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反映凝聚两千年的中华文明——万里长城,该花多少年才能曝光出合适的光影与明暗,去记录这没有尽头的历史遗产呢?
杨越峦,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是知名的中国长城摄影师,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花十年时间,翻山越岭,跋涉塞外,专注拍摄长城。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比起来,这十年好像也毫不夸张。
迷雾山峦,肃杀荒野,杨越峦镜头下的黑白长城,好像附上了长城的魂魄,端起照片细细缅怀,数千年前的金戈铁马与肃杀风声,霎时乍现眼前。
杨越峦摄影作品:《中国•野长城》
河北卢龙。杨越峦摄影作品:《中国•野长城》
河北抚宁。杨越峦摄影作品:《中国•野长城》
杨越峦摄影作品:《野长城系列之三》
在欣赏杨越峦的作品之前,你需要先了解一下中国长城。
中 国 长 城 / The Great Wall
最早的长城大约修筑于公元前七世纪左右。那时正是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战国长城一般都比较短小,小国的长城数百里,大国的长城最长3000余里。而万里长城,则是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修筑的,东起渤海山海关,西到甘肃省嘉峪关。
现时长城遗址主要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虎山长城,长城遗址跨越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等15个省市自治区,总计有4万多处长城遗迹,长城也是自人类文明以来最巨大的单一建筑物。
长城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和技术的结晶,长城设计巧妙,出入口有的叫「关」,有的叫「口」,如山海关、居庸关、喜峰口、古北口。关的规模通常比口大。关口有防御设施和城门,查验通过的商旅和行人,打仗时则抵御敌人。关口的城堡叫关城,戍边的兵士驻守在此,其他地方修建的小城堡叫亭鄣。前方观察敌情的哨兵,白天遇敌人入侵燃烟,夜间来犯时点火,向后方和上级报告。燃放烟火报警的亭台叫作「烽火台」。古代燃放烽烟,除使用柴草外,还用狼粪,因此烽烟也叫做「狼烟」。
十年前,遇上野长城的惊鸿一瞥
我不愿意再表现各种气象条件下长城的风花雪月,而想去关注那鲜为人知,却拥有魅力的荒寂长城,让我能够聆听来自时光深处的娓娓诉说。
——杨越峦
河北抚宁。杨越峦摄影作品:《中国•野长城》
河北涞源。杨越峦摄影作品:《中国•野长城》
河北抚宁。杨越峦摄影作品:《中国•野长城》
杨越峦摄影作品:《野长城系列之三》
跟所有创作者的故事一样,遇上灵感之源「野长城」,需要一个机缘。
十年前,杨越峦有这样一个故事:2009年,张家口怀来县邀请了一批摄影师,其中就包括杨越峦前往当地,看见了一段未经修复、残缺沧桑的陈家堡长城。破败、残缺的长城震撼人心——明末,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就是从这里经石峡口攻入居庸关,最后占领北京城,结束明朝。
如此惊心动魄的过去,忽地涌现眼前,就像一部跨时空的伟大巨著般震撼着杨越峦。往后十年,他踏足中国大小省份,探寻长城隐伏的每一处土地,拍摄了超过十万张的长城照片。
河北迁安。杨越峦摄影作品:《中国•野长城》
河北万全。杨越峦摄影作品:《中国•野长城》
河北抚宁。杨越峦摄影作品:《中国•野长城》
他说:「凡是有长城的地方,我都想走到。」痴迷和执着,是他对长城的隐晦情话。
杨越峦摄影作品:《野长城系列之一》
杨越峦摄影作品:《野长城系列之一》
杨越峦摄影作品:《野长城系列之一》
甘肃山丹,夯土长城。杨越峦摄影作品:《看见 长城》
一首还在谱写的千年长诗
长城,走不完的绵延万里,沿路是鲜为人知的千姿百态。看过杨越峦的作品后,长城便不再是显浅易懂的历史遗址,而是拥有无尽解读的千年长诗。
河北抚宁。杨越峦摄影作品:《中国•野长城》
杨越峦摄影作品:《中国•野长城》
杨越峦摄影作品:《野长城系列之石不语》
新疆大漠与长城沧海桑田的气派、山西破败残缺的塞垣、边塞废墟与高速公路、山西黄河的粗糙枝桠与面露风霜的关城、青海的长城断壁与发展中的都市雏形……长城的每一边每一角,塞垣、关口、边塞,在杨越峦眼中都能谱出诗意的影像,每段长城所潜伏之地的民居生活、山岭荒漠、发展变化、石头百态、大自然,各种配衬都是杨越峦解读长城的记号。
山西,长城下的高速公路。杨越峦摄影作品
