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C采用诸多新技术,已达到四代半战机水准

图注:中国歼-10C 战机,其采用了诸多新技术,性能大幅提升,已经达到了四代半战机的水平

歼-10战斗机,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第四代战斗机,从服役开始,就是中国空军的“骨干力量”,承担着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重责。而在建军90周年上首次亮相的歼-10C,虽然仍冠以歼-10的名头,但实际上,两者大不一样。相比于歼-10,歼-10C采用了诸多新技术,从内到外都有了巨大变化,性能大幅提升,已经达到了四代半战机的水平。

图注:中国歼-10战机,歼-10C虽然仍冠以歼-10的名头,但实际上,两者大不一样

换装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

航电系统不同

在航电系统方面,歼-10C采用了更先进的光电系统和雷达系统。尤其是雷达方面,歼-10C战机安装了最新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替代了歼-10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和其后续型号歼-10B的无源相控阵雷达。有源相控阵雷达由于采用了数量众多、各自独立的T/R发射/接收组件和功放器,每个天线阵元就是一部小型雷达,因而具有可靠性高,有效功率大,搜索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波束指向灵活、迅速等优点,可同时实现搜索、识别、跟踪、制导等多种任务,功能强大。在航电系统综合作战能力方面,歼-10C明显优于歼-10战机。而在这方面,同为四代半战机的苏-35,也不如歼-10C,其也只采用了Irbis—E(雪豹)型无源相控阵火控雷达系统。

现阶段,F-22、歼-20等第五代战机,其雷达系统都采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在这方面,歼-10C已经不落于后。

图注:中国歼-10B战机,作为歼-10的衍生型号,其采用了无源相控阵雷达,在性能上不如采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歼-10C

机体结构有所改进

歼-10C相比于歼-10,在机体上有了大量改进。歼-10C采用了DSI进气道,相比于歼-10的二元三波系可调进气道,该进气道简化了进气道前端结构,不但有助于战机整体减重,而且提高了战机的进气效率和飞行性能。同时,歼-10C取消了传统的圆锥形雷达罩,改为扁身锥形,并对整个机身的气动布局进行了优化,内部结构和设备布局更加合理,其飞行性能、可维护性、隐身性能等,都有一定的提升。

隐身性能增强

歼-10C属于准隐身飞机。歼-10C采用了DSI进气道,该进气道能有有效降低战机的雷达散射截面积,有助于提高歼-10C的隐身性能。同时,歼-10C进行了玻璃座舱镀膜技术的改进和升级。新增涂的金膜不但可以吸收雷达波,显著增强歼-10C座舱隐身性能,而且自身化学性质稳定,一旦镀膜之后可以保持很多年,可维护性比F-22战机使用的氧化铟锡膜要更好。

多用途能力提升

歼-10战机属于一款以制空为主的战机,在对海、对地作战方面能力欠缺。歼-10C则在作战性能方面进行了大幅升级,具备多用途能力。歼-10C共有11个武器外挂点,可挂载目前我国最新型的空地导弹、反辐射导弹、反舰导弹、空空导弹等,遂行各种任务。尤其是在空空导弹方面,其可以挂载我国目前最新的PL-15中远程空空导弹,而歼-10、歼-10B由于雷达、火控系统等较为落后,无法和PL-15实现有效兼容。故而,挂载PL-15的歼-10C战机,配合有源相控阵雷达,可进行超视距打击,作战能力大幅提升。

结语

歼-10C战机亮相建军90周年大阅兵,意味着歼-10C已经实现批生产并大量列装空军等航空兵作战部队,这标志着中国空军装备开始大量实现从典型第四代向四代半的迈进,将大大增强我国的军事实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