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高三语文
本试卷共12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它于200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历经九年建设,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伶仃(A.dīnɡ B.tīnɡ)洋海域后连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
建成后的港珠澳大桥,桥隧全长55千米,其中跨海路段全长35.6千米:包括6.7千米海底隧道和22.9千米桥梁,桥梁宽度33.1米;沉管隧道长度5664米、宽度28.5米、净高5.1米。桥面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通航桥隧满足近期10万吨、远期30万吨油轮通行。大桥总投资1269亿元,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可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30万吨撞击以及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
港珠澳大桥开创了多项世界之最。(A.截止 B.截至)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里程最长、设计寿命最长、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沉管隧道最长、科学专利和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
为满足港珠澳大桥高标准的抗震抗腐蚀等要求,中国科学家们研制了多种高性能材料,应用于桥隧建设。港珠澳大桥建设前后实施了300多项课题研究,创造了600多项专利,先后攻克了人工岛快速成岛、深埋沉管结构设计、隧道复合基础等十余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形成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立了中国跨海通道建设工业化技术体系。
高三语文试卷第2页(共12页) |
高三语文试卷第2页(共12页)
作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极大缩短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45分钟。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并且港珠澳大桥通过京珠高速和广深铁路和中国内地相连,将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力于打造国际高水平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港珠澳大桥不仅代表中国桥梁先进水平,更是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它是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建设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地区城市快速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
1.根据材料内容,关于港珠澳大桥的相关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港珠澳大桥通行能力强大,从香港到澳门可六车并行。
B.港珠澳大桥使用寿命最长,长达120年。
C.港珠澳大桥的科学专利最多,达到300多项。
D.港珠澳大桥实现了粤港澳生活圈不到一小时的行车里程。
2.关于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dīnɡ 截止 B.dīnɡ 截至
C.tīnɡ 截止 D.tīnɡ 截至
3.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具有重大意义,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在我国跨海通道建设方面有了重大突破。
B.促进了资源的高效流动、配置和使用。
C.大湾区通过大桥与内地相连形成了世界级城市群。
D.体现了“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的密切合作。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由三座通航桥、一条海底隧道、四座人工岛及连接桥隧、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和港珠澳三地陆路联络线组成。其中,三座通航桥从东向西依次为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和九洲航道桥;海底隧道位于香港大屿山岛与青州航道桥之间,通过东西人工岛连接其它桥段;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分别位于近香港水域与近珠海水域之中;珠海和澳门之间通过拱北隧道相连,并在珠海、澳门一侧设有唯一收费站。
