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线上线下同价,药店「价格战」开打

O2O比价、政府监测、集采药开卖,价格愈发透明的市场,药店要如何应对?

文 | 一轮

01

O2O的“破窗效应”

近日,某大型连锁药店因2元碘伏被推上风口浪尖。顾客在多个第三方平台(O2O)看到该店销售多款1-2元碘伏消毒液,但在药店线下点购2元碘伏时,店员却只给出12元的碘伏并称“网上有便宜的你下单就行了”,最终在一番争吵之下,店员最终拿出了一款2元的碘伏。

此新闻一出,网友均表示,药店唯利是图,只推荐销售价格高、利润高的药,把便宜好用的药藏起来,不多问几遍都不拿出来。

作为从业者,深知上述仅为极端案例,但从侧面反映出两个问题:第一,消费者进店购药已养成线上线下比价习惯,第二,极端案例造成恶劣的行业影响,要加以警惕。

随着O2O的渗透率提升,线上线下价格将在消费者比价过程中愈加透明,对药店经营带来一定挑战。

某大药房总经理对《第一药店财智》直言,O2O整体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在价格方面(门店)受到线上影响比较大。“线上会把价格的因素放大,把区域的影响缩小,本来实体门店在特定的区域里是有优势的,但O2O等线上渠道的放开,会把区域优势打没。对于头部连锁药店来说,O2O价格透明会倒逼企业品牌形象建设的加速,以抢占消费者购药的渠道心理偏好。”

在成熟市场,个别一线城市O2O价格战已宣告结束,一些头部连锁已积极探索O2O盈利策略,但在非一线及下沉市场,价格战仍令不少药店身陷囫囵。

02

药品价格监测加重内卷

与此同时,近日安徽省广德市政府公开三家定点药店药品监测结果,其中一些常用药不同药店价格差别悬殊。

图片来源:广德市人民政府官网

例如,他汀钙片(调节血脂,辅助治疗冠心病心脏病)10mg*7s,药店1卖13.5元、药店2卖25元、药店3卖8元;格列齐特缓释片30mg,药店1卖23.5元,药店2卖46元,药店3卖8元,诸如此类还有不少。

价格差距除了各家经营质量不同外,不同厂家的售价也不同,随着集采药品进入药店,以10mg他汀钙片为例,集采中标单价最低降至0.18元,远低于药店目前售卖最低价。

当前,定点药店“药品价格监测”政策正在全国范围开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制度已在陕西延安、深圳、广东珠海、安徽广德、江苏宿迁、山东威海等全国多个地区落地实行。其中,山东威海监测范围不仅包含药品,还包含医疗服务项目44项、医用耗材46种。

据媒体报道,山东威海市医保局“共编制发布医药价格监测分析报告36期,借助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广泛开展‘价比三家’,倒逼医药机构自我控费,先后有700多个品种跟进降价,最高降幅91.75%。”

根据“十四五”医保规划要求加强价格监测,推动实施全国医药价格监测工程。“全面建立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的采购价格信息监测机制、交易价格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实施全国医药价格监测工程;同时加强价格监管,遏制药品、医用耗材价格虚高,兼顾企业合理利润,促进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尽管未点名医药机构,但从实际落地情况来看,全国医保一盘棋,40万定点药店也被纳入监测范围之中,如此一来,药品价格将会变得更加透明。

在“药品价格监测”制度下,药店为了防止客流流失到竞争对手,一般会主动进行药品限价,导致本地药店行业再次陷入“价格战”,进一步降低企业毛利水平。

03

应对之策是几何?

对于线上线下价格偏差,不少药店在做积极改变,“线上线下同价”是近来业内不断提及的一个热点话题。

上述药店受访人称:“从定价角度来说,目前药店O2O的定价更多是受到竞争对手的定价体系的影响,但未来作为头部大型连锁药房来说,线上线下价格趋同一定是一个发展方向。”

此前,益丰大药房董事长高毅在行业会议中公开表示,过多的牺牲利润换取市场份额都是暂时性的,未来一定是线上线下的药品价格趋同,而部分线上乱价药品不会成为线下主推药品。

此外,不少连锁药店经营者对《第一药店财智》表示对集采药品落地后的担忧。对药店来说,在医院价格与市场自主定价之间,还有一个商业渠道价格,当药店从商业公司拿药时,成本已比院内价格要高。哪怕药品成品与医院同价,销售加价15%,仍无法覆盖人工和房租成本。不加价就是亏损,加价患者会回流。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联体医保支付研究中心研究员仲崇明认为,对于药店来说,无论加入集采与否,都无法避免医保集采对经营大环境的影响,集采政策不仅是过去几年,还有未来更长时期深远改革,针对这个大环境,药店应做经营定位。

政策方面面临的价格困境并非以药店一己之力能够解决,尽管如此,绝大多数药店人已积极拥抱O2O、集采进店。

短期内,O2O在信息上的便利以及服务上的极致,是线下实体门店尚无法超越的。甚至有药店人认为,O2O可以送货上门且有时间限制等线上服务,使得原本药店与顾客之间的沟通也感受到了电商的直接冲击。互联网浪潮下,药店业态也在随之数字化升级。

对于集采,受访的药店经营者均认为是大势所趋,即便为了吸引客流,未来也需要引进集采药品,但盈利模式还需进一步摸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