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人发明弩这种武器以来,其集超远的杀伤距离、强大的杀伤力成为了战场中不可或缺的兵器,中国古代战争史中,不知道已经有多少人死在其下。中国关于弩最早的记载是在殷商的甲骨文中。直到春秋时期铜弩机出现,才有考古证据找到中国古代军队使用弩的证据。明确记载了弩的发明者为楚地琴氏,所以“乃横弓着臂,施机设枢,加之以力,然后诸侯可服”。
弩的出现应不晚于商周时期,春秋时期弩成为一种常见的兵器在使用。《孙子兵法.作战》中即已将弩和甲盾等一起列为重要的作战物资。到战国时期弩更是广泛的运用于军事之中也从战国早期的擘张弩(即用臂力开的弩,),《孙膑兵法》中称这种弩“发于肩膺之间,杀人百步之外”;发展到战国晚期出现的蹶张弩:如韩魏的十二石弩(射六百步)等,这些弩因为必须使用更强的力量才能张开,就要求“弩机”更坚固,开始在“弩机”外加装“铜郭”强化机糟。这一时期弩在战争中运用的更普遍,如韩国的精兵就被称为“披坚甲,持劲督”(弩的一种叫法);魏选武卒,考核的要求之一就是要能够挽十二石弩。
至今已发现的最早的较完整的弩,是河南省洛阳市中州路出土的战国中期的弩。这件弩制作得相当考究,弩机为铜质,木质弩臂末端装有错银的铜弩踵,前端装错银的蛇头状铜承弓器。根据考古发掘出土的以骨、蚌制作的原始悬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鄂伦春、纳西、苗族等少数民族使用的木弩的形制推测,原始的弩应远较此弩质朴,所以在战国以前弩还应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这在古文献中也有一些旁证,如《礼记·缁衣篇》引《太甲》说:“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厥度则释。”《韩非子·说林篇》说:“羿执鞅持杆,操弓关机。”两处所提到的“机”,都宜解释为弩机。所记之事的年代都在商周以前,说明中国发明原始木弩的时间应不晚于商周时期。
几种著名的弩: 一、汉代的大黄弩,汉代的弩强度按石来计算,分一石至十石,(大约引满一石弩需27 -30公斤的力量)其中十石弩最强又被称为黄肩弩,大黄力弩。只有十分强壮的人才能使 用,据后世的考证估算,它的射程能达到四百米左右。
二、诸葛连弩:三国时诸葛亮制作了一种连弩,称作元戎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 很强,但是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后来大发明家 马钧对其进行了改进,改成了一种五矢连弩,使其体积、重量大大减轻,成为一种单兵 武器,但是因为生产很复杂,所用的箭矢也必须特制,所以没参大量生产后失传。
三、神臂弓,北宋神宗时发明,弓身长三尺三,弦长二尺五,射程远达三百四十多步, 号称其他器械都及不上,成为宋军弩手的制式兵器之一。 四、“豆+寸”子弩,这是一种强力的连弩一次可以发射数十支箭(古代火箭炮?)张开 弦需用绳索绞动借用机械的力量,是一种威力极大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