港珠澳大桥主桥为三座大跨度钢结构斜拉桥,每座主桥均有独特的艺术构思。其中青州航道桥是一座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为全线跨径最大桥梁,大桥全长930米,通航吨级为1万吨。上下塔柱断面分别为空心矩形断面和倒角空心菱形断面,塔顶吸收“中国结”文化元素,将最初的直角、直线造型曲线化,使桥塔显得纤巧灵动、精致优雅。
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主塔塔冠造型取自“白海豚”元素,与海豚保护区的海洋文化相结合。江海直达船航道桥是一座中央单索面三塔钢箱梁斜拉桥,斜拉索采用空间扇形布置、钢混组合结构。斜拉索采用接近竖琴型双索面,索塔为中央独柱型混凝土塔,通航吨级和青州航道桥一样。
九洲航道桥主塔造型取自“风帆”,寓意“扬帆起航”,与江海直达船航道桥塔身形成序列化造型效果,桥塔整体造型优美、亲和力强,具有强烈的地标韵味。通航吨级为5000吨。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东西人工岛是水上桥梁与水下隧道的衔接部分,为全线路段的重点配套工程。均采用椭圆形布设,为减少阻水效应,两岛均位于-10米等深线以外。其中东人工岛除了养护救援功能外,附加旅游服务功能,建有环岛步道用以观光;西人工岛以管理功能为主,设运营、养护以及救援站。东西人工岛汲取“蚝贝”元素,寓意珠海横琴岛盛产蚝贝。岛上建筑采用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棱角分明、无碰损和无污染的新型清水混凝土,施工时一次浇筑成型,无任何外装饰,有效应对外海高风压、高盐和高湿度不利影响。
4.关于港珠澳大桥自西向东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3分)
A.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和九洲航道桥。
B.西人工岛、海底隧道、东人工岛、香港大屿山岛。
C.深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海底隧道、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
D.拱北隧道、海底隧道、青州大桥、港澳大桥收费站
5.依据材料二内容,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4分)
建筑部分 |
功能性 |
文化性 |
青州航道桥 |
通航吨级为1万吨 |
① |
江海直达船航道桥 |
② |
造型取自“白海豚”元素 |
③ |
通航吨级为5000吨 |
造型取自“风帆” |
东西人工岛 |
东人工岛养护救援、旅游观光;西人工岛以管理功能为主。 |
④ |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由33节巨型沉管和1个合龙段接头组成,每节沉管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重约7.4万吨,最大排水量8万吨;最大沉放水深44米;通航吨级为30万吨。
港珠澳大桥沉管对接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它是在海床上浅挖出沟槽,然后将预制好的隧道沉放至沟槽,再进行水下对接。在水下沉管对接过程期间,设计师们采用“复合地基”方案,建设者们在海底铺设了2至3米的块石并夯平,将原本沉管要穿越不同特性的多种地层可能出现的沉降值控制在10厘米内,避免整条隧道发生不均匀沉降而漏水。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采用中国自主研制的半刚性结构,具有低水化低收缩的沉管施工混凝土配合比,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从而使沉管混凝土不出现裂缝,并满足隧道120年内不漏水要求。沉管隧道安放和对接的精准要求,沉降控制范围在10厘米之内,基槽开挖误差范围在0米到0.5米之间。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安放目标是29米深的海底、水下隧道E29和E30沉管间最后12米的位置,由中国自主研发的世界上最大的起重船 “振华30”进行吊装。
港珠澳大桥面临多项技术难题。港珠澳大桥地处珠江口的伶仃洋,气象水文条件复杂。海水氯盐可腐蚀常规的钢筋混泥土桥结构;平日涌浪暗流及每年的南海台风都极大影响高难度和高精度要求的桥隧施工;海底软基深厚,即工程所处海床面的淤泥质土、粉质粘土深厚,下卧基岩面起伏变化大,基岩深埋基本处于50至110米之间;伶仃洋是弱洋流海域,大量的淤泥容易在新建桥墩、人工岛屿或在采用盾构技术开挖隧道过程中堆积并阻塞航道、形成冲击平原,而且会干扰人工填岛以及预制沉管的安置与对接;同时,淤泥为生态环境重要成分,过渡开挖可致灾难性破坏,所以桥隧工程既要满足低于10%阻水率的苛刻要求,又不能过渡转移淤泥。
港珠澳大桥穿越自然生态保护区,对中华白海豚等世界濒危海洋哺乳动物存在威胁;同时,大桥两端进入香港、珠海都市,亦可能对城市产生空气或噪音污染。
伶仃洋立体空间区域内包括重要的水运航道和空运航线,伶仃洋航道每天有4000多艘船只穿梭,又毗邻周边机场,通航大桥的规模和施建受到很大限制,部分区域无法修建大桥,只能采用海底隧道方案。
高三语文试卷第4页(共12页) |
高三语文试卷第4页(共12页)
针对跨海工程低阻水率、水陆空立体交通线互不干扰、环境保护等苛刻要求,港珠澳大桥采用“桥、岛、隧三位一体”的建筑形式。大桥全路段呈S型曲线,桥墩的轴线方向和水流的流向大致取平,既能缓解司机驾驶疲劳,又能减少桥墩阻水率。
