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带头人】王建斌:探“泌”专科技术,让健康一“路”畅通

在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发展的征程上,有这样一群卓越不凡的身影,他们宛如熠熠生辉的星辰,闪耀在医院的各个科室之中。他们,便是备受瞩目的——“学科带头人”。

此刻,让我们走进【学科带头人】系列,去亲眼见证这些拥有卓越灵魂的医者所展现出的非凡风范,去悉心聆听他们在专业道路上是怎样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又如何以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行动书写出一页页崭新的医疗篇章......

一束无影灯下的微光

清晨七点,王建斌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办公室,仔细翻阅着当天手术患者的病历。今天,他要为一位65岁的肾癌患者实施保留肾单位的腹腔镜手术——这是他五年前率先在院内开展的技术,如今已成为科室的常规术式。

“从开大刀到打小孔,再到经自然腔道无切口,我们追求的不只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对患者最小创伤的承诺。”王建斌一边调整着腹腔镜设备,一边对身边的年轻医生说道。

一条手术刀刻写的革新之路

2020年的春天,王建斌作为技术人才被引进到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他清楚地记得刚到医院时的情景——当时的泌尿外科只能开展一些基础手术,复杂的病例都需要转往上级医院。他暗下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不论是科室学习会上还是无影灯下,总能看到他手把手指导年轻医生操作,不时停下来讲解技术要点。他为年轻医生示范经腹腔镜精索静脉结扎术标准操作流程,带领团队开展首例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面对高风险的嗜铬细胞瘤患者,他在手术前查阅了国内外最新文献,办公室里堆积如山的资料见证着那份周密的手术方案是如何诞生的。

(王建斌主任带领团队开展手术)

那段忙碌的日子里,王建斌办公室的窗永远透着深夜的灯光。经常在凌晨,值班的同事仍能透过半开的门缝,看见他专注地俯身在电脑前,反复揣摩着那些复杂的手术视频画面。

82岁的张大爷是后腹腔镜三孔入路技术的受益者。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的他,拉着王建斌的手说:“王主任,你们这个‘打洞’手术真是神了!我亲戚在别的医院做同样的手术,恢复得还没我快呢!”

一颗温暖基层的医者仁心

每月定期,王建斌都会率领医疗团队深入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健康帮扶工作。在驻点服务期间,这位学科带头人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诊疗服务,更通过带教帮助基层医师构建起系统的泌尿疾病诊治体系。

目睹医疗水平的显著提升,卫生院的医师们由衷感慨:“过去遇到泌尿系结石患者只能转诊至上级医院,如今在王建斌主任的系统指导下,我们已能独立完成80%常见病例的规范化诊疗了!”

2023年的隆冬时节,外科第二党支部书记王建斌顶风踏雪前往结对共建单位靖港镇复胜村开展健康帮扶。义诊过程中,他发现80岁的李奶奶患有严重的膀胱结石,却一直忍着没就医。“老人家是怕给子女添麻烦,也怕花钱。”了解情况后,王建斌立即现场启动医联体转诊机制,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完成微创碎石术。

术后第三天,李奶奶就能自如地下床走动了。这样的暖心诊疗场景,正是该支部通过"党建+健康帮扶"模式的一个工作缩影。

三年来,王建斌带领支部党员走遍了望城区的12个乡镇,为3000余名群众提供了免费义诊服务,将区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精准输送到田间地头。

(王建斌主任参与支部结对共建)

一座攀登微创高峰的信念灯塔

在泌尿外科病区的医患心声本上,一位前列腺癌康复患者的留言格外醒目:“王主任,是您让我明白,医学不仅是冰冷的器械,更有一颗温暖的心……”那些写满患者生命之托的留言笺,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挚谢意,如同黑夜里的点点星光,照亮了他继续前行的道路;科室里悬挂的一面面锦旗,则是他二十年来无影灯下坚守的无声见证。

如今,这位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正带领团队向微创化、精准化的技术高地攀登,续写泌尿外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王建斌主任收到患者感谢信及锦旗)

(编辑Y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