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凤凰网和金种子馥合香联合发起的“2023中国力量十大年度人物” 活动正在进行,第六期中国力量十大年度人物系列专题片正式上线。
湾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占据着全球60%的经济总量。粤港澳作为中国的湾区,同时也是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的第四大世界级湾区,虽仅占我国国土面积的0.6%,却贡献了全国12%的经济体量。这里有最发达的港口贸易,也有着最先进的科研创造实力,为年轻人施展拳脚提供了广阔沃土,也潜移默化改写着他们的命运。
锁旭宏,这位从甘肃黄土地走出来的年轻工程师可能从未想到,他会因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跨海超级工程,改变人生轨迹。
不畏艰辛 向阳而生
锁旭宏的家乡甘肃会宁,是一个被称为苦瘠甲天下的红色会师之城。在前往大湾区工作之前,锁旭宏去过最远的地方是甘肃的省会兰州。大学填报志愿时,锁旭宏误把同学口中的“测控工程”听成了“测绘工程”,自此开始了与数据和图纸打交道的大学时代。
大学四年,锁旭宏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在学校食堂勤工俭学。同学们在食堂吃饭,他要收盘子、刷碗。等大家吃完,他才能吃上食堂提供的免费饭菜。
而他的寒暑假,不出意外都要帮家里干农活儿、干家务。尤其在收土豆(洋芋)的时节,早晨五点就要出门上田,一直劳作到晚上七八点。新挖的土豆,按照大中小分类装好,当日就要运到集市售卖,这样才能卖出好价钱。在全家人的辛勤努力下,平均一天要卖掉一吨土豆。
当地人把品相较好的土豆,亲切地称之为“金土豆”,其中不仅蕴含着卖出好价钱的朴素愿望,也寄托着父母盼儿成才的殷切期望。土豆长得好,就能卖得好、收益高,来年孩子的学费就有了着落。
由于要干农活儿、勤工俭学,锁旭宏的课余时间比其他同学少了许多,他便在学业上倾注更多心力。在校期间,锁旭宏获得过两次国家奖学金、一次国家励志奖学金。四年的生活费,几乎都是靠着自己勤工俭学和努力学习一点点积攒得来的。在毕业前,他还用自己的4000元存款给腿脚不便的母亲购置了一辆电动车。
毕业之后的11年间,锁旭宏在大湾区建设超级跨海工程,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专家。而在母亲的世界里,时间似乎停止了流淌,每天重复着耕种、养鸡养猪、打扫庭院,顺带把儿子送给她的电动车打理得干干净净。因为用心养护,多年来这辆电动车一直都是母亲出行的必备工具。
生长在贫瘠而厚重的黄土地,有梦的孩子向往着更广阔的天地,锁旭宏也不例外。
在大儿子上小学择校时,锁旭宏与妈妈就是否把家搬到中山而产生严重分歧。在母亲的认知里,中山是一个“远在天边”的地方,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往父母近处走,而自己的儿子却越走越远。此前锁旭宏的妻子和两个孩子虽然定居在兰州,一年回来的日子并不多,但兰州依然在家这边,他们的根就在这里。为此,母亲甚至一度要与乖巧懂事的儿子断绝关系。
母亲安土重迁的心愿和儿子志在四方的梦想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在锁旭宏多次劝说下,母亲才最终同意儿子在中山安家。2021年,锁旭宏带妻儿落户中山,结束了长达9年的两地分居。但每每提及此事,母亲还是会黯然落泪,锁旭宏宽慰说道:“我就是做交通建设的,以后距离不是问题,您早上出发,当天就可以见到我。”
海底“慧眼” 穿云破海
2012年,锁旭宏从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远赴南海之滨的桂山岛,开始了长达11年的海上作业生涯。这个此前从未与海近距离接触过的男孩,先后参建了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两个超级工程,通过测控工作,为一节节航母般大小的沉管在海浪中平稳浮运、在海底精确对接充当“慧眼”、指明方向。
在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安装工程中,锁旭宏和团队成功掌握了外海巨型沉管隧道安装测控技术,实现毫米级对接精度,创造了“滴水不漏”的世界奇迹。
2018年,锁旭宏转战深中通道。这是继港珠澳大桥后又一世界级“桥、岛、隧、水下互通”集群工程,全长24千米,其中海底隧道长6845米,是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也是国内首次采用钢壳结构的沉管隧道。建成通车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将由原来的2小时缩短为30分钟,极大便利珠江口东西岸互联互通。
海底沉管隧道是深中通道全线核心控制性工程,也是技术难度最大、最具挑战性的关键环节。其中沉管段由32个管节和1个最终接头组成。在沉管隧道施工之初,锁旭宏团队在自主研发的新型测控软件上引入精度、稳定性和自主性更有保证的北斗系统。而北斗系统,也在关键时刻解了锁旭宏的燃眉之急。
在一次沉管浮运安装施工期间,一体船在穿越港珠澳大桥附近海域时,突然出现了信号全部丢失的现象,也就是说测控海底施工的“慧眼”,出现了短暂性“失明”。没有信号回传数据,就没有办法为一体船指明航行方向,一旦船体驶出既定航道,就会有搁浅风险,情况十分危急。测控团队一时陷入慌乱,锁旭宏回忆,“当时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慌乱之中,锁旭宏突然注意到,40米高的测量塔上,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依然能够发出微弱的信号。于是,他紧急调整信号来源、切换数据,利用北斗系统的微弱信号,帮助一体船在茫茫大海指明了方向。
这段经历被锁旭宏称之为“黑色五分钟”,也更加坚定了他在海底施工中使用国产北斗定位导航系统的信心和决心。
除了将中国的卫星定位系统引入沉管浮运安装施工,锁旭宏的另一个目标是研发一套全流程工艺的测控系统。他和测量团队成功开发了高质量、高精度、低成本的外海沉管隧道数字化施工管理系统,实现了测控和施工控制相结合,逐步实现了自动化智能施工,填补国际技术空白。截至目前,依托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两个超级工程,锁旭宏已获得发明专利60多项。
一个西北农村的男孩要经历怎样的努力,才能走出大山,穿云破海,参与世界级海上“长城”?“没有捷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往前走”,这就是锁旭宏的答案。
改变命运是个宏大的课题,除了吃苦耐劳,在锁旭宏身上还可洞见其他朴素且珍贵的品质。不怕晨昏月落的重复枯燥,也无惧未知道路的艰难险阻,甚至还保有几分天真肆意的冒险精神……这些优秀的品质,就像一粒粒种子,向阳而生、开花结果,成为中国力量最好的诠释。
想了解更多深中通道沉管测量专家锁旭宏的事迹,敬请关注由凤凰网和金种子酒业联合推出的《2023中国力量年度人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金芒,在泥土中馥香,在岁月中沉淀,金种子·馥合香邀您一起融众香之长,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