新疆巴里坤长城,天山脚下的烽燧。杨越峦摄影作品
青海的长城。杨越峦摄影作品
河北涞源,长城在高山峭石之间。杨越峦摄影作品
山西,黄河边的长城。杨越峦摄影作品
山西,古堡与飞机。杨越峦摄影作品
山西,云冈石窟上的长城。杨越峦摄影作品
野长城,是杨越峦其中五个系列的作品命名(包括《中国.野长城》,以及《野长城系列》共四辑)。丰沛的情感、强烈的感染力,是杨越峦镜头下每张作品的慑人心魄。
野,代表原始之美,也泄露出杨越峦对长城的无穷想象,镜头与影像,又恰如历代野史一样,通过别样的手法、灵活的目光,继续谱写长城的诗歌。
杨越峦摄影作品:《野长城系列之四》
杨越峦摄影作品:《野长城系列之三》
山西,驱鸟的假人。杨越峦摄影作品
杨越峦摄影作品:《野长城系列之石不语》
杨越峦摄影作品:《野长城系列之三》
黑白,无法跨越的千年之距
杨越峦曾说:「黑白是一种抽象,在影像呈现上既接近拍摄对象却又保持一定距离,能引发人更多的想象,唤起读者一起来完成对拍摄对象的认知。」
汉代烽燧。杨越峦摄影作品
河北,风雪长城。杨越峦摄影作品
山西,黄河边。杨越峦摄影作品
河北山海关老龙头。杨越峦摄影作品:《中国•野长城》
九边十一镇的长城,共计约一万四千六百多里,最早建于中秋战国时期。由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以至中国往后的朝代更迭,建功于战争兵荒,屹立于太平强盛,长城跨越大半个中国北方,倘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之中,承受民族的苦难与繁盛。中华民族的精神、古人的智慧与传承,早已深深植入长城的一砖一瓦,凝聚出属于中国人的骄傲象征。
山西长城。杨越峦摄影作品
河北,长城与雪路。杨越峦摄影作品
北京,青龙桥火车站边的长城。杨越峦摄影作品
内蒙古。杨越峦摄影作品
悠扬的过去,刻划于咫尺之距的长城与草木之中,历史与现实密不可分,千年鸿沟却又无法跨越,伸手可及,却又与历史遥遥相望,这是杨越峦埋藏在黑白作品中的复杂情愫。
新疆,捆牧草。杨越峦摄影作品
新疆,烽燧与干草垛。杨越峦摄影作品
新疆,烽燧旁的羊群。杨越峦摄影作品
宁夏,青铜峡长城。杨越峦摄影作品:《看见 长城》
内蒙古,烽燧边的坑口电厂。杨越峦摄影作品
宁夏,长城与风力发电。杨越峦摄影作品
河北,古城边的饲养棚。杨越峦摄影作品
杨越峦摄影作品:《野长城系列之一》
杨越峦摄影档案
杨越峦,编审,现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兼秘书长。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省管优秀专家,省政协委员。近年来致力于中国长城的拍摄,出版有专着《中国·野长城》;长城摄影专题作品曾在国内外多个摄影节、艺术画廊展出。作品被多家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
出版
文学作品集《青春牧歌》(1997,花山文艺出版社);
摄影、散文作品集《聆听自然》(2004,河北教育出版社);
个人长城摄专集《中国•野长城》(2012,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获奖
《生命》、《大地之歌》、《最后的黑城》(组照)获第22届中国摄影艺术作品展优秀奖。
《聆听》获第23届中国摄影艺术作品展铜奖、《不朽的长城》(组照)获优秀奖。
中国•平遥国际摄影节优秀摄影师
中国•响沙湾国际摄影文化周优秀摄影师
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创作/艺术)
《中国•野长城》获第十二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节优秀画册奖
个人展览
2010年6月,30幅长城专题《绝唱》参加第十届上海国际摄影展。
2010年9月,15幅长城专题《石不语》参展第十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节。
2011年1月,60幅长城专题《绝唱二题》参展中国•响沙湾国际摄影文化周。
2012年8月,30张长城摄影作品参加德国波茨坦中德文化周《中国景像》摄影展。
2013年4月,30幅《中国•野长城》专题在北京佳能「影像乐天地」画廊展出。
2013年,《中国•野长城》专题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网站展出。
2013年,《中国•野长城》/《石不语》专题在长城小站网站展出。
2013年6月,30张长城摄影作品参加河北长城摄影文化周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