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记者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获悉,“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据湖南日报,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袁隆平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在试验田选种,意外发现一株特殊的水稻。这株水稻长得特别好:鹤立鸡群,穗头很大,籽粒饱满,整整齐齐。
袁隆平如获至宝,就小心翼翼把它收了回来。但第二年播种下去后,袁隆平大失所望——没有一株达到预想的结果。但这也激发了他的灵感。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杂交稻才有的分离现象。
图为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当时,世界权威遗传学理论普遍认为,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次意外的发现,坚定了袁隆平培育杂交稻的信心。
灵感来得突然,而研究之路漫漫。袁隆平在田里一株株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也就是雄蕊没有花粉的水稻,三年后,1964年,他从14万株稻穗中找到6棵水稻雄性不育株,这意味着,杂交水稻育种的攻关迈出关键性一步。
图为青年时期的袁隆平(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9年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研究成功,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难题做出重大贡献。
1986年,袁隆平正式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由繁到简、效率越来越高。
“粮食始终是国计民生最重要的战略物资。”袁隆平说,为了解决中国粮食问题,1996年农业部中国超级稻计划立项。“5个阶段的目标,从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到1100公斤,我们都达到了。我们现在要向1200公斤攻关。”
图为青年时期的袁隆平在田间工作(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对于袁隆平来说,爱国就是让粮食增产,用有限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2016年,86岁的袁隆平带领团队,向“海水稻”发起挑战,并在新疆、山东、浙江、黑龙江、陕西等全国五大类型盐碱地区域开展测试。
袁隆平希望通过耐盐碱杂交水稻的研发和推广,让盐碱地像普通耕地那样造福人类,他把海水稻技术的突破和创新称为拓荒人精神。
袁隆平设定的目标是要在8年时间里推广1亿亩海水稻,按照每亩300公斤收入,可多养活8000万人口。
图为青岛耐盐碱水稻生产示范区(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2019年10月14日公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增长了1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鲐背之年的袁隆平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袁隆平说:“我梦见我们试验田里的超级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一人多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这个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就跟我的助手在一起,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第二个梦就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全世界有22亿多亩稻田。如果有一半的稻田都种上杂交稻,可以增产多少粮食呢?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这个梦想的实现,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促进世界和平都有重要意义。”
图为袁隆平在实验室工作(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袁隆平和他的团队通过开办杂交水稻技术培训国际班,已经为近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
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已经种到了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并在当地不断创造出高产纪录。全球杂交水稻每年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公顷,普遍比当地水稻增产20%以上。
图为杂交水稻田劳作(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在这份至关重要的事业中,“90后”袁隆平信心满满,初心不改,以满腔热情持续为国家和世界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2019年9月29日上午10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于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颁授勋章。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2019年09月18日 01版)曾刊发新华社报道全文,并发表评论文章《向功勋模范人物致敬!》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向功勋模范人物致敬!》指出:
人民创造历史,历史造就英雄。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热情投身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为伟大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杰出人物,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行程万里,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最动人的乐章。或是赤胆忠心献身国防事业,或是全心全意服务民生福祉,或是鞠躬尽瘁推动科技创新……获得“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功勋模范人物,是新中国英模群体的典型代表,是人民的光荣、国家的财富。铭记他们的历史功绩,尊崇他们的英雄风范,彰显了关心英雄、珍爱英雄、尊崇英雄的国家态度。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国家最高荣誉,是无上的荣光,也是激发亿万人民奋勇前行的巨大力量。功勋模范人物不仅是国家栋梁、民族先锋、社会楷模、行业翘楚,也是我们身边可爱可敬、可亲可感的榜样典型。以身许国的崇高风范、奉献牺牲的高尚情怀、默默无闻的奋斗品质、矢志创新的敬业态度、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功勋模范人物身上,生动地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活动,扬起信念风帆、树立模范标杆,有利于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不断培厚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不朽功勋,镌刻国家发展史册;
光辉榜样,照亮民族复兴征程。
编辑| 孙志成 杜恒峰
校对|卢祥勇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