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舵大连大学12年,宜兴籍校长潘成胜卸任

近日,大连大学校领导班子调整: 大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晋良兼任大连大学党委书记;潘成胜因本人申请,

近日,大连大学校领导班子调整:

大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晋良兼任大连大学党委书记;潘成胜因本人申请,不再担任大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职务,孟长功接任校长一职。

(潘成胜)


郎中(ID:libuxingzou)注意到,潘成胜1962年11月出生,是江苏宜兴人,分别于南京理工大学获工学学士和工学硕士学位,于东北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9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称号,2007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2013年入选辽宁省后备院士、辽宁省领军人才。

潘成胜是著名的信息技术专家,长期从事一体化防空作战指挥系统网络理论与技术、空地一体化网络体系与网络协议的研究,曾任沈阳理工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副校长等职务,2007年任大连大学校长至今次卸任。

此外,潘成胜2013年还入选了中科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2017年也被推选为中科院院士候选人。

(潘成胜)

潘成胜表示,12年来,始终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全身心投入工作。虽然卸任了校长职务,但会永远记住那些与连大人朝夕相处、携手奋斗,一起经历各种困难和挑战,分享喜悦的点点滴滴、日日夜夜,并会始终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

2015年1月出版的《天南地北宜兴人》一书中,也专文介绍了时任大连大学校长潘成胜:《一位大学校长的圆梦之路:记著名信息技术专家、大连大学校长潘成胜教授》。

《一位大学校长的圆梦之路》一文摘录如下:

“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科学家” 

几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或远大高端,或现实物质;有的仅仅是“梦想”一下而已,有的则一步步坚韧地向目标进发。潘成胜从小也有一个梦想,并且一直为圆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着。 

潘成胜在家中排行老五,前面四个姐姐,他是独子。四五岁时,后脑勺上还留着一条小辫子的他,仍经常骑在父亲的肩头玩耍。他不仅是父母手中的一块“宝”,而且有着良好的“背景”——父亲当年担任公社管委会主任,家中“骄子”加上干部子弟的身份,让许多同伴和同学羡慕不已。 

可是,稍许懂事的小成胜并没有觉得这些是自己的“资本”,更没有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娇生惯养。他的三姐潘惠娟说到自己的弟弟,就一脸自豪地说:“他从来不娇惯自己,六七岁时就帮着家里做家务、干农活。读书更是特别用功。”在鲸塘中学读书时,潘成胜总是抓住一切能利用的时间来学习,每天一早就起床,读一会书再上学。有时早上贪睡醒不过来,他便把叫醒的“任务”交给妈妈。有一年冬天特别冷,潘成胜的手脚冻出了严重的冻疮,既痒又痛,脚肿得连鞋子都穿不进,在寒气逼人的深夜,他便穿上父亲的“大头鞋”做作业,照样每天学习。 

潘成胜学习刻苦,但他并不是漫无目标地读书,更不是“死读书”。当时课外书很少,他虽年纪不大,但对父亲带回来的《红旗》杂志、《人民日报》等报刊很喜欢,这些“课外读物”成为他了解时政、观察社会的一个“窗口”。1978年3月底,新时期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召开,潘成胜在报上读了郭沫若《科学的春天》一文,心潮澎湃;在课堂上,语文老师讲起在科学大会主席台上的十位科学家代表中,有周培源、蒋南翔等四位宜兴籍科学家,他内心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并暗暗立下决心: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成为一名科学家。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读书,潘成胜学习有着明确的方向,更有了不竭的动力。在中学一直担任班长的他各门功课成绩都很优秀,1980年高中毕业,他以优异成绩考取华东工程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受高中数学老师的影响,他选择了当时对大多数人来说还非常陌生的计算机专业,并在南理工连续读了本科、硕士研究生。1987年,因其品学兼优,即将调往沈阳理工大学的导师对这位爱徒“爱不释手”,动员他一起到沈阳理工大学工作。在沈阳,他又获得了东北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学位。 

1991年,潘成胜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年仅33岁的他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在此期间,他一直跋涉在一条既神奇又艰辛的信息技术教研之路上,并且逐步成长为一名国内著名的信息技术专家。目前他还兼任国家863先进空天××主题专家组副组长、总装备部光电与火控技术专业组成员、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 

“没有多少人能像弟弟这样吃苦!” 

让潘成胜三姐潘惠娟没想到的是,弟弟这么多年来,仍保持着当年中学读书时的作息习惯,每天晚上一吃过晚饭,便在电脑前开始工作,很少看电视,夜夜要工作到深夜。 

2012年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等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潘成胜作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项目负责人,健步走上主席台,从张德江手中接过了红彤彤的荣誉证书。 

在这次奖励大会上,潘成胜是一名“双料获奖者”,分别由他主持和指导的两个项目同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由他率领的研究团队主持完成的“面向现代服务业的空地一体化网络管理与远程故障诊断维护系统”项目,突破了空地一体化网络管理等关键技术,提高了我国信息关键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年,潘成胜再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对一体化防空作战指挥系统网络理论与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工程实现,目前该理论与技术已在7大军区××个集团军及新疆军区的防空部队全面应用,相应的装备已实现了军、师、旅、团、营、连6级配备,形成了覆盖祖国大陆全境的野战防空体系。 

近年来,他领导并组织完成国家重大型号工程2项、总装备部背景项目2项、国家863项目7项、973项目1项。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外,他还获得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授权受理专利12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指挥控制通信与信息系统建模方面的专著,以及星载智能天线波束形成技术方面的专著。 

早在1998年,他就被授予首届“辽宁省杰出青年科技奖”、“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随后,他被授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领军人才、辽宁省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2013年成为辽宁省院士后备人选、中国科学院2013年院士有效候选人。 

其实,在这一切成果和荣誉的背后,是其异常艰辛的付出。潘成胜回忆道,当年他在沈阳理工大学任教时,1993年10月学校派他去法国留学,当他还在法国学习时,又让他赶紧回来,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把他提为学校计算机系副主任。一年后,同样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他提为沈阳理工大学副校长。2000年3月至2001年3月,他又被派往美国Universityof Illinois at Chicago学习。2007年12月,潘成胜被调任大连大学校长。 

随着行政工作的不断增多,潘成胜一直没有放松科研工作,他把科研工作视作自己的生命。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潘成胜说,2001年刚开始研究空间信息网络时,他在航空航天方面的专业技术相对欠缺,“那时候,我拿出一切时间来学习,哪怕坐飞机从沈阳到北京短短的一小时,也一路在看资料。因为‘863’计划是一个前瞻性、前沿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选择。而这对我而言毕竟涉及一个新的领域,我不能辜负国家的重托。”调任大连大学后,行政工作更是事务繁杂,为此,每天下午4点学校正常下班后,到7点之间,以及晚上和节假日的时间,便成为他的科研时间。 

一说到弟弟对工作全身心的投入,三姐潘惠娟便心生爱怜。她说:“他真的忙得没有一个节假日,没有多少休息时间。说实话,没有多少人能像我弟弟这样吃苦!”2010年,因潘成胜夫妻俩都忙于工作,请三姐到大连帮助料理一年家务。潘惠娟说,没想到弟弟这么多年来,仍保持着当年中学读书时的作息习惯,每天晚上一吃过晚饭,便在电脑前开始工作,很少看电视,夜夜要工作到深夜。“有时我半夜醒来,发现他还没休息,便催促他早点睡,而他总是边随口答应边依旧看书。有几次出差回家已经10点多了,他照样要工作两三个小时。” 

资料来源:大连大学官网、宜兴日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