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要高估大学的意义,是在宣扬宿命论和否定努力吗?

《高考结束了,但你没必要高估大学的意义》这篇文章发出去后,引发了一些讨论。我觉得读者的反应很神奇,把望文生义发挥到了极致。有人觉得我在宣扬宿命论,在否定努力的意义,在事后诸葛亮。我觉得有必要集中的回答一下。

首先,我说了最重要的观点: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是分数决定了他们能上什么段位的学校;而不是他们的主观意愿。所以,在这个前提下,给人支招,上什么大学,其实没有太多的必要性。尤其是现在,填报志愿都是分数和分数线出来才尽兴,对于一个考生而言,能上什么学校其实是一目了然的,选择的空间和运气成分,比原来那种考完后先估分再填报的情况要少的很多。

至于很多人说,高考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上个好大学多么重要。我只能说,你对你的现状很满意,很好。但一个人的成功要靠个人奋斗,也要靠历史机遇,你这么多年来一直坐着高速增长的电梯,你的成功有多少的比例要感谢时代的进步,心里要有点数。别把奋斗这种词拿来自嗨和自我崇高,没必要。你的岁月静好,和沾沾自喜,很大程度上,和你的选择,以及你做了多少题,参加了多少竞赛没有关系,只是你之前做的那些动作,让你觉得你应该享有这一切。

我说,大学本质上是空转,老师教书的逻辑,干工作的逻辑,和生产的逻辑之间,其实关系不大。这个原文里,我已经说的比较透彻了。你觉得上了不错的学校,有了不错的现在和将来有很大关系,这本质上是误解,当然大部分人可以用“我应该的,我比别人努力”的理由心安理得,但这改变不了特权思维和找爹思维。但是空转是个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的概念,这是理解我大部分文章一个重要的关目。空转不产生本质的价值,但空转解决就业。

我也说,学生应该把自己当成一个产品去打磨,有人说这个事后诸葛亮。那我展开说说:年轻的时候,多读书,多健身,多交朋友,好好谈恋爱,总是没错的。把自己当一个产品打磨的意思,是上了大学,你也要干一些让自己不舒服的、艰难的、枯燥的事情:

比如,背英语单词。很多人走向社会了,还把自己在大学错失某些机会,归结为英语差,但你听他讲这个事,又好像这本身是英语的错,和自己无关;这种枯燥的事情,本质上是加减乘除,功夫下到位了,基础就扎实,阅读的工具,就锻造好了;而且有复利,花的功夫越多,越轻松,收益越高;

健身。农民知识分子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武侠世界的意淫里。但身体是最能体现现代化的肉身构建。热爱运动,科学运动,把自己的肉身锻造的结实耐用;

读书,文科的要读历史,要把历史当成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盘和起点去看。比如学中文的,不学历史,学一堆文学史,意义不大,对文学的理解是于事无补的,因为没有大的来龙去脉做依据,更多的会把自我意识带进去解读,到最后,水平都会以「读后感」为天花板;人文社科,强调的文本细读,重要性一点不亚于理工科对数据的强调;人文社科不是智力缺陷,理工科也不是智力膨胀;我强调一下自己的观点,我觉得大学生应该好好学习。但如果要混,就要混的尽兴。因为都是成年人,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只是这学习,在形式上要超越小镇做题家,在思考上要超越辩论赛,在自主意识上要超越好学生;

提前多想想,自己和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不想,迟早有一天都要想,当问题被动的推过来,你会很难受。把自己放到正常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里去印证,这样你就可以避免二三十岁了还玻璃心,还哭哭啼啼。

上了大学,你拥有的最重要的资产,是大段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如果你对之前的高考有遗憾,那么也请停止叨叨。比如,当年,我有些同学说了四年,如果不来兰州大学,会如何如何。我觉得这种讨论是浪费时间。与其你做那么多假设,你不如纵情向前。与其这么浪费时间,你不如多背几个英语单词或者打几把游戏,或者去操场跑几圈。

穷人最大的问题,是社会资源的匮乏,和突破圈层的困难。有时候上了清华北大,穷人的选择面也很窄。比如,到了我这个年纪,已经开始经常开导我的很多公务员同学,想开一点。宽慰他们,已经很努力了,不是能力不行,而是起步条件实在有限。他们大都来自农民家庭,一工作,在短暂的兴奋过后,就要面临具体的生活问题。结婚时,也往往选择和自己家庭情况类似的伴侣。这就意味着,他们即便在当地都拿最体面的工资,却依然经济压力很大,因为两边都有各自的家庭要负责。而如果是双方父母都有所谓的正式工作,那么两人联姻,就会变成至少6个钱袋子;随之而来的,还有更大的社会关系和资源。

所以,我们要理解一个人的状态,是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力综合运作的结果。一味强调奋斗,要么就是对自己的现状过分满意,要么就是没有什么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回避最基本的事实。

我也不觉得城市文明等于现代文明,我也不认为一个只有去了大城市,才能完成现代文明的洗礼和熏陶。因为我觉得这些问题的核心是现代化,现代化的核心是科学思维。而养成科学思维的锁钥,就藏在你所受的好的学科训练里,如果学校不能给你,你就要自己去找。因为大学教育本质上不是精英教育。所以,你没有必要高估大学教学。

我们希望自己离大城市近一点,和现代文明无关,是因为我们觉得至少我们会离资源近一点,我们工作的时候不会显得太傻太笨,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也可以在人群里更活泛一点。这本质上想借助人群,缓解压力的一个诉求。

你去了大城市,做了四年宅男,大城市和你有个毛线关系?以我念了四年兰州大学的经验,即便在穷乡僻壤,大学和外面社会,依旧有一道天然的屏障,即便我这么喜欢去跟附近的村民聊天,我也没有逾越我把他们当作他者的隔膜;而在学校的小社会里,你依旧可以通过开放包容的心态结识足够多的朋友,完成你的社会关系历练。社会关系最大的功能在于,和别人的各种相互交往中,明白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要高估大学的意义,说的正是,你还有其他的可能性,你该努力。但不是那种傻白甜式的努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