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最独特的中秋民俗,村民公开“炫富”,不怕小偷惦记

江浙一带水乡古镇很多,苏州同里、吴兴织里、苏州黎里、常熟古里合称为“江南四里”。四里中的黎里,是位于苏州吴江的一座有着两千年历史的水乡小镇,相比于其他名声大噪的古镇,低调富足的黎里知名度真的不算高。走进古镇,映入眼帘的是白墙黛瓦、流水潺潺,青黑色的石板路和窄窄的弄堂,一幅鲜活生动又古朴恬静的 “小桥、流水、人家”的烟雨江南水墨画。

黎里古镇地处吴江,东邻上海,北通苏州,南接嘉兴,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春秋时期的黎里属长水境内(今浙江嘉兴),吴越槜李交战后,黎里成为吴越分界之一。唐代和北宋时期的黎里,是比较成规模的村落,后来赵宋南渡,江浙一带人口激增,黎里也随之建镇。到了明清时期,黎里已经是一座商业重镇了。

“黎川”、“禊湖”、“ 梨花村”,黎里曾经有过的每一个名字都相当好听,让人对青石古巷、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心生向往之情。“吴江三十里,地号梨花村。我似捕鱼翁,来问桃花津”,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的这首《黎里行》为我们描绘的就是黎里小巧精致、秀美婉约、低调静谧、诗情画意的水乡画卷,今年双节黎里“梨花文化节“中的梨花就来自与这段历史。

自古以来,江浙一带不仅是鱼米之乡,更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之地,黎里也不例外。南宋以来,黎里古镇先后出了1个状元,26个进士26,61个举人和43个贡生。清代嘉道年间,黎里更是排定了“周、陈、李、蒯、汝、陆、徐、蔡”八大姓,各个都是家传渊源,崇尚读书。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近代政治家、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他的家乡就在黎里。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柳亚子先生,受家中思想先进的长辈影响,赞成变法维新, 加入同盟会和光复会,并且成为中国近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文学团体——南社的发起人之一和标杆性人物。他在古镇内的故居现在被改建为柳亚子纪念馆,成了到黎里必打卡的地方。

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习。古镇黎里,自南宋建镇以来,积淀着近九百年的历史文化。这次来黎里,适逢国庆中秋双节,也见识了黎里独一无二的民俗“中秋显宝”,所谓“中秋显宝”是说在每年中秋节前后三天的时间里,各家各户会把自家的古董宝贝拿出来供亲朋好友、四乡百姓观赏,是黎里民间堪比上元佳节的盛会。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一般我们都“財不外露“,黎里人这样把家里的宝贝都晒出来会不会招贼呢?当地文化人说就算小偷进屋看到这些文玩书画,也很难分清楚哪些是有价值的,而那些有文化的书生文人,又都连溜门撬锁的勇气也没有,同时具备两种技能的人几乎没有,所以完全可以放心了,虽是调侃,更显出文人的幽默大气,这种邻里间文化的交流恐怕只会发生在底蕴深厚的江南。

“中秋显宝”的习俗在明清民国三代长盛不衰,后来中断了几十年最近几年才刚刚恢复。据说旧时的黎里每到“中秋显宝”就热闹非凡,里中人家大多设宴赏月,笙歌载道,三里半的黎川市河上是满载游客的船只,丝竹歌咏此起彼伏,盛装打扮的男女可以外出赏宝、彻夜游玩至通宵达旦。

今年“中秋显宝”在古色古香的端本园举办,当地人有宝的显宝,有艺的显艺,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几位文化名人谈古论今,唏嘘往事,不禁让人感叹“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作为太湖水系的一部分,源自浙江天目山的水域由西向东流经平望莺脰湖、雪湖,并在黎里一带形成了纵和的河道和密布的湖荡。穿镇而过的“丁”字形小河长达2000多米,河面上横跨着12座古石桥,其中的8座是原汁原味的明清古桥。河道两侧的古河埠式样众多,驳岸和河埠上雕刻着造型各异的缆船石,数量之多在江南古镇中堪称罕见,中秋之夜更是水映灯影,很是浪漫。

没有周庄的摩肩擦踵,没有周庄的人潮涌动,没有西塘的灯红酒绿。黎里,是一座安静温婉积淀深厚的小镇。虽然河边也有不少茶馆、咖啡馆和客栈,但丝毫不让人感觉有喧闹嘈杂的商业气息。沿着河边的青石板路信步闲游,慢慢的品味古镇风情,细细的感受这里积淀下来的深厚历史和文化。

宋代的桥和井,元代的棂星门,明代的进士第,清代的祠堂和园林,民国时期的洋泾浜天主堂、施家洋房这样中西合璧的建筑……每一处带着诗意,每一处都透着沧桑,每一处都是能够让人沉浸在追忆和遐想中的江南水墨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