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疫情突如其来,京东7FRESH七鲜超市广州琶洲保利店春节照常营业,服务店铺周边三公里范围内的社区和写字楼。白领们至今未开工,超市变成了社区居民的“菜篮子”和“粮仓”。
“我很庆幸我们是全渠道服务,能为宅在家中的居民配送生活物资。”店长陈湘鹰告诉南都记者,他每天呆在店中,看着仓库内储备的商品,以及春节前安排的30名配送员,才觉得安心。
疫情催生变化。宅在家中不出门的人们转至线上买菜及生活用品,生鲜电商的线上订单激增。陈湘鹰统计了下大年初一至今的订单,最高峰时期,线上订单是平时的3倍。仓库的捡货、打包人员和配送小哥忙到不敢轻易休息。
不过,这也对供应链有较大考验,他已经开始为接下来一段时间的运营做计划,不涨价、不闭店、保供应,联系供应商和京东主站,根据社区居民的消费习惯做好预测,为疫情期间的居民解决问题。
(陈湘鹰在店内理货。)
初一至初三订单猛增 超市面临大考
陈湘鹰已在零售行业打拼17年。2003年抗击非典时,20出头的他入职深圳一家传统线下超市,从生鲜部门的基层管理员工做起。关于非典的记忆早已模糊,他只记得人们抢板蓝根、白醋,当时并没有线上服务,生鲜的波动不大。
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陈湘鹰看来,无论是人们防护意识,还是超市的业态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人们主动宅在家中不出门,靠网购“续命”。即便是一日三餐所需肉菜等生鲜食材,线下超市可提供送货服务。“这是我觉得最大的不同,超市的业态越来越丰富。”
京东于2016年入局,成立生鲜事业部,并于两年后推出全渠道生鲜超市7FRESH七鲜超市,用户可线上下单,提供三公里范围内配送服务。陈湘鹰正是在此时转入京东。
2018年12月,七鲜超市琶洲保利店开业,共4000平米,6000多个SKU。紧接着,拉新促销活动和春节积累一定的销售数据。新冠肺炎爆发前,作为店长的他根据已有的销售数据进行了预测和备货。不过,单量远远超出平时。
“疫情期间,单量超过去年春季,接近开业促销期的最高峰,很考验供应链。”陈湘鹰向南都记者表示,疫情爆发之后,超市面临“大考”。大年初一至初三,订单突然增加,对供应链的考验极大,能否及时调货、协调本地和外地供应商增加产能和安排人员配送,且保证不涨价是关键。
陈湘鹰介绍,疫情发生后,大米、面、猪肉等民生食品销量增加,30名配送员全部上岗。另外,借助京东主战和京东物流优势,第一时间调货,保证供应。“初二就好转了,广州市民并没有特别疯狂,大家都是备2-3天的量。”
京东七鲜超市广州琶洲保利店内,蔬菜供应充足。
绿叶菜畅销 带着“品控”去买菜
最大的考验来自新鲜蔬菜。对于广州市民而言,生菜、油麦菜、芥蓝等绿叶菜必不可少,自然是店内销售的爆款。需求量大增,七鲜超市不卖隔夜菜,供应商的备货有限,快速调配货源是个难题。
“今年春节,供应商备的货是到大年初一,但初一一大早就卖光了。”京东七鲜超市华南区果蔬采销丁辰洁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第一时间协调广州本地供应商,尤其是有基地资源的地采供应商发货。
陈湘鹰则花了一天时间带着品控到线下采购散装叶菜,检测和包装后上架。同时,对于采买回来的数吨叶菜,依照此前的价格销售,不涨价。一天后,新鲜蔬菜基本保证充足。“市民知道我们不闭店不涨价之后也淡定了很多,现在各类商品供应充足。”
订单趋于稳定后,忙了一整个春节的两人终于可以暂时喘口气。然而,接下来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推迟返工的人们宅在家中办公,线上平台成为主要购买渠道。据京东数据,仅大年三十至初九,售出1.5万吨生鲜、1.9万吨主粮、590万升食用油和1500万包方便面。
其中,蔬菜的销售同比增长近450%。猪肉同比去年春节增长超10倍。此外,饺子、包子、糕点等面点的全国销量也超过了2019年“京东双11”的规模。看到这些数字,陈湘鹰和店员们开始盘算着社区内数万居民未来的一日三餐。他准备通过京东生鲜的“人才共享”计划,增加些仓库拣货员、包装员等,以免影响配送时效。
(店员为顾客测体温。) 采写:南都记者 黄培 出品:南都商业数据部出品
策划统筹:甄芹 田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