6.材料三中关于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叙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海底隧道由33节巨型沉管组成,接头在E29和E30沉管间。
B.沉管对接采用“复合地基”方案,避免整条隧道因发生不均匀沉降而漏水。
C.沉管隧道采用中国自主研制的满足120年内不漏水的半刚性结构对接而成。
D.沉管隧道安放和对接的精准要求极高,沉降控制范围在0米到0.5米之间。
7.结合三则材料,请找出港珠澳大桥建设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说说他们是怎么得到解决的。(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3题。
一
闽越王郢兴兵击南越边邑,南越王守天子约,不敢擅兴兵,使人上书告天子。于是天子多南越义,大为发兵,遣大行令王恢出豫章,大农令韩安国出会稽,击闽越。淮南王安上书谏曰:“陛下临天下,布德施惠,天下摄然,人安其生,自以没身不见兵革。今闻有司举兵将以诛越,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越,方外之地,剪发文身之民也,不可以冠带之国法度理也。自三代之盛,胡、越不与受正朔,非强勿能服,威弗能制也;以为不居之地,不牧之民,不足以烦中国也。自汉初定以来七十二年,越人相攻击者不可胜数,然天子未尝举兵而入其地也。臣闻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险。中国之人不知其势阻而入其地,虽百不当其一。得其地,不可郡县也,攻之,不可暴取也。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寸数,而间独数百千里,险阻、林丛弗能尽著,视之若易,行之甚难。天下赖宗庙之灵,方内大宁,戴白之老不见兵革,民得夫妇相守,父子相保,陛下之德也。越人各为藩臣,贡酎(zhòu)之奉不输大内,一卒之奉不给上事,自相攻击,而陛下发兵救之,是反以中国而劳蛮夷也!且越人愚戆轻薄,负约反复,其不用天子之法度,非一日之积也。壹不奉诏,举兵诛之,臣恐后兵革无时得息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十七卷》
二
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节选自《淮南子·汜论训》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摄然,人安其生 安:使……安定
B.攻之,不可暴取也 暴:残暴
C.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 经:常法
D.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 王:称王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今闻有司举兵将以诛越 而间独数百千里
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 而陛下发兵救之
其不用天子之法度 而不制于礼乐
壹不奉诏,举兵诛之 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闽越王的进攻,南越王向汉武帝上书告急。汉武帝很赞赏南越王的忠义,准备发兵援救南越。
B.在淮南王看来,夏商周三代王朝认为越人的土地无法居住,越人野蛮无法统治,不值得烦劳中原王朝。
C.淮南王从地理环境和国家当前形势等角度规劝武帝不要出兵,否则战争就没有停止的时候。
D.选文二告诉我们,改变古法不对,因循守旧也不值得赞赏,法令制度要适合当时的情况。
11.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今闻有司举兵将以诛越,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②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12.淮南王劝阻武帝发兵的理由印证了选文二的哪一句话?为什么?请结合选文一内容简要分析。(5分)
13.听了淮南王刘安的话后,你认为汉武帝该不该出兵?引用《论语》中的句子阐释你的理由。(4分)
高三语文试卷第6页(共12页) |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7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①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②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③,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④。汉开边⑤、功名万里,甚⑥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年),作者已48岁,因受陷害而被罢官。②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③李广事:指《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三事。其一,李广罢官时,“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其二,“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其三,李广语云:“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④杜甫诗《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5句化用杜诗。⑤开边:指西汉时开疆拓土向外扩张。⑥甚:为什么。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由,作者与友人在山中闲来无事,借李广之事写词同友人唱和。
