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望诊不简单

中医诊断的根本源于中医基础理论,所谓“望诊”,即医者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见征象以及排出

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络脉、皮肤、五官九窍等情况以及排泄物、分泌物、分泌物的形、色、质量等,现将望诊分为整体望诊、局部望诊、望舌、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等五项叙述。

望诊判断的是“寒热虚实”

而不是你得什么病!

中医和西医是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事实上,中、西医的临床诊断差别也是非常巨大的!有人质疑,只是通过外表看一看,就可以知道患者是得了“高血压”还是得了“糖尿病”?

其实,中医望诊判断的是中医脏腑功能的“寒热虚实”,是判断身体阴阳平衡状况,是判断一个人到底是何种“证型”。如果不通过临床检查,比如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当然是不可能判断西医诊断的,但是,中医诊断的关键,是通过中医理论辨证论治,也就是强调“辨证”来判断“证型”,而非到底是什么“疾病”!

看照片辨证太邪门!

人们找中医看病,往往希望自己遇到的就是神医,而很多江湖游医或者欺世盗名的骗子往往正是抓住人们这种心理,既然普通的中医都会望闻问切,那么如何才能“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才能凸显医术“神奇”!

中医临床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和参,望诊只是其中一种诊断方法,并不能提供全面的身体信息。就好像瞎子摸象,只摸到一部分是肯定不能窥全貌的。即便是只谈望诊,神、色、形、态、舌象、络脉、皮肤、五官九窍等各部分情况不同,反应的疾病信息也是不同,只看面相、舌象来诊病开药,如此邪门歪道、投机取巧并不是真正的中医“辨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