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先生母早年病故,孙继先3岁就与继母生活在一起。由于家境贫寒,孙继先只读过一年私塾,8岁起就到黄河滩割草、放牛、拾粪,12岁下地种田。
当地民俗以斗鹌鹑为乐,孙继先训练的鹌鹑经常获胜,深得伙伴们的佩服。他还参加村里组织的高跷竹马队,技高一筹,在七里八乡小有名气。一年农历正月初七(民间传说是“火星爷”生日),孙继先和几个伙伴代表全村到河南商丘南边的火星台朝台,因表演出色被商丘县县长叫到衙门里表演,县长还拿出3摞银元和一些香蜡纸炮作为奖赏。孙继先和伙伴们坚决不收银元,只要了点纸炮,表现出重义不重钱、献艺不卖艺的豪气。
邻村郑庄寨有个闻名商丘和曹县的拳场子,拳师张学义藏有一本《杨家枪谱》。孙继先9岁拜张学义为师练武,学得很认真,特别能吃苦,时常练到下半夜,叫做“熬干灯”。3年后,孙继先练就了一身好功夫,特别是对刀、枪、棒和三节鞭的套路运用更为熟练。在以后的戎马生涯中,孙继先百战而无伤痕,许多情况都是这些武功帮助他化险为夷。直到70多岁,孙继先还能表演劈叉,显露出当年的功底。
当地有个外号叫曾扒皮的地痞,平时横行乡里,为人十分霸道。一天,曾扒皮带着几个人在黄河滩上劫住了孙继先的弟弟孙志先,谎说孙志先割了曾家的豆子,非要用草赔偿,孙志先委屈得直哭。孙继先闻讯后迅速赶到黄河滩,与曾扒皮据理力争。曾扒皮一伙仗着人多势众,大打出手,结果被身手不凡的孙继先三拳两脚就踢翻两个,吓得曾扒皮落荒而逃。
到十八九岁,孙继先就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1930年底,国民党西北军第二十六路军到曹县招兵。表哥刘道程和好友范孟叔邀孙继先同去曹县投军。负责招兵的连长叫王树亚,喜爱武术,尤其喜欢结交穷苦人家的子弟。听说孙继先会武术,就当场进行比试。孙继先瞅准时机,一个扫堂腿把王树亚踢翻。王树亚不仅不恼,还十分高兴地拍拍孙继先的肩膀说:“好样的,欢迎你来当兵!”
孙继先的父亲坚决不让儿子走。孙继先两次偷跑,都被父亲追了回来。1931年1月,招兵的人离开曹县后,父亲放松了警惕,孙继先便一口气跑到济宁当了兵,参加第二十六路军。王树亚是工兵营第二连连长,孙继先就在第二连当兵。一次新兵进行劈刀训练,王树亚叫孙继先为全连表演了一套刀术,然后对大家说:“这才是真功夫,打仗没有真功夫是要掉脑袋的,大家以后要学点真功夫!”从这以后,王树亚外出时,总把孙继先带在身边当“保镖”。
1931年12月15日凌晨,孙继先所在的部队起义,工兵第二连尾随总指挥部从南门出城。途中,王树亚对孙继先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次起义,是地下党组织发动的,我们成功了。到了红军这边要好好干,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起义部队1.7万余人到达苏区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孙继先虽然参加了红军,但他一心想到老红军部队去长见识、受锻炼,经反复申请,上级把他分配到红军独立第四师的一个连队当班长。
孙继先(1911年2月25日—1990年4月13日),1911年2月25日出生在山东省曹县梁堤头乡嘴尖刘庄一个农民家庭。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旅长、师长、纵队代司令员、第二十二军军长、第七兵团兼浙江军区参谋长、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副司令员、第二十训练基地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和顾问等职。先后参加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长征途中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率部参加陆房突围、莱芜、孟良崮、洛阳、开封、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致力于军事院校建设,参与创建中国第一个导弹试验基地。他戎马一生,英勇善战,身先士卒,屡建战功,对党忠诚,性格豪爽,为人正直,实事求是,深受领导和部属赞佩。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南方,安徽岳西县人,1983年入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记者协会理事,十大博客博主之一,《北京晚报》、《东方少年》杂志专栏作家。现为少年特战兵训练营总指挥,志在为培养优秀少年做贡献。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明星360度》、《情感私语——走进名人的亲情世界》、《苦恋树》、《八荣八耻——辛勤劳动篇》、《中小学课本里的“星火燎原”》,报告文学集《神龙汽车团》(与人合著),绘本《捉迷藏》等。报告文学《星火燎原》曾获解放军文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