,更舒适、更稳定

相对于上一代,DU2 的中底加厚7%,且中底材料回弹性能提升27%,变得更软、更轻了。在一些高的石头台阶直接向下跳落地,可以感受到缓震性能有所提升。鞋面的包裹性在各个角度的上下山后也接受了充分的考验。能够很好的从各个方向很好的“裹紧”脚面,脚踝和足弓位置。

这场大坡赛给新发布的 DU2 大坡王在专业的赛道做了一次专业的测试。现场还有各类专项展示和测试环节,能让大家对这双鞋的性能有全面了解。

比如前掌加宽部分在陡峭上下坡时的作用,比如边缘的防侧滑花纹在转向时的作用。

DU2 大坡王和前代 DU 在使用场景方面也做了很好的区分。2款鞋都用了相似的中底结构、大底花纹技术以及脚后跟的“外骨骼”稳定技术。DU2 采用4mm超临界发泡全掌冲孔鞋垫,鞋面也更新为XDiMESH多维网面技术,透气性提升40%。适合更长距离的越野赛,能提供更舒适的体验。

DU 大坡王保持顶级性能,足够应对各种距离的训练和比赛。经过3年多用户和精英选手的实战测评和反馈,全新升级的凯乐石 FUGA DU2 大坡王 已经非常可靠。

千岛湖站是 FUGA 大坡赛2025年的第一站,未来全国会有多站比赛。

这类比赛能让跑者充分的磨练技术,了解自己的越野跑技术,还能对装备性能有清晰的了解。针对不同的路口,每款产品的表现如何,性能极限在哪里都非常清楚。上了雨水较多、潮湿的赛场会更游刃有余。

这次千岛湖站我们充分测试了 DU2 大坡王上坡抓地力、陡峭下坡的转弯和防侧滑能力。未来,随着越野跑赛季的到来,在一些较为潮湿的比赛中,我们将进一步测试中底的舒适性,鞋面透气性等方面的特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