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瑜珈”3家门店疑似圈钱跑路,至少200名消费者被“坑”

2月26日下午13时,西藏南路758号金开利广场2楼的“唯瑜珈”终于打开大门,让侯女士和其他数十位消

2月26日下午13时,西藏南路758号金开利广场2楼的“唯瑜珈”终于打开大门,让侯女士和其他数十位消费者进去取自己的物品。

侯女士称,这是今年1月28日该店关门后,第一次开锁让消费者进去。消费者所购预付卡内余额何时能够退还,店方至今未给出答案,连个负责人都找不到。

更令侯女士等会员气愤的是,去年10月底,店方在明知经营不善,长期拖欠物业租金且随时可能“跑路”的情况下,瞒着消费者继续办卡收费,用看似“性价比很高”的低价长期会员卡“套”住了一批会员,旋即以“长期亏损”等原由单方面关门停业,有误导消费甚至消费欺诈之嫌。

铁锁把门的唯瑜珈老西门店

先“圈钱”再投入,健身行业风险高

侯女士的家靠近金开利广场,因为钟爱瑜伽,是该广场2楼卡玛瑜伽老西门店的忠实会员,此后这家卡玛瑜伽更名为唯瑜珈。

去年10月,销售人员告诉会员卡即将到期的侯女士,只要花11800元,就能买下老西门店的“3年卡”,还能再送3个月,有效期从2018年11月26日到2022年2月25日。

价格诱人,加之此前已在同一家门店练了多年瑜伽,来推销的又是熟悉的销售人员,“拍胸脯”表示唯瑜珈和卡玛瑜伽是同一个老板,只是换一个品牌名字而已,侯女士没多想,签了合同买了卡。

侯女士签的合同,签合同时,店方已经清楚自己经营不善,随时有关门的可能

然而办完卡后不久,侯女士就察觉出异样——课程时断时续,带教老师如走马灯般更换,水平越来越差。去年11月,还曾有其他门店的员工上门找负责人讨说法,说老板拖欠工资。

在忐忑不安中,侯女士和其他会员曾有过退卡的念头,但销售人员和门店负责人却坚称门店没有问题,是因为临近春节,带教老师比较难找,而其他门店的经营不善只是个例,和老西门店没有关系。

纸包不住火,今年1月25日,因为2018年1月以来,多次拖欠物业租金,唯瑜珈老西门店被拉闸停电。对此,店方谎称是商场电路问题,因为要修电路,从1月26日开始暂停营业一段时间,直到春节长假结束。结果,在1月28日下午短暂开放两个小时,让少数会员取回自己物品后,该店至今再也没开过。

消费者出示的店长微信照片,对方谎称是物业电路出现问题,实则是拖欠物业租金被拉闸停电

同样有此遭遇的王女士,在去年11月支付3800多元,办理了唯瑜珈徐汇店的“2年卡”(也“送”了3个月),结果徐汇店关得更早,在1月15日贴出告示,称与物业“有些问题沟通未达成一致,故暂停营业几天”。截至目前,这个“暂停营业”已经持续了42天。

除了老西门店和徐汇店,唯瑜珈浦城路店也已关门停业。侯女士告诉记者,目前唯瑜珈沪上3家门店的消费者已经成立了维权微信群。据初步统计,目前仅老西门店主张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消费者就超过200名,涉及的合同金额在200万元以上。

唯瑜珈徐汇店和浦城路店都已关门停业

“大家的遭遇都很相似,门店濒临关门前被推销办卡,最少的付了3000多元,最多的近3万元。”侯女士表示,现在站出来的消费者还是少数,据知情人士透露,唯瑜珈沪上3家门店的会员总数很可能有1000多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唯瑜珈员工告诉记者,唯瑜珈已经拖欠许多员工超过半年的工资。

她坦言,现在大多数健身机构采取“先盈利再投入”的运作模式,也就是选址租房后,在装修和采购设备的同时预售会员卡,实现资金的快速回笼。但这种模式势必导致“坐吃山空”,除非门店有好的运营亮点吸引新的会员,否则就是“吃老本”,一般只能撑两三年。

运气好的老板会通过发起新一轮“圈钱”融到资金维持运营;运气不好的老板只能关门跑路,有些无良的老板甚至会在关门前再圈一次钱,骗取消费者的会费,弥补自己的亏空。

2013年年底,玛花纤体在沪多家门店陷入关门风波

消费者求助多部门,被“踢皮球”

记者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唯瑜珈背后是一个复杂的企业体系,其老西门店营业执照上登记的市场主体名称为上海丰源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其股东为上海卡玛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而上海卡玛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的股东为上海珞迦休闲健身有限公司。

“唯瑜珈”及其股东关系图 图表来源:天眼查

多名消费者表示,其签署会员卡合同的对象均为上海卡玛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或上海珞迦休闲健身有限公司。

