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中传承非遗,苏州阳澄湖1971仓坊“年俗研学”火热

春节假期,苏州阳澄湖(消泾)国际手作村里热闹非凡。仅2月16日,在苏州新晋“网红打卡地”——1971仓坊,就有近20组家庭共同体验特色非遗年味年俗主题研学活动。“既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非遗文化,又学到了年俗知识,这次研学旅行很精彩、很有意义。”研学团家长李女士深有感触地说。

打年糕,又名搡年糕。每到农历年底,江苏农村都有打年糕、吃年糕的习惯,每家每户会用糯米磨成粉打成年糕,作为新年走亲串户的礼物,寓意亲朋好友年年登高。在糕点师傅的带领下,家长们手持木棒,在面团上用力捶打,直至糯米团变得黏软、细腻。不一会儿,清甜的糯米香味便弥漫在空气中,孩子们有样学样,铆足了劲将面团反复揉搓。

蓝印花布又称“药斑布”,源于唐宋、盛于明清,从江南起源后流传至全国,距今已近千年历史。1971仓坊内的苏州蓝印花布艺术馆,首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元新为研学团成员介绍蓝印画布的历史渊源、工艺特征和传承保护。“不同的花样应用于不同的场合,也蕴含着丰富的寓意。过去,蓝印花布陪伴了一代代人的成长。”吴元新介绍说,蓝印花布既是生活实用品,又蕴含传统的民间习俗,记录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福。

此外,研学团一行还参观了稻米“土圆屯”、姚绣艺术馆、鬻缂坊、澄泥工作室、老物件馆和湖边书房等特色非遗和文旅项目。

今年春节,阳澄湖(消泾)国际手作村整合联动阳澄湖大闸蟹馆、1971仓坊、江抗办事处旧址、消泾喜溪民宿等场馆设施,推出舞龙表演、年画展、集福签、手作体验、探访革命基地等10多项主题体验活动,假期6天累计接待量达2万人次。

作者:通讯员 葛轩琪

文:通讯员 葛轩琪图:相城区融媒体中心编辑:付鑫鑫责任编辑:范兵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