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蚊子好像少了,是被热死了吗?

今年夏天蚊子变少了?

此前,#今年的蚊子好像少了#冲上微博热搜第一。以广东省为例,百度指数显示,今年夏天“蚊子”一词的搜索指数峰值仅为907,为近八年来最低。

许多网友对此表示,莫不是蚊子被热死了?

据新华报业网报道,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防制所所长褚宏亮介绍,根据江苏省蚊虫的监测结果,今年3至6月份蚊虫密度整体上比前几年低。

褚宏亮表示,这主要是因为蚊虫的孳生离不开水体,而近几个月雨水比往年偏少,气温也比较高,使得积水变少了,从而影响了蚊虫数量和活跃度。

所以蚊子并不是直接被“热死”了,而是其繁殖及活跃度受到了限制。不少网友也表示,发现了蚊虫“北上避暑”的情况。

除了蚊子,这个夏天还有蛾蚋、蜱虫

夏天并不是只有蚊子,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却不知名的虫子。比如下面这些虫子,可能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见过,还被吓得不轻,却说不出它们的名字。

2021年,全中国有230人因蚊虫而死

虽然蚊虫经常在人们身边刷存在感,看着心烦,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和这些小飞虫的交集不过是起了几个隔天就消的蚊子包,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随处可见的夏虫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实际上,蚊虫作为一种重要的病媒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或者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

在2021年,中国总共报告了80951例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病例,死亡人数230人。

蚊子、蜱虫、隐翅虫等蚊虫,看上去个子不大,却可以让人类感染上各种严重的疾病。

在2019年时,由伊蚊作为主要传播者的登革热疫情曾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主要出现了美洲地区、亚洲地区,全球的病例数量达到520万例。受到全球疫情影响,在中国的登革热病例数量也超过了2万例,不过大多数登革热病毒感染只会引起轻微疾病,近年来登革热发病造成的死亡数量并不多。

除了登革热,按蚊也传染了另一种影响范围极大的疾病——疟疾。准确地说,疟疾通过受感染的雌性疟蚊(也就是按蚊)传播,在疟蚊叮咬人类时,含有疟原虫的蚊子唾液会进入人类的血液,紧接着疟原虫随着血液移动至肝脏,并在干细胞中发育成熟和繁殖。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每年报告约3000万疟疾病例,但是经过几十年的针对性行动,在2021年,中国终于连续4年没有本土原发感染疟疾病例,获得了世卫组织颁发的国家消除疟疾认证。

蜱虫、隐翅虫和恙虫更加不为人所知,但是它们都可以对人体造成伤害。比如个头不大的蜱虫本身携带了多种病毒,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染给人类。由蜱虫作为病媒传染的疾病非常之多,例如在全世界都有病例的莱姆病就与蜱虫脱不了干系。

同时,有的飞虫虽然不喜欢咬人,但却常常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比如在雨后出没的“白蚁大军”满天空乱飞,尤其钟爱啃咬古建筑。在2019年江苏南通对白蚁危害的一项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市内58.1%的古建筑被白蚁危害,9.3%的建筑的白蚁危害等级达到了Ⅲ级。

在现代都市里,对于这些夏季出没的蚊虫的防范手段已经有很多,从早早监测预防、雨水井投药,到各种驱蚊虫的喷剂药物等,让蚊虫的存在感没有这么高,但是当特殊时期里的城市停摆,蚊虫也就张牙舞爪、成群结队地出来了。恐怕在今年的夏天,每个人都不得不与一些自己之前没遇到过的虫子“不期而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