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安:北大博士当城管,选择理性吗?

近日,北京市朝阳区公布了2022年公务员考试拟录用人员名单。从名单来看,不少人毕业于名牌大学,其中某街道“城市管理执法岗”的录用人员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的女博士,引发了社会关注。

事实上,名校高学历毕业生应聘基层岗位并不罕见。今年年初,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了31名博士、700多名硕士和一批“双一流”大学本科生前去竞争82个岗位。而2018年浙江杭州余杭区南苑街道办事处录取的人员中,也有来自北大地球物理学的一名博士。

毫无疑问,高学历人员到社区街道等基层单位就业,对于提高基层的治理能力,改善基层的人力资源结构大有裨益。事实上,由于人才的向下“渗漏效应”,我国基层单位的治理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而人力资源结构也出现了明显改善。这也是近些年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社会上也有舆论认为这是教育资源的浪费,是“大材小用”。不过,事情背后并非如此简单。从微观上来讲,“编制”“户口”带来的职业稳定性和较好的福利保障是不少人追求的职业目标。从宏观上来讲,则与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息息相关。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据测算,2016年,我国城镇就业弹性系数为0.376,到2019年,就业弹性系数下降到0.318。不仅如此,新冠肺炎疫情对服务业冲击较大,而服务业是我国吸纳就业人员最多的产业,这进一步加剧了就业的困难。此外,教培行业的整顿、互联网行业的反垄断等产业政策调整,在规范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在短时期造成了就业岗位的流失。比如去年年底以来,一些互联网头部企业出现“人员优化”式的裁员行为,使得过去一直是大学生最为青睐的职业岗位出现减少。

再从供给端来看,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突破了1000万大关,达到1076万人。不仅是本科生,今年毕业的研究生规模也水涨船高。考虑到2020年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我国研究生招生数量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扩招,许多两年制的研究生也在今年要毕业找工作,预计今年的毕业研究生总量将超过80万人。在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学历“内卷”或学历“挤压”现象,高学历挤占低学历、应聘低要求职业岗位的现象恐将持续一段时间。

越是就业压力增大的时期,大学生求职的意愿就越是求稳。据统计,2022年公务员国考共有202.6万人报名,较去年同期增长51.4万人。与此同时,报考国企的人数也不断增加。从一些高校的毕业情况看,求稳的求职趋势也十分明显。比如清华大学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披露,2021年毕业生去党政机关加上事业单位的占比达到了46.1%,接近半数。如果再加上去国有企业的23.8%,比例占到将近七成。

因此,要消除“学历内卷”和专业不对口现象,根本之道还在于稳住市场主体。在当前内外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因素持续增加的情况下,要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完善市场竞争机制,突破商品要素大循环的堵点痛点,不断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这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之道。当然,还需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努力扭转专业不对口造成的就业难问题,引导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只有多管齐下,才能使各种“知识浪费”和“过度教育”现象尽快消除,人尽其才、学以致用的用人氛围才能真正形成。(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