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一场特别的展览在798艺术区映画廊开幕。展览以“封扉岁月”为题,汇聚了张慈中、宁成春两位装帧设计大师从建国初期以来,设计的70多本书的孤本设计原稿140余件,大多数展品为首次亮相。
张慈中先生是新中国第一代装帧设计家,《毛泽东选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封面设计者,被誉为“中国政治书籍装帧设计第一人”。他1950年从上海调往北京,步入书籍装帧艺术生涯,到2019年去世,设计和艺术历程超过70年,书写了辉煌传奇。
宁成春先生是新中国承前启后的老一辈书籍装帧设计家,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从1964年创作第一个书籍封面作品开始,至今笔耕不缀。60年间,他创作出《列宁选集》《“我热爱中国”》《根》等1500多册(套)读者耳熟能详的书籍装帧作品。他受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委派,1984年和1986年两次赴日本研修学习,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去国外学习的书籍设计师,为书籍装帧届带来新的设计理念,开创三联书籍设计风格,创造新的传奇。
他们的书籍设计作品,涵盖社科、学术、文学、艺术等几乎所有类别。跨度之大、门类之广、时间之久,使人赞叹。他们通过这些作品,在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上留下印记。
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记录者、见证者、讲述者。
本次展览,以书籍装帧设计文献典藏为主题,时间为轴,重要史实为点,将新中国三个历史阶段和两位设计家的书籍设计代表作并行铺展,带参观者走进难忘的“封扉岁月”,唤起时代记忆。本展既是对两位设计家珍贵原稿的一次梳理和展示,也是对新中国书籍装帧作品研究的一次切入和探索。展览还穿插了与之相关的20余幅经典摄影作品,相映成辉,立体呈现新中国发展的历史图景。
书籍装帧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印刷出版告别“铅与火”时代,进入“光与电”、“数与网”、“云与端”的新时代。这批铅印时代的设计原稿典藏弥显珍贵,为中国书籍出版和装帧设计研究留下了珍贵文献。
据悉,本次展览是北京国际艺苑摄影基金会推出的第一个“活化典藏”项目系列展,明年将陆续推出更多的展览内容,对中华文化经典收藏作品活化利用,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活化典藏”计划:
北京国际艺苑摄影基金会,致力于资助摄影创作、摄影艺术交流、研讨、展览、展评、收藏、人才培训、编辑刊物及大型文化摄影等公益活动。“活化典藏”计划是北京国际艺苑摄影基金会推出的文化遗产展览、出版、传播项目,旨在对中华文化经典收藏作品进行保存、保护、梳理、研究,通过展览、交流、出版、传播等方式,继承发扬、活化利用,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策展人简介:
张伟,摄影师、策展人、收藏研究者。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曾任《京华时报》摄影记者、图片编辑、视频中心副主任,滴滴公司首席摄影师等。从2004年至今,摄影作品20多次获“金镜头”、“国展”、“华赛”、中国新闻摄影年赛等金银铜奖。2019年以来,悉心于书籍装帧设计文献和影像的收藏、保护、研究,即将结集出版三卷本《铅印时代——新中国书籍装帧设计文献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