B.上阙中,作者用数十字概括了李广的主要事迹,勾勒出其性格特征,写得有声有色。
C.下阙前5句化用杜诗,借杜甫仕途无望而意欲归隐,写作者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
D.结尾3句借写窗外雨景,写出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与小序中作者夜读不能寐相应。
15.下列有关辛弃疾善于借用典故来抒情达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桃李无言:司马迁曾赞李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辛弃疾借此表达了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
B.射虎山横一骑:借用“李广射虎”的典故,写出李将军骁勇善射,表达了作者对李将军的赞美之情。
C.落魄封侯事:借用李广典故,李广英勇善战,才略过人,然而李广因时运不济,没有能够裂土封侯。
高三语文试卷第8页(共12页) |
高三语文试卷第8页(共12页)
D.甚当时、健者也曾闲:借屡建奇功的李广落职闲居的典故,讽刺南宋朝廷在积极收复失地中的用人不当。
16.纵观这首词,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6分)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①化用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王勃《滕王阁序》中 , 化用了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的句式。元杂剧《西厢记》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是对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 ”的化用。王安石《桃源行》中“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这两句,实际是化用了《桃花源记》中的“ , ”。
②望帝,是古蜀王杜宇,失国后魂化为杜鹃鸟,昼夜悲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句中的子规即杜鹃鸟。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
从自卑亭往上走
①岳麓山脚有自卑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自卑”二字典出《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意思是说君子修身立德,好比长途跋涉,必须由近及远;又好比登临高山,必须自下而上。自卑亭原处登山要道,欲上岳麓必过此亭。
②世人知有岳麓山的,必知岳麓书院;知有岳麓书院的,必知书院门联。湘人历来也颇好以此联夸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从自卑亭的谦恭笃实,到岳麓书院的踌躇满志,相距不过一箭之遥。湘人的狂傲,似乎不屑掩饰。又因外人对门联中的发语词“惟”字误读,似乎湘人真是自大。
③湘楚自古固多狂士,而真狂士应是狂而不妄。那位“凤歌笑孔丘”的楚狂接舆藉贯本无详考,不妨把他认作湖湘第一位狂士。如此攀附先古颇有些牵强,听凭冬烘先生们笑骂去。不管是孔门圣经《论语》,还是颇有些抑孔的《庄子》,里面写到的这位狂人都可敬可爱。他看破世道沦落,方才隐而不仕,佯作狂狷,笑讽夫子。这位狂士孤高超尘,一直被有些史乘奥典尊为神仙。
④楚狂接舆之后,湘楚大地代有狂士。只不过后来的狂士们,多不甘于林泉寂寞,而是抱负鸿鹄青云之志。同为楚地狂士,风骨襟怀颇为异殊,与自卑亭西的岳麓书院大概深有渊源。岳麓书院草创于唐而盛大于宋,为北宋“四大书院”之首,当年与之齐名的白鹿洞书院、嵩山书院、应天书院如今仅存残垣,只有岳麓书院仍薪火相承。一座文脉千年不绝的书院,自会出狷介高古的狂士。遍访岳麓书院旧联古碑,自会知晓历代诸多狂士的掌故。晚清与岳麓书院有关的狂士尤多,从陶澍、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到王先谦、郭嵩焘,他们身上无不带有狂狷之风。孔子有道:“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这些狂狷湘人,虽讲究用行舍藏,可他们最重的心念却是行而不是藏。晚清以来家国天下多危难,容不得湖湘的真学子们扮隐士。近代登高振臂多湘人,应者影从遍天下。
