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国内冬油菜区含油量最高纪录的油菜;鱼菜共生的AI工厂;实现精准数字化管理的无人果园;营养健康的功能型水稻……近年来,重庆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助力乡村振兴。
2月1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举办了以“服务地方农业,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2023年科技成果发布会”,遴选了近年来自主研发的32项科技成果及10项正在攻关的核心技术,展示了精制大米、食用菌、甘薯、辣椒等134种科研成果展品,见证农业科技“重庆制造”发展成就。
全国冠军油菜在重庆 含油量51.54%
“这菜心吃起来又脆又甜,还有点清香的味道。它就是我的‘庆油3号’……”2月1日一大早,重庆市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市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黄桃翠与同事一起,走进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园区里的油菜种植试验田,仔细查看油菜生长情况。
近年来,以黄桃翠为带头人的重庆油菜创新团队深耕油菜品种繁育,她们培育出的“庆油”系列品种曾两次刷新国内冬油菜含油量最高纪录,让种植户实现了“两碗菜籽一碗油”的梦想。
目前,“庆油8号”以含油量高达51.54%,成为全国的冠军油菜。“庆油”系列品种在长江流域主产区推广3000多万亩,以年600万亩量速度增长,创经济效益100亿元,为全国油料保供作出了重庆贡献。
如今,黄桃翠及其团队在油菜的种植研究方面,还在不断攻关。发布会上,黄桃翠带来了她们团队在良种油菜选育上的新突破:培育成功的抗根肿病“庆康”系列油菜品种。
据悉,该系列油菜品种不仅抗根肿病,还具有高含油、耐菌核病,抗倒伏等。其中,‘庆康1号’是重庆首个抗根肿病的油菜品种。今年,它将被大面积推广应用。
该团队还在针对稻油轮作茬口矛盾,重点开展早熟宜机油菜品种培育,将油菜生育期缩短到190天内,错开水稻播种的农时,保障重庆乃至全国粮油安全。
今年重点研发十项核心技术
发布会上,重庆市农科院共发布了近年来自主研发的32项科技成果,除黄桃翠外,还有九名农业科研人员带着“爆款成果”亮相。
其中,有姚雄博士及其渝优水稻团队育成的重庆首个高品质香型杂交水稻、韩国辉博士及其柠檬科技创新团队的柠檬黄脉病无人机智能诊断技术、郑吉澍高级工程师及其工厂化农业创新团队的鱼菜共生AI工厂、周蕊研究员及其农业信息技术团队的山地无人果园智慧管理平台等。
重庆市农科院院长苟小红表示:“建院17年来,我们育成农作物新品种400多个,专利授权500余项,在高温逆境优质水稻品种培育、超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种创制、加工型辣椒品种选育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突破性成果。”
据悉,今年,重庆市农科院还将务实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紧紧围绕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耕地质量等领域开展研究。其中,对高温伏旱区优质安全水稻品种培育、山地大豆低损收获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突破性早熟优质油菜品种培育、高辣宜机收干制辣椒新品种选育、再生稻区温光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鱼菜共生工厂化农业技术与装备等10项核心技术,进行重点研发。
用科技创新 助力乡村振兴
据了解,2022年,重庆市农科院共选派244名科技人员深入农业主产区、农业龙头企业,服务地方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重庆九龙坡西彭镇千秋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基地,但近两年,村民们时常为丝瓜苗枯萎难种活而发愁。去年,重庆市农科院研究员、蔬菜专家陶伟林作为市级科技特派员来到该村。
陶伟林表示,他研究丝瓜枯萎病多年,经查看发现当地丝瓜患上了川渝等地常见的丝瓜枯萎病。通过技术研发,他育成高抗枯萎病的优质皱皮丝瓜品种。经过在千秋村开展品种试验,丝瓜全部成活,并结果。
同时,陶伟林还通过不断的技术攻关,培育出了水果萝卜——甜梨。“它又甜又脆,无辣味,水分可足了!”实验地里,陶伟林拔起一个甜梨,现场品尝起来。
采访中,重庆市农科院农业工程专家高立洪还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保护介绍了相关科技创新情况。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建设,能有效实现宜机宜耕、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和高产稳产。
苟小红表示,重庆市农科院将深入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成果培育;大力强化科技特派团、专家服务团、产业指导组等技术指导工作,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大力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进主产区、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的“四进”行动,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发布会上,重庆市农科院还与璧山签订璧山粮油研发中心合作协议,与重庆鑫源农机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科技服务协议。
记者 徐勤
编辑:陈璐
责编:周尚斗
审核: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