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8日,瑞典文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以表彰她在文学上的成就。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因爆出性侵丑闻而停止颁发。2019年,获得该奖项的作者彼得·汉德克又因为涉及种族歧视的言行备受争议。在这样特殊的时间背景下,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被不少媒体解读为一个“安全”的选择。
撰文|刘亚光
相较于米兰·昆德拉、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等一同角逐本次诺奖的热门作者,露易丝·格丽克是一个对中国读者来说有些陌生的名字。但这位生于纽约的诗人的作品其实已经获得了非常广泛的认可,获得诺奖前,她也曾经获得包括普利策奖 (1993) 、国家图书奖 (2014) 在内的多个重要奖项。据BBC消息,瑞典学院常务秘书马特·马尔姆 (Mats Malm) 表示,格丽克于北美时间凌晨收到这一消息,她对此“感到惊讶和高兴”。
格丽克的获奖有其特殊意义:她是第16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也是自1993年托尼·莫里森获奖以来的第一位美国女性作家。《卫报》评论称,美国作家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希望在降低。2008年,时任瑞典科学院常任秘书长霍拉斯·恩戈达尔 (Horace Engdahl) 就曾评价美国作家“对于自己国家的文化潮流过于敏锐”,同时他也指出美国文学正在日渐“孤立”,“美国没有真正参与世界文学的对话,我们不能回避世界文学的中心是欧洲而不是美国的事实”。
露易丝·格丽克
当然,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委员会来说,让诺奖重回美国可能迎合了舆论的期待,也部分兑现了自身的承诺。就在去年,诺贝尔文学委员会主席安德斯·奥尔森 (Anders Olsson) 曾经承诺,该奖项的评选将“面向全世界”寻找获奖者,并逐渐淡化“以欧洲为中心,以男性为中心”的特征。
今年的颁奖词称格丽克的作品“用无可辩驳的诗意嗓音,以朴实的美感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自1968年凭借《初生》 (Firstborn) 在美国文坛首次亮相以来,格丽克出版了16部诗集和两部散文集,其中《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和《月光的合金》已有中译本出版。她的诗集语言简朴清晰,诗歌内容主题主要以她童年与父母、兄弟姐妹的家庭生活为中心。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团主席安德斯·奥尔森认为,尽管格丽克的生活背景对她的作品很重要,但她并不是自白派的诗人。“她作品追求普世性,她不能被看作一个纯粹关注自己的诗人。她从许多神话以及类似的古典主题中汲取灵感。神话元素经常也出现在她的作品中。蒂朵、珀尔塞福涅和欧律狄刻——这些被抛弃、被惩罚和被背叛的神话人物——在格丽克的诗里就是她的化身。这些神话人物不仅代表格丽克的私人感受,也代表着一种普世的情感。”
普渡大学教授丹尼尔·莫里斯 (Daniel Morris) 在研究格丽克诗歌的英文专著中认为格丽克非常惯于且善于在诗歌中讨论“创伤”、“欲望”与“自然”这些引人深思的母题。值得一提的是,莫里斯提及,格丽克的著作“常常回避族裔认同,宗教分类或性别归属。”格丽克并不认为身份政治应该作为文学评估的标准,她常常在诗作中表达出对“犹太裔美国人”、“女权主义诗人”等身份的拒斥,“宁愿保留一种处在不同身份之间的、‘居中’的状态”。
因为格丽克作品的这一特点,使得“诺奖选择格丽克是一个安全的选择”这样的论调似乎显得更加可信了——尤其是在诺贝尔文学奖受到性侵丑闻影响声誉遭遇危机的大背景下。2018年,与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科学院相关成员关系密切的克洛德·阿诺特的性侵丑闻曝光。围绕该如何应对此事,科学院内部爆发了激烈争议,这直接导致科学院的18名成员中有6人宣布辞职。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暂停颁奖。2019年,该奖项授予了两位作者: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彼得·汉德克
然而风波并未平息。虽然汉德克的作品被认为拥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但他却因对于巴尔干冲突的政治立场饱受猛烈批评。他曾在2006年于塞尔维亚前总统米洛舍维奇的葬礼上公开表达对其支持,这也使其深陷舆论漩涡。在格丽克获奖前,《截距》 (The Intercept) 杂志作者Peter Masses就再次撰文批评了去年诺奖颁发给汉德克的这个选择。他认为,一个如此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奖项会对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诺奖颁发给汉德克是在支持其中蕴含的“阴谋论与种族歧视”。他同时指出,为了挽回在政治上的声誉,202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将做出一个“安全”的选择,“该选择一定不会引起批评,这个人选是一个与汉德克不同的人——不支持种族灭绝,不是欧洲人,不是男性。”
今晚的结果似乎恰恰印证了这位作者的猜测。格丽克获奖的消息公布后,国内外媒体的报道中出现最多的字眼之一就是“safe”。《纽约时报》称,“鉴于最近发生的争议,许多观察家都希望今年的奖项能够获得无争议的选择”。瑞典报纸Dagens Nyheter的文化编辑比约恩·威曼 (Bjorn Wiman) 此前接受该报电话采访时也表示:“瑞典学院知道他们再也承受不起丑闻。”不过,这位编辑认为今年诺奖可能被牙买加·金凯德 (Jamaica Kincaid) 摘得。NBC的评论称:“今年的奖项似乎更加和谐 (harmonious) ”。Al Khaleej today也称:“在去年的获奖者彼得·汉德克引发了无数批评之后,格丽克是一个享有声望的奖项最安全的选择。”
2016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授予格丽克美国国家人文奖章。
不过,选择格丽克是否有规避政治风险的考量仍然有争议。 毕竟,近年来许多评论家也都认为诺贝尔文学奖正在逐渐“回归文学本身”。
据《纽约时报》报道,此次文学奖颁奖委员会的一位“外部专家”雷贝卡·卡德 (Rebecka Karde) 在本周三否认了此次评选会将“是否安全”作为重要的考量。“我们并没有专注于做出'安全'的选择或以这种方式讨论选择。谁能获奖,将完全取决于作品的质量。”
参考链接:
Morris, Daniel. The Poetry of Louise Glück: A Thematic Introduction.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刘亚光;徐悦东对本文翻译素材亦有贡献;编辑:李永博;校对:薛京宁。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