⑤岳麓书院虽地处湖湘一隅,而其学统流布超越三湘四水,气接华夏九州。正如清代山长罗典亲撰长联所言: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王闿运虽无岳麓书院游学经历,而此处与他曾经主持过的衡山书院实为气脉相通。岳麓书院有一名联趣闻,后人多把它附会在王闿运身上。说的是王闿运曾去江浙讲学,颇受当地读书人轻慢。江浙千古繁华,文人骚客向来自负。王闿运恰恰其貌不扬,苏杭士人仙裾飘逸,对他很有些不敬。于是,王闿运撰联高挂堂上: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江浙士子见了,再也不敢孟浪。咸丰年间,王闿运曾为权臣肃顺幕宾。一日咸丰读到肃顺的折子,惊叹其文采,问是何人所草。肃顺奏对:“湖南举人王闿运。”咸丰问:“为何不给他官做?”肃顺说:“此人非衣貂不肯仕。”咸丰说:“可以赏貂!”王闿运因会试不第仍是布衣,而依制只有入了翰林方可衣貂。只因皇上偶然宠幸而赐官,王闿运仍耻于出仕,傲骨可见一斑。袁世凯做了民国大总统,王闿运应邀出任国史馆长兼总统顾问,不久他便看出自己尴尬之境,作联道:顾我则笑,问道于盲。联嵌“顾问”二字,明里自嘲,实则狂傲。他调侃袁世凯的对联更是有趣:民犹此也,国犹此也;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袁世凯为独夫,而将“民国总统”暗嵌于联讥讽之,非王闿运这等狂士不敢为。后人多以王闿运助袁世凯称帝而诟病之,自然无人敢替他辩白。然而狂士谋国心鲁性直,书生用世难免迂阔,终不能笼统以一己之私而论之。
⑥自岳麓书院援木依藤而上,沿路可见许多高冢大墓。从黄兴、蔡锷到陈天华、禹之谟,许多近代仁人志士都长眠于此。累累墓葬装订成册,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湘人之狂,狂在遇事多不惧死。埋葬于此的陈天华愤恨蹈海,只为警醒国人自救自强。陈天华之前欲以身死醒国人,还有葬在浏阳的谭嗣同。谭嗣同、陈天华他们在俗人看来,不但是狂,几近于癫和傻。禹之谟墓不太起眼,位于半山腰之小径旁,几乎快要没于芜草。这位湘人竟敢在清廷眼皮底下聚集长沙民众公祭反清志士陈天华,今人观之简直胆大包天!禹之谟之不畏死亦近于狂,而当时的长沙民众更是义薄云天。蔡锷之墓规模宏大,庄严肃穆,配享墓庐。蔡锷将军为了讨袁拔剑南天,以一隅而抗天下,自言明知无望,亦不为争胜利,只为争四万万同胞之人格。这等义举,非有狂气,断不敢为。
⑦登岳麓山必经自卑亭,而自卑亭的精神实为岳麓山的根柢。岳麓书院固然有许多大气磅薄的联语,也更有诸如“实事求是”等朴真致性的箴言。自古湖湘狂士无不从“自卑”而入门径,又以“敢为人先”、“经世致用”而纵横天地。没有狂气,不成湘人;只知狂傲,亦非真湘人。
(选自王跃文散文集《拍手笑沙鸥》,有删改)
18.下列词语在文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踌躇满志:语出《庄子·养生主》,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文中指从岳麓书院学成后胸怀大志的样子。
B.青云之志:语出《滕王阁序》,指远大的志向。文中指狂士们不甘于隐居,以解救国家的危难为远大志向。
C.薪火相承:语出《庄子·养生主》,也作“薪尽火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文中指岳麓书院建筑与格局至今保存完整。
D.用行舍藏: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文中指狂狷湘人既有隐居生活的准备,更有为国家赴难的行动。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中岳麓书院的门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一方面彰显了岳麓书院对湘楚的深远影响,另一方面也看出了湘人不加掩饰的狂傲。
B.第⑥段写自岳麓山沿路而上所见的高冢大墓,赞颂黄兴、蔡锷、陈天华、禹之谟等志士的警醒国人、自救自强、不怕牺牲、敢于担当的精神。
C.本文显示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厚重的历史感,如“凤歌笑孔丘”“濂溪一脉”和蔡锷拔剑南天讨袁等就具有人文气息或历史的厚重。
D.③到⑥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借助湖南籍历史名人写出了湘楚狂士深厚的学问、孤高超尘和狷介狂妄的气质以及身死醒国的精神。
20.文章第⑤段描写了王闿运的轶闻趣事,这些轶闻趣事写出了王闿运哪些特点?写这些轶闻趣事的作用是什么?(6分)
21.试分析画线句“累累墓葬装订成册,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这句话的含义及作用。(4分)
高三语文试卷第10页(共12页) |
高三语文试卷第10页(共12页)
22.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以“从自卑亭往上走”为题。(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3.微写作(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200字。
(1)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有自己的朋友圈。请从《红楼梦》《平凡的世界》《呐喊》中选择一个人物,指出他的朋友圈的一个重要朋友,并说说这个朋友对他的影响。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
