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启预售到正式交付的半年时间里,极氪品牌并不好过。从最开始发布时的万众瞩目,紧接着因为“停止接单、调价、电机更换、标配变选配”等种种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而就在前几天正式交付后,接二连三的车主联合声明,更是让口碑跌入深渊。
10月25日,开始交付的第三天,网络上传开了一封车主发布的“联合声明”,有车主称花了1万元选装的EC天幕,在宣传时是黑色的,而实车却是天蓝色,这属于误导消费者,要求官方给出解释。同时,这份联合声明的最后还附上了50多位维权车主的姓氏以及订单尾号。
面对质疑,极氪官方没有第一时间回应,而是修改了早期的宣传内容,并将EC天幕的选装价格下调至6000元。同时招募首批车主实际参观工厂,将通过让车主体验EC天幕来加强对这种配置的理解。
这还不算完,紧接着一封车主的“联合声明”又被曝出,表示碳黑色内饰座椅只有坐垫和靠垫位置为真皮材质,而其他三种款式的内饰座椅均采用真皮材质,认为极氪在宣传时有误导行为。
期望过高
还记得最初的上市发布会,极氪001的亮相引起了轩然大波,用“吹上天”来形容毫不夸张,“30万帕拉梅拉”、“吊打特斯拉”这些词汇是在网络上看到最多的词汇。
说实话,江湖君也是“拍手称赞”的其中一员,单看颜值和配置在这个价位很难有人拒绝。一时间,极氪成为了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最闪耀的新星,在4月的上海车展上直接被围得水泄不通,甚有凌驾于特斯拉之上的气势。更惊人的是,就在极氪开启预售后的60天后,极氪官方直接宣布今年可交付订单售罄。
得到消费者热捧无疑是值得庆贺的,然而可惜的是,面对如此出乎意料的消费热情,极氪自己也并未做好准备。
种种迹象表明,作为一个传统车企转型品牌,极氪严重低估了直营模式构建的难度,更低估了“用户型企业”背后的深刻意义。
形势所迫
目前来看,传统车企纷纷推出高端电动品牌力求转型,新势力们的加入抢占了大量市场,国际品牌也在加快电动化步伐,最后还有小米、百度等互联网造车势力跃跃欲试......
迫在眉睫的形势下,吉利不可能再坐得住了,急需一个新能源品牌来帮助自己走出困境,所以说,极氪这个品牌几乎寄托了吉利汽车转型的全部希望。而最后急于求成的结果,我们也都看到了。
与蔚小理这类新势力不同,一家背靠传统车企的极氪在直营模式上显然是缺乏经验的,从线上社区到线下门店,从交付流程到充电基建,而这些基础的细节也正是影响后续用户体验的关键。
放慢脚步
过于匆忙的步伐,将很多问题暴露出来,但对于一个“给予厚望”的新品牌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如何挽回形象与口碑,并且要找到接下来的路该如何去走,接下来的阻力会比现在看到的更大。
首先,是交付问题,当前极氪订单是相当充足的,但是产能受限于芯片等供应链因素延迟交付,与其匆忙扩张产能交付,品质的把控应该放到首位。
其次,避免过度宣传,前期的各种爆款配置足够吸睛,专心把原本承诺的配置保质保量地兑现,才是最扎实有效的品牌建设。
最后,完善体系,从经销商模式到直营模式的转变,看似简单,但是目前从线上社区到线下门店,从交付流程到充电基建,极氪仍然有诸多不完备的细节,而这些基础的细节也正是影响后续用户体验的关键。
话说回来,吉利在近些年的国内市场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称赞的地方,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不错的车型,这些也能证明吉利是一个有能力造好车的车企,但出现这类问题确实是“大智若愚”了。在新时代的浪潮下,吉利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慢下来,或许才是目前最快的途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