2月26日,记者在唯瑜珈老西门店看到,上海卡玛健身有限公司于2月16日在玻璃门上张贴了一张告示,称自2018年9月开始,每个月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营业亏损,目前将要与另一家瑜伽健身品牌重组,预计在今年2月底3月初出台新店规划,并告知消费者其在徐汇区辛耕路100弄1号设了接待点,附带了一个手机联系方式。

上海卡玛健身有限公司贴在门店玻璃上的告示,根据告示上的信息,消费者没有找到任何解决答案

但消费者告诉记者,这个接待点有不少人去过,没人接待,这个手机春节长假过后就再也没人打通过,而联系之前给他们办卡的门店负责人或销售,对方不是失联就是自称已经离职。

消费者刘女士表示,从2月15日开始,许多消费者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向监管部门投诉反映此事,可市场监管、商务、体育、公安等部门介入后,给出的答案一致:走司法途径,截至目前,上述部门没有一个对此事采取实质性的立案调查。

“感觉像‘踢皮球’一样,要维权太难了。”刘女士表示,消费者先是通过12345、12315投诉热线找到市场监管部门,但市场监管部门介入后,因相关门店处于关门停业状态,且始终无法联系到企业负责人,故无法开展行政调解,建议消费者尽快上诉。

此后,消费者找到商务委,但被告知,依据《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瑜伽属于体育行业,应当由体育职能部门对该行业的单用途卡经营活动实施监管。

记者查询上海市单用途预付卡协会的官方网站,目前在网站上备案的开展单用途卡经营活动的企业共有372家,被归为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美容美发业、居民服务业等5类,体育健身类不在其中。

上海市单用途预付卡协会网站截屏

消费者无奈找到体育职能部门,又被告知,《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施行前体育行业的单用途卡经营活动,不在监管范围内。

“上海体育”微信相关信息截屏,体育职能部门应对体育行业的单用途卡经营活动实施监管

还有的消费者认为唯瑜珈的行为涉嫌诈骗,向门店所在区域的派出所报案,但也没有得到会立案的答复,公安部门仍然建议消费者直接打官司。

截至发稿时,记者从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局近日接到消费者投诉后,经上门调查,鉴于无法联系到上海卡玛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将把该公司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但记者了解到,许多消费者在该公司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前就已办了会员卡,当时从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上来看,这家公司没有什么异常。

截至2019年2月26日18时,上海卡玛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尚未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徐汇区市场监管局表示,今年截至目前,区内已接到17起有关“唯瑜珈”的消费投诉,涉及合同金额11万多元。

上述两区市场监管部门均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设法联系相关公司,做好消费者投诉处置工作,并将有关情况告知行业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积极配合单用途预付消费卡行业主管部门做好有关工作。

有“案底”的负责人,为何能一再“换壳”经营?

“打官司路漫漫,我这笔钱估计很难追回来了,但这种有前科的企业和经营者,为什么监管部门没有重点监管起来?”消费者王女士认为,这次集体消费维权事件的发生,主要责任固然在于经营者的无良和狡猾,但监管部门也有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在采访中,多位消费者提到了一个人的名字——“徐剑雄”,而他正是上述多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上海珞迦休闲健身有限公司的股东是上海斯巴顿体育俱乐部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也是徐剑雄。这家斯巴顿早在2017年就多次被曝出关门前售卡“圈钱”的丑闻。查看某点评网站,评论区内至今仍有大量消费者针对多家斯巴顿游泳健身店“不辞而别”的差评。

某点评网站上网友对斯巴顿的差评

2017年有关斯巴顿关门的媒体报道

今年1月,徐剑雄还因拖欠25名劳动者2018年8月至9月的工资,被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放进了新一批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公之于众。

有消费者指出,类似这样前科累累的法定代表人,其管理经营的企业应当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对于法定代表人,则应当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限制其再新设企业,防止其反复“复制”此前“换一个壳子,再圈钱跑路”的勾当。

上海市场监管部门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能够限制企业法定代表人“换一个壳子”的规定为《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但在市场监管部门目前的职能范围内,只有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对该企业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该法定代表人才不得再担任法定代表人,自该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3年内,企业登记机关不予核准登记。

而像上述情况那样,法定代表人挂名的企业有多起涉及预付卡、合同等方面的消费投诉、诉讼,是否可以对该法定代表人启动限制措施,不允许其在一定时间内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消费投诉多的企业,肯定会作为日常监管的重点对象,但这属于事中事后监管。”该人士建议,把有“案底”的法定代表人和相关负责人“拉黑”,不允许他们再开设企业、发行预付卡,则是事前监管,可以更有效地净化市场环境。

就在最近,不少正在维权的消费者收到推销信息,推销员劝她们再付数千元甚至上万元,就可以获得其他瑜伽机构的会员卡,在其他瑜伽机构上课,这会不会又是一个“圈套”?她们被唯瑜珈“坑”了的信息又是谁给到销售人员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