(2)《论语》不仅为我们提出了立德修身的原则,也提供了为人处世的智慧。在人际交往中,以下《论语》中的哪一句话可以成为你的座右铭?请结合你的认识或体验,向同学们分享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①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②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③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④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要求理解合理,有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3)为推进经典作品阅读,学校举办了以“读你”为题的读书比赛,请你以《老人与海》《边城》《呐喊》作品中的某一个人物为对象,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表达对这个人物的赞美之情。
24.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从自卑亭往上走》中的自卑亭见证了近代历史湘楚狂士的狂傲、敢为,也见证了毛泽东读书的发愤,还见证了现代青年的读书与立志和游人的敬仰与崇敬。相信你周围有一些事物也见证了历史和时代的巨变。请以《我也见证了历史》。要求:“我”必须是某一物,如:自行车、杨树、昊天塔、开安门等。想象合理,描写具体。
(2)2019年元旦,新华网评说“2018年我们的祖国发生巨变: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顺利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稳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顺利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脱贫攻坚传来很多好消息,全国又有125个贫困县通过验收脱贫,1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面对祖国的变化,你有怎样的思考。请你以“2018年,我为祖国点个赞”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房山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高三语文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1.D(3分) 2.B(2分) 3.C(3分) 4.B(3分)
5.塔顶吸收“中国结”文化元素;通航吨级为1万吨;九洲航道桥;汲取“蚝贝”元素。(4分)
6.D(3分)
7.(6分)遇到高标准的抗震抗腐蚀等难题,解决方法是研制了多种高性能材料应用于桥隧建设(2分);材料二:遇到减少人工岛的阻水效应难题,解决方法是人工岛采用椭圆形布设,两岛均位于-10米等深线以外。或遇到外海高风压、高盐和高湿度不利环境难题,解决方法是岛上建筑采用新型清水混凝土,施工时一次浇筑成型,无任何外装饰。(2分)材料三:遇到整条隧道发生不均匀沉降而漏水的难题,解决方法是采用“复合地基”。或针对跨海工程“低阻水率”“水陆空立体交通线互不干扰”“环境保护”等苛刻要求,港珠澳大桥采用“桥、岛、隧三位一体”的建筑形式。或针对司机驾驶容易疲劳,以及减少桥墩阻水率,大桥全路段呈S型曲线。(2分)(每则材料中要有一点,占2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8.B (暴:快速)(3分)
9.B (都是表转折的连词)(3分)
10.D (“改变古法不对”的表述与文意不符)(3分)
11.①现在听说有关官员将要率兵去进攻闽越,我刘安私下认为陛下应该重视这件事。(3分)
②如果对民众有利,就不必非要效法古制;如果适合实际情况,就不必一定要遵循旧法。(3分)
12.答案示例:印证了“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也就是“治理国家虽有常规,但必须以便利民众为根本”。(2分)在选文一中,淮南王认为南越地区地形复杂,很难取胜;就是占领了土地,也难以统治,只是使百姓劳顿;现在全境安宁,一旦发动战争,百姓就没有了安宁的生活。总之淮南王处处以利民为本阐述理由。(3分)(共5分)
13.参考答案: (4分)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汉武帝应该出兵。因为《论语》中曾经说:“近者悦,远者来。”意思是要使境内的人民欢悦,还要使境外的人民向往。文章里的汉武帝时期,国内已经安定,接下来就需要得到境外国家的拥戴,所以汉武帝应该出兵,借此树立在藩臣中的威信。
答案示例二:我认为汉武帝应该出兵。南越国作为藩臣,已经信守和汉武帝的约定,在闽越国侵略自己的时候,没有擅自发兵,而是向汉武帝请示。《论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所以要想让境外的藩属国真正尊崇汉朝,汉武帝就必须重诚信出兵,以此立威来确定大国的威望。
答案示例三:我认为汉武帝还是应该出兵。《论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兵闽越的确给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命带来损失。但是汉朝作为一个大国更应该讲求道义责任,现在南越国已经信守约定,不擅自出兵。所以此时我们应该出兵,履行和藩臣的约定,借此彰显我们的大国担当。
答案示例四:我认为汉武帝不应该出兵。《论语》中孔子回答卫灵公曾经说过“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并且曾经批评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因此汉朝作为礼仪之邦按照儒家的思想应该以礼服人,汉武帝应该派能言善辩的谋士去对闽越国王,晓之以理,不战而使闽越知理亏退兵,而不是用武力使自己劳民伤财。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4.A(3分)
15.D(3分)
16.对李广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反而遭罢黜的不幸遭遇寄寓了深深的同情(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共6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情感表达1分,答对1点3分,答对2点6分)
17.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8分)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
18.C(3分)
19.D(3分)
20.(6分)
答案示例:在江浙讲学撰写对联写出了王闿运学问渊源深厚,并且自负;拒绝咸丰帝赏貂出仕,表现了王闿运的傲骨;作对联讥讽袁世凯写出了王闿运敢作敢为、心鲁性直。写王闿运的轶闻趣事证明了岳麓书院“学统流布超越三湘四水,气接华夏九州”。
21.(4分)
赏析示例:“累累”就是“众多”的意思,(1分)这句话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墓葬”代指死去的湘人们的英雄事迹,他们的事迹在近代史中有重大影响,构成了一部中国近代史。(2分)他们在中国近代史上做出了巨大牺牲,表达作者对他们的敬仰赞美之情。(1分)
22.(6分)
答案示例1:自卑亭处在登山要道,原来登岳麓山必经自卑亭。(1分)文章以自卑亭为起点,叙述了攀登岳麓山的过程,行文上起到了线索的作用。(1分)而自卑则是“自下而上”的意思,(1分)湘楚狂士学问高深、孤高狂傲、敢作敢为、遇事不惧死,无不从“自卑”而入门径,又以“敢为人先”、“经世致用”而纵横天地。(2分)突出了全文的主旨。(1分)
答案示例2:这篇文章以攀登岳麓山为线索,(1分)而自卑亭在岳麓山脚,处在登上要道,(1分)经过自卑亭方能到达岳麓书院,之后看到沿路的高冢大墓(1分);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赞颂受岳麓书院影响的湘人怀揣鸿鹄之志,积极入世,自负、性直、傲骨,为了国家危亡不顾个人生死的精神。(2分)而要入岳麓书院深造,必须先修身立德,以“自卑”入门径,这才是自我实现自我的起点。(1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3.微写作(10分)
24.作文(50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一
闽越王郢发兵进攻南越国的边境城邑,南越王遵守汉武帝的约定,不敢擅自发兵,派人向汉武帝上书告急。因此,武帝很赞赏南越王的忠义,调集大批军队去援救南越,派大行令王恢率军从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出发,派大农令韩安国率军从会稽郡(今江苏苏州)出发,合力进攻闽越。淮南王刘安上书劝阻说:“陛下统治天下,推行德政普施恩惠,天下安定,每个人都安心地从事自己的产业,自认为一生不会见到战争。现在听说有关官员将要率兵去进攻闽越,我刘安私下认为陛下应重视这件事。
“越人生活在中原之外的土地上,是剪断头发、在身上刺刻花纹的野蛮人,不能用礼义之帮的法令制度进行治理。早在当年夏商周三代最强盛的时期,胡人和越人都不接受中原的统治,并不是三代王朝的国势不能征服他们,也不是三代王朝的军威不能克制他们,而是因为三代王朝认为越人的土地无法居住,越人野蛮无法统治,不值得烦劳中原王朝。自从汉朝初定天下以来七十二年间,越人自相攻击的事件数都数不过来,但是天子从来没有发兵进入越人居住的区域。我听说越人没有城池村庄,而生活在山谷溪流之间,丛林密竹之中,熟悉水上战斗,擅长划船行舟,地形复杂,草木丛生而且有许多河流险阻。中原地区的人不了解当地的地势险阻而进入其境内,即使一百个人也抵挡不过一个越人。占领了他们的土地,无法设置郡县进行统治;进攻他们,又不能迅速取胜。从地图上看,越地的山川河流屯兵要塞相距也不过只有几寸的地方,而两地实际距离却有几百上千里,同时河流险阻、丛林密竹又不能都显示出来,看着好像很容易行走,实际上行走非常困难。我们国家依赖祖宗神灵的保佑,全境安宁,白发苍苍的老人没有见过兵器甲仗,百姓得以夫妻相互厮守,父子相互保全,这都是陛下恩德。越人名义上是国家的藩属国,实际上不向朝廷缴纳贡品和酎金,不为朝廷负担一兵一卒的徭役,他们互相攻击,陛下却派兵援救,这是反过来为了野蛮人而使中原遭受疲劳困苦啊!况且越人愚笨鄙薄,违背盟约,反复无常,他们不遵守朝廷的法度,并不是一天一日如此,而是由来已久。如果越人一不奉行皇帝诏令,就发兵进攻他们,我恐怕以后的战争没有停止的时候了。”
二
所以圣人制定礼乐,并不受礼乐限制;治理国家虽有常规,但必须以便利民众为根本;政令教化虽有常法,但必须以切实有效为最好。如果对民众有利,就不必非要效法古制;如果适合实际情况,就不必一定要遵循旧法。夏朝、商朝到了末世,桀纣不改变旧法导致了灭亡;夏禹、商汤、周武王不因袭旧法却兴旺发达而称王。所以圣人的法度是随时势的变化而变化,礼节随着习俗的不同而改变;衣服、器械各自方便其使用;法令、制度各自顺应适宜的事。所以改变古法无可非议,因循守旧不值得赞美。百川源头各不相同,但最后都归于大海。百家学说事业各不一样,但都以治